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上王喜栋,带上枪,两人穿戴整齐,领著猎狗上了车。
路过赵二溜家时,正巧看见他端著大碗在门口吃饭。
一口红烧肉,一口大馒头,吃得別提多香了。
自从夏长海带著大家一起忙活,家里的日子热闹起来后,
赵二溜吃饭就很少安稳地坐在家里了。
不是端著碗在村子里四处逛,就是蹲在门口吃。
一边吃,嘴里还閒不住。
不管谁从自家门口经过,他都得喊上两句。
別误会,不是说赵二溜在村里人缘有多好,
纯粹是在嘚瑟,
也可以说是在炫耀。
以前赵二溜家条件不好的时候,每到饭点,都得把大门锁上,防止別人串门。
倒不是怕別人偷饭吃,
主要是觉得丟人。
別人家碗里鱼肉满满,吃得油光满面,
自家桌上全是白菜帮子,难以下咽。
赵二溜自己倒没什么所谓,反正他脸皮厚,
可连累著老婆孩子都被人瞧不起,他就受不了了。
问题是,受不了也改变不了现实,
无奈之下,只能锁上门躲起来,
这也是村里的“潜规则”,
饭点关门,就是不想让別人串门,
別人看到了,也就不会直接进门了。
不得不说,赵二溜这人不怎么样,
但唯独找老婆的运气和眼光,没话说。
就他家以前那种情况,换成其他女人,
就算不离婚,也得天天吵翻天,
男人在家里都得小声说话,
但他老婆杨玉凤不吵不闹,一门心思把日子过好,
就这品性,打著灯笼都难找,
搁在现在,那也是千金难买的好媳妇!
正因为这样,
赵二溜有钱之后,才到处显摆。
这里面自然有他显摆的心思,
但更多的,是想让自己在媳妇面前能硬气起来。
赵二溜心疼媳妇,不愿让她操劳,大小事都自己扛。
话题不知不觉跑偏了。
赵二溜正吃得兴起,抬头就瞧见夏长海开车经过。
他连忙喊住:“兄弟,捎我一程唄!”
他压根没问要去干啥,就像妻子杨玉凤说的:“做人不能忘本,咱家能有今天全靠人家帮衬,不管夏家有啥事儿,你儘管卖力帮忙……”
杨玉凤这么叮嘱,赵二溜也照做了。
如今村里人都知道,赵二溜是夏长海最忠实的“跟班”。
夏长海没料到会在这儿碰到赵二溜。
他了解赵二溜的性子,没遇上也就罢了,既然遇上了,不带他肯定不行。
况且也不是啥见不得人的事,便说:“那你上来吧。”
“好嘞!”
“我先把东西放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