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真实,这个很重要,老百姓爱看这个。”
“以前倒是不行,但是也不想想现在都什么年代了!”
“昨天我也在,但很不巧,我是看好这年轻人的人。”
韩三坪站在陈屿身边,看着台下气氛的转变,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看着身旁这个小老弟沉稳的侧脸,心中翻江倒海,又是庆幸,又是惭愧,更多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激动。
他悄悄松了口气,后背的衬衫已经被冷汗浸湿了一片。
陈屿的救场,如同一剂强心针,不仅挽救了《牧马人》在订片会上的首次亮相,更重要的是,他为峨眉厂,也为在场众人,指明了一条推销这部电影的可行之路——不是高高在上地宣教,而是真诚地分享情感,寻找共鸣。
当陈屿结束发言,台下响起了比之前热烈得多的掌声。
韩三坪趁热打铁,赶紧上前补充道:“对对对!陈屿同志说得太好了!我们这部《牧马人》,就是真情实感!欢迎大家订购!拷贝……拷贝九千五一个!”
情急之下,他又变回了那个实在的韩三坪,直接报出了价格。
但这句大实话,在此刻听起来,反而有种笨拙的真诚,引得台下发出了一阵善意的轻笑。
会议一结束,立刻就有几个省市的代表围了上来,询问更详细的情况,索要宣传资料。
韩三坪和陈屿顿时忙得不可开交……
走出礼堂,BJ午后的阳光照在身上,有了一丝暖意。
韩三坪重重地拍了拍陈屿的肩膀,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沙哑:
“好小子!真有你的!今天要不是你,老子可就栽大了!”
陈屿笑了笑,谦逊地说:“韩哥,主要是片子本身好。我不过是把它的好说出来而已。”
“不一样!完全不一样!”韩三坪连连摆手,眼中闪烁着新的光芒,“你这一套……有学问!看来,这卖拷贝,光靠咱老粗吼两嗓子不行,得用巧劲!走,回去好好合计合计,接下来,咱们就照你这个路子来!”
初战虽不算大获全胜,但总算打开了局面。
韩三坪心头的阴霾被驱散了大半,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新的、混合着忐忑和兴奋的挑战感。
接下来几天两人继续发力,不厌其烦为各省代表推销牧马人,两人就像两个推销员,蹲守在中影公司,但凡看到有来自各地的发行公司代表,就主动凑上去搭讪,发烟,送剧照,不厌其烦地介绍《牧马人》。
“同志,您是东北来的?哎呀,东北老乡最热情豪爽!肯定喜欢我们这片子里这种真挚的感情!”
“您是上海的代表?上海人细腻有品味,最适合欣赏这种艺术片!”
“广东的同志?改革开放前沿,更懂这种家国选择的深刻意义!”
他那混合着川味儿的普通话和真诚得近乎莽撞的热情,让很多代表印象深刻,加上《牧马人》的剧照和故事确实有吸引力,不少人当场表示回去会重点考虑推荐。
几天下来,韩三坪嘴皮子磨薄了,带的烟也快散光了,人也累得瘦了一圈。
但收获是喜人的。
陆续有消息反馈回来,几个大省和文化重镇都对《牧马人》表示了兴趣,预估需求量不小。
终于,在中影公司正式召开订购协调会那天,韩三坪得到了一个让他几乎要跳起来的消息:经过初步汇总,各地对《牧马人》的拷贝需求量,竟然突破了一百八十个!而且随着口碑发酵,这个数字很可能还会增加!
之前反对最厉害的王科长找到他,脸上也带着笑:“韩主任,可以啊!没想到你们这片子这么受欢迎!看来我们都低估了。行了,回去等正式通知吧,第一批订单,至少一百五十个拷贝打底!这下你们峨眉厂可要露大脸了!”
一百五十个拷贝!总价值一百四十二玩五千,而峨眉厂可以拿走120万!
韩三坪站在中影公司门口,看着BJ街上熙攘的人流和自行车,只觉得天也蓝了,风也暖了,连日来的疲惫一扫而空。
他猛地一跺脚,压抑不住地低吼了一声:
“老弟,咱峨眉厂要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