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历史 > 春秋风云録 > 第358章 两位智者

第358章 两位智者

申叔时曾经辅佐楚庄王,如今已经老了,退休在家,不问朝政,但是,他依然关心着楚国。

前年子反背弃盟约,申叔时就很不满,认为他难逃一劫。现在正式出兵,要北上与晋国争锋,前途凶险,子反亲自来请教,申叔时依然没给他好脸色。

他发表了一段长篇大论,大致意思:德行、道义、礼法、信用、刑法,都是战争的手段。这些条件相辅相成,就会上下和睦,没有矛盾。现在的楚国,内部丢弃百姓,外部断绝友好,亵渎神圣的盟约,说话不讲信用,违反时令发动战争。谁还肯去卖命?努力去做吧,今后不会再相见了。

申叔时是贤臣,颇有见识,他预测到了战争的结局,却无法阻止悲剧的发生。这里还出现了一个成语,和睦相处。

几句话,子反怅然若失。

道理简单明了,但这是战争,大军已经出发,宁可向前战死,绝不半途收兵。

郑国大臣姚句耳,看着浩浩荡荡的楚国大军,摇摇头,抢先回国。

执政大臣子驷问他情况如何?姚句耳点出了楚军的弊端:“楚军行动迅速,经过险要的地方行列不整。速度快则考虑不周,行列乱则军无斗志,这样如何作战?楚军,不可靠。”

再说晋军,公元前575年5月,渡过黄河。

几乎都可以见到楚军的阵营了,晋军的内部,有个人,还在努力试图阻止这场战争,就是中军佐士燮。

出兵之前的那一刻,他就提出反对意见,但是面对栾书,反对无效。

现在,听说楚国大军马上就到,士燮再次提出撤军。

当初赵氏的灭门,诸位大臣之间已经开始分裂晋厉公上台后,又灭了贤臣伯宗打败秦国,更增加了他的骄横,他根本不明白,自己最大的威胁,不在国外,而在国内。

士燮说:“此时假装逃避楚军,能够缓和内部忧患称霸会盟的事情,不是我们能够做到的,最好还是留给后人吧!我们这一代,如果能够让群臣和睦,敬侍国君,就足够了。”

不同人不同的见识,晋国内部,派系众多,各自为政。特别是六卿,拉帮结派,争权夺利,不再关心国家,不再对国君充满敬畏。就像诸侯渺视周天子一样,大臣也开始渺视诸侯,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如今的晋国,首要任务不是开战,不是争霸,不是镇压四境,而是先加强内部的团结。如果外患存在,大家必然团结一心,共御外辱如果消灭外患,内部矛盾必然爆发,后果难料啊!

这是蛊惑军心,临阵脱逃。也就士燮敢这么说,如果换做别人,早就被砍头了。

身为中军帅的栾书,根本不赞同,甚至很生气。他看不到晋国的内在危机,更不愿意在自己执政时期失去诸侯,所以,必须战,必须夺回郑国,与楚国决一雌雄。

如今已经箭在弦上,岂能临阵脱逃,那是晋国的耻辱,是他中军帅栾书的耻辱,绝对不能容忍。栾书带着怒意,只回复了简单的两个字:“不行。”

战争,伤亡的不仅是士兵,遭难的不仅是百姓,更为关键的,是对上层机构内部的破坏。那种伤害,比一场胜利还要惨重。

士燮,与申叔时一样,预测到了晋国未来的惨剧,却阻止不了惨剧的发生。

公元前575年6月,晋、楚两军,列阵鄢陵今河南省鄢陵县,虎视眈眈。

士燮依旧不想开战,希望以和平手段,消除这场战争,这样留下一个外部威胁,有利于内部团结。

郤至反驳道:“当初韩原之战,惠公被俘箕地之战,先轸殒命邲之战,荀伯失败。这些都是晋国的耻辱,您也了解。如今我们逃避楚国,就是增加晋国的耻辱。”

作为三郤之一的郤至,年轻气盛,以新军佐独帅新军,哪里有士燮的远见卓识?他根本不知道,士燮,正是为郤氏而担忧。

士燮说:“先君屡次作战,那是有原因的。当时楚国、秦国、齐国、北狄都很强大,我们不尽力作战,就会被削弱。如今三强已服,只剩下楚国。只有圣人,才能做到内外安定,没有祸患。否则的话,外部安定,必有内忧,我们何不放掉楚国,把他作为外部的戒惧呢?”

可以说,士燮的见识,远远超于其他人。正如后来的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所说:入则无法家拂弼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对于士燮的话,晋国上下,没有一个人听从,他们甚至对士燮很反感。作为中军佐,军队的二把手,大战将近,却一再蛊惑撤、撤、撤,实在有损士气。念他是国家老臣,颇有功劳,而且士氏也是大家族,暂不追究。

众将的目标只有一个打败楚国,建功立业。至于未来如何、国君如何?他们可不管那么多。

晋、楚都有超级人才,楚国的申叔时,知道自己反对无效,只能警告子反,前途危险晋国的士燮,预感到今朝的胜利,将给内部带来无穷后患,多次劝阻,也是无效。

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然而,个人的力量,难以改变历史的发展。

大战,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