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都市 > 浪潮1979 > 第66章 去朱琳家

第66章 去朱琳家

韩三坪捶胸顿足,手舞足蹈,心中的欢快简直没法表达。

要知道自从峨眉厂成立以来,还从来没卖过这么多数量的拷贝,这还仅仅是两三天的量,如果再算算接下来的时间,这无疑是很值得期待的事。

毕竟按照中影和地方电影公司的规矩来说,一部片子如果卖得好,观众们都喜欢的话,地方上的电影公司是随时可以加购拷贝的。

当然,还有一层现实层面的因素不得不考虑,那就是传播速度。

这个年代可不像后世,一部电影一般就上映那么二三十天,全国同步,这会电影都是分批次上映的。

一般是先大城市,然后轮到中型城市,最后才轮到小城市,然后是小农村,最后才轮到偏远地区农村。

这样轮下来,一部电影的放映周期可以长达两三年。

那时候有个堪称惊奇的怪现象,就是一个人现在上海或者BJ看了这部电影,几年后去乡下,说不定还能看到。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总之比后世的电影市场变数更大就是了。

而对于韩三坪来说,从眼前种种迹象来看,《牧马人》大概会朝更好的方向变化。

之后一个更大的好消息传来。

订片会才过去不到一个星期的功夫,卖出去的拷贝数量就超过了三百个!

韩三坪在招待所听闻这个消息,甚至都顾不上还没擦干的头发,连鞋子都不穿就跑出去了。

一路连呼带啸,可算是来到陈屿门前:“老弟!好消息!三百个!三百个了!”

在经历最初的亢奋之后,此时的韩三坪化身报幕员,总爱把自己得来的好消息都给陈屿说上一遍。

“恭喜了韩哥,这一次峨眉厂一定能有收获!”

其实就《牧马人》的成绩来说,陈屿倒没什么好担心的,历史上这部电影可是引起过轰动,即便在几十年后电影里的片段也被网友们单独拿出来做段子。

论名气和影响力,那自然是没得说,更何况在1979这个接近文化沙漠的年代,卖得好那是应该的,卖不好才有问题。

而随着《牧马人》订购数量一路走高,电影局和文化部那群老干部也一个个呆愣了,他们做梦都没想到,原本这样一部不太看好的、甚至大胆得有些过分的片子,竟然这么受欢迎?

不管老干部们如何不满意,不管他们在会上提出几千几百条修改意见,但是真实的拷贝数量是不会骗人的,三百个就是三百个。

要知道改开以来,整个中国也没几部电影的拷贝能卖出这个数量,也正因为这件事,据说中影还挺后悔。

老干部们聚在一起,一个个脸色尴尬,悄悄地议论起来。

“哎哟我就不明白了,那些省市代表都怎么回事,他们为什么买那么多?”

“是啊,这片子拍得这么露骨,很明显是资本主义复辟那一套嘛,真没想到还有这么多人喜欢看,他们到底在想什么啊!”

“以前我们的电影都是在讲革命说英雄,号召大家向英雄革命家学习,忘记小我成全大我,那才是电影嘛,哪里像现在。”

“这一次我听说啊,广东那边订购的是最多的,已经超过一百个,这帮人可真是疯了。”

“如果照这个趋势下去,那今年的百花奖肯定会有峨眉厂,肯定会有这部电影,也不知道是好还是坏。”

“得,反正啊,这次的事只说明一件事,那就是峨眉厂人家胆子大又肯干,还真的吃到第一个螃蟹。”

“先不急,我们看看再说吧,这年头这风气,谁也说不好啊~”

老干部们的担心并非多余,因为改开之初也不是一帆风顺,很多规章制度的制定也是在反复摸索中弄出来的。

怎么个反复摸索法呢?

那差不多就是一会左一会右,根据反馈不断调整修正,这期间到底是什么风向,谁也说不好。

直到后来1983,整个风气才算是基本稳定下来,之后才有大家甩开膀子干这种事。

而陈屿作为穿来的人,也就在合适的时间合理利用一下这个漏洞,算是穿越者的福利吧。

之后两天陈屿没怎么参与,都是韩三坪在忙,他除了继续写剧本之外,剩下的事就是去见女王大人了。

好不容易来一次,不去看一下确实说不过去,女王大人会生气的。

朱琳是正儿八经北京人,而且住的地方距离招待所也不算远,一去一来也不费事。

两人有些情谊,还有些特别的交情,关键是朱琳对自己很好啊~

而这份好,在这个年代那是相当罕见的。

试想想,在这个年代能给自己送礼物写信,甚至把自己的手套送出的姑娘,哪里找去?

陈屿也不是不识好歹的人,穿来这么久,谁对自己好他心里很清楚。

就这样,他先跟韩三坪打了招呼,然后揣上剩下的钱和票,先去了一趟百货商店,毕竟这回要去的可是朱琳家,说不定还要见到人家父母,不带些礼物肯定不行。

他走进百货商店,看着货架上的不算丰富的各色商品,心里也不由得犹豫起来。

朱琳家条件不错的,就算在BJ这一带,也肯定算过得去的水平,她父亲是大学教授,母亲也条件不错,家里一般不缺衣食,不能随便买几斤肉去敷衍。

想来想去,陈屿只好从两人的职业上下功夫。

既然朱父是大学教授,那差不多是需要钢笔的,就算不会立马用,但也总有用得上的时候。

想到这里陈屿没犹豫,径自走向柜台,对着眼前的售货员客气道:“你好同志,我想看看钢笔。”

那售货员二十来岁,由于精神不好正在打盹,见客人来了也不太想搭理,索性伸出手掏出一盒钢笔让陈屿慢慢选。

“这是英雄笔,两块五一支,不要票。”

“这是永生的,两块钱一支,也不要票。”

“这是金星的,一块八......”

陈屿拿起这些钢笔,仔细看了看,不太满意的样子。这个年代工艺整体比较落后,这些钢笔只能说勉强顺手能用,还远不到好写的地步。

这种事不难理解,要知道被欧美封锁那么多年,后来老大哥也加入,整个轻工业加工水平是相当的差,也就是到了1980年生产力上来一些,这要是放到以前,买钢笔还需要工业券的。

陈屿拿着笔掂量了一下,总觉得有些不太满意,这毕竟是要送给朱琳老爹的,太差劲实在送不出手。

就在他迟疑的时候,忽然目光扫过,看到了柜台高处赫然摆着一支包装精美的笔。

“同志,麻烦你帮我看看那个?”陈屿表现出浓厚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