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都已经超过奥地利往年军火交易额记录了。
这可是六百多万英镑,一千二百多万杜卡登的大买卖,相当于奥地利年财政收入的28%。这笔巨款也可以作为回笼资金继续投入到奥地利在轻重工业方面的产业技术升级了。
此外,奥地利在巴尔干半岛新近扩张的领土上,也进行了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虽然奥地利军队在进攻波斯尼亚、北塞尔维亚、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的时候比较克制,只是将那些原本由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的贵族官吏、地主乡绅和知识分子清理干净了。
但是早在奥地利军队进攻这些地区之前,奥斯曼帝国在当地强征青壮年男人当兵,也给当地造成了不少的劳动力缺口。
这也就导致了,目前这些地区是男少女多的。而在当地政府解除军管状态,恢复正常运转之后,奥地利在那里的驻军,不少的单身士兵也选择了在当地成家立业。宫廷战争最高军事委员会的元帅将军们对此虽有微词,但是在维也纳政府目前的民族交融的大政策下,最终也就不了了之了。
这个时候欧洲各国军队的士兵大多也没有存钱的习惯,奥地利军队的士兵也不例外,因为出手阔绰,再加上又是给皇帝当兵卖命的,吃的也是一份皇粮,因此在这些巴尔干半岛年轻女性的眼里,也算得上是高质量男性了。
而在奥地利本土,则是男多女少的比例,奥地利政府也迁移了不少单身男性过去,就当是为了帝国的民族交融作贡献嘛。日后生出来的孩子肯定也是奥地利人,这些奥地利移民不仅会改变当地的社会人口结构,也会一步步地在潜移默化之中将德意志人的饮食习惯、宗教信仰和语言文字等文化习俗传播到巴尔干半岛上。
德意志人作为日耳曼人的分支,虽然在文化上作为拉丁人的法国人、意大利人、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们从历史文化底蕴上都能够鄙夷吊打作为昔日欧洲三大蛮族之一的日耳曼人分支的德意志人。
但是德意志人的文化对于巴尔干半岛上的那些斯拉夫人来说,那就相当于是降维打击了。
毕竟早在中世纪那些斯拉夫人还处在和原始部落状态没什么两样的时候,受到西欧国家和基督教影响的日耳曼人就已经开始建立属于自己的王国了。
而作为神圣罗马帝国传统势力影响范围下的波西米亚人、斯洛伐克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在数百年的影响同化下,这些斯拉夫人的文化习俗已经和德意志人没什么两样了,就连他们的语言因为长时间受到德语的影响,也变得和德语相近类似了。
目前在拿破仑战争还没有将民族主义播撒到欧洲各地之前,在帝国中央政府的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普及,强制6~15岁的适龄儿童都要接受义务教育,如果他们的父母违反的话,就要处以罚金和力役等惩治措施。
再加上帝国中央政府目前出台的各项隐形法律法规,凡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官吏、中央国营和地方企业工人的选拔录用和军队征兵,都优先考虑选拔征用那些会说德语的。
德意志人是神圣罗马帝国的主体民族,当然德语也要具有优先地位了。毕竟你在奥地利当官、做工和当兵,不会讲德语怎么能行,帝国总不能专门给你配个会讲德语的翻译官来为你专门翻译德意志人上司的命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