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散兵线作为散兵战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则是指步兵分队在进攻或防御时,为减少敌方火力杀伤而采用的横向散开队形。其特征包括:士兵间隔通常在5-8米,形成线性分布;适用于开阔地带的火力对抗;通过分散配置降低被密集命中的概率;该术语中“散“强调分散部署,“线“指代队形空间结构,与密集纵队形成战术对比。

在这个时代的欧洲各国,线式战术,也就是后世戏称的“排队枪毙”依旧是战场的主流。

运用线式战术时,军队展开成2或3条步兵线,每条线3~6列,各线相距50~200步,骑兵居于两翼,火炮配置在步兵线前后或翼侧。战斗时,火炮先行远射,掩护步兵推进;距敌人150~200米时,最前列步兵进行齐射,而后后退装填弹药,第二列再行齐射,如此交替射击;最后,一起转入冲击。

骑兵由两翼迂回突击。线式战术在战术史上标志着单纯冲击作为基本战术手段的结束,从此,火力和冲击开始结合起来。

线式战术的长处在于能发挥更多数量的火炮和步兵的作用,便于指挥,使雇佣士兵在战斗中保持整齐的战斗队形,有秩序地进行射击。

但线式战术只适于在平坦的地形上战斗,难以随战斗的变化变换战斗队形和实施机动,且纵深浅,两翼薄弱,易被敌方突破。

后来,随着火器性能的改进,线式战术于18、19世纪之交时,逐渐被纵队战术所取代。

其实,线列步兵能打个3~5轮齐射其实也就差不多了,之后带队指挥的军官们就该下令线列步兵们自由开火了。

千万别被后世电影里面那些呆板愚蠢的场景骗了,两国交战,线列步兵们一排一排先前顶着巨大的伤亡一点一点往前挪,战至最后一兵一卒。

要知道,军队伤亡到不了20%~30%就会溃退,找这种电影里演的一样打到最后,排队枪毙死成千上万人还不崩溃的,简直就是铁军了。

目前欧洲各国里就连灰色牲口不值钱的俄罗斯,都不敢这么玩排队枪毙。

就说进入热武器时代后,士兵的训练成本相较之于以前冷兵器成本下降了不少,但是这个时候的欧洲各国有多少人能够这么玩排队枪毙?

而奥地利,作为欧洲各国最早开发散兵战术的国家之一。在十八世纪中期的欧洲,奥地利军队以拥有最有效率的轻步兵部队而闻名。七年战争中,奥军的头敌普鲁士人尤其深受奥军轻步兵之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