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支部队除了火枪外主要装备了四支单发手枪和格斗刀,在战斗中获得了大胆勇敢的名声同时也被认为是喜好劫掠、不服从命令、固执的残酷士兵。
同时期,奥地利的边区也是类似的散兵部队,用于在奥土边境线对抗奥斯曼,当边境压力减少后,这些来自克罗地亚、斯拉沃尼亚和特兰西瓦尼亚的民兵也会部署在其他战场。
当时有17至18个边防步兵团,每个团有2个或3个营。战时,每个团会留下一个营守卫与奥斯曼帝国的边境。另外一个营或两个营则加入正规军,成为先头部队的一部分。在和平时期,边防步兵每年有7个月的时间守卫与奥斯曼帝国接壤的边境。
也可以这么说,这些帝国境内的斯拉夫人是天生的战士,以作战勇猛、纪律涣散闻名,他们可以说是非正规散兵的代表,专业化散兵的先驱。与此同时的,还有奥地利在阿尔卑斯边区,蒂罗尔地区,招募山民猎户组成蒂罗尔猎兵营射手部队,他们和奥土边境的边防兵潘都尔军团一样,都使用来复枪。
边防步兵来自奥地利与土耳其之间的军事边境地区(被称为军事边疆区),那里居住着基督教难民。这些地区时常遭受土耳其人的攻击,居住在这些地区的男子需要参与防御,事实上几乎所有成年男性人口都实现了军事化。他们的军装以及凶悍的举止使他们带有一种强盗般的气质,这似乎预示着他们将在战场上建立丰功伟绩。
边防步兵起初是作为民兵组建的,但在军队官员眼中,他们介于轻步兵和线列步兵之间。他们接受过射击、散兵作战训练以及线列战术基础训练。当尝试把边防步兵训练成线列步兵时,结果发现他们在这一角色上不如正规团出色。
边防步兵特别适合以散开队形进行侦察和散兵作战,在山地战中也能发挥作用,而这正是正规部队所不擅长的。
这个兵种的特点在于行动较为灵活,在战斗中与战列步兵紧密配合。轻步兵与散兵战术的关系紧密,但并不表示前者完全贯彻后者的原则。实际上在作战中,轻步兵单位更具进击性,指挥官常常将其作为一种攻击手段,因而他们也并不介意发起一次冲锋,展开白刃战,或是排成与战列步兵一样的队形,与敌人交火;在前锋或者侧卫的战斗位置上,也能够经常找到他们的身影。一般从装备上来说,轻步兵更偏向于杀伤敌人,因而一般装配有准头更高的线膛枪。
后来在波兰王位继承战争和七年战争之后,见识到奥地利散兵战术的法国人和普鲁士人,也开始效仿奥地利的蒂罗尔猎兵,赫尔曼·莫里斯·德·萨克斯大元帅组建了轻型军团,腓特烈二世也组建了自由军团。
这也是后来法普两国散兵的原型。包括后来拿破仑战争时期法国的特殊兵种“腾跃兵”,其实也属于是散兵的一种。
不过,在拿破仑战争期间,法国的散兵和其他欧洲各国的散兵也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点,相比于其他欧洲各国如奥俄英普四国普遍装备线膛枪的散兵部队,拿破仑本人对于线膛枪这种带有膛线的步枪并不信任,甚至也曾不止一次地公开声称:“滑膛枪是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武器。”
这也就从而导致了,法国的散兵也就是“腾跃兵”部队,大部分装备的还都是滑膛枪。
相信在列装了霍恩贝格M1786式步枪之后,奥地利轻步兵的战斗力应该能够更上一个台阶。
等到时候反法同盟战争爆发了,就请拿破仑吃这个!
由于第四次奥土战争,俄罗斯向奥地利提交的那高达三千七百多万卢布的高额订单,也大大刺激了奥地利本国国内的军工业发展。
在这一次,奥地利加班加点,一共向俄罗斯交付了约十八万支燧发枪、三百多门大炮,各种枪炮弹药约一万六千多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