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玄奇 > 重生2004:独行文坛 > 第441章 向著暴风的中心进发!

第441章 向著暴风的中心进发!

张潮的话,让听眾想起了他的那些作品一一虽然他一句也没有提及一一从《少年的巴比伦里路小路的迷茫,到《少年如你里校园暴力的残酷,再到《刑警荣耀里程队长的无措·

他的每一部作品,似乎都在践行著他所述说的这些原则,

但这还不够,张潮的声音又从从容变得略带激昂,他顿了一顿,环视了整个会场的听眾,才继续道:“然而,仅有宽容是不够的。文学还需要一种近乎顽固的执。

这种执,是对真相的执著。文学不是新闻报导,它追求的不是表层的、即时性的事实”,而是穿透表象,抵达生活和人性的某种核心真实。

这种真实,往往隱藏在喧囂的口號之下,掩盖在精致的谎言背后,或者被集体的狂热所淹没。

文学的执,就是像一个孤独的掘並人,执著地向下挖掘,哪怕触碰到的是坚硬的岩石、刺骨的冰水,或者令人不適的淤泥。

它拒绝被表象迷惑,拒绝被流行的观念绑架,拒绝为了取悦谁而扭曲自己看到的世界这种执,也是对语言的忠诚。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真正的执,体现在对语言精纯度的不懈追求上。

它要求作家像一个老工匠对待手中的玉石,反覆打磨每一个词句,剔除浮华与矫饰,

寻找最准確、最有力、最能承载复杂情感与深刻思想的表达。

这种对语言的敬畏和锤链,本身就是对浮躁世界的一种抵抗。它拒绝让语言沦为空洞的符號、廉价的煽动或精致的包装。

它相信,只有乾净、准確、有力的语言,才能穿透迷雾,抵达人心。

这种执,更是一种不合时宜的坚持。当世界朝著某个方向狂奔,当某种声音成为压倒性的主流,当沉默被视为安全甚至明智的选择时,文学有时会显得格格不入。

它可能会固执地讲述一个过时”的故事,描绘一个边缘』的人物,揭示一个不便”的真相,或者仅仅是以其沉静的姿態,对抗著时代的喧囂与浮躁。

这种不合时宜”,並非刻意標新立异,而是源於它对自身內在价值尺度的坚守。它知道什么是重要的,什么值得被反覆言说,即使那声音暂时微弱,即使听眾寥蓼。

这种执,是文学保持独立性的脊樑。它不依附於权力,不諂媚於金钱,不盲从於潮流。它只忠实於作家內心的召唤和对世界深刻的观察。

这份执,让文学在歷史的洪流中,得以保存那些易被淹没的声音和记忆,成为时代的精神图谱中不可或缺的、甚至是刺眼的一笔。

它证明了,即使在最强大的压力或最诱人的诱惑面前,总有一些东西一一对真实的认知,对语言的敬畏,对內心声音的忠诚一一值得固执地守护。”

台下的铁寧脸色变得凝重无比。她与身边的其他人交换了一下眼神,都看出了彼此的不安。

如果说开头部分的“宽容”,还是和风细雨地述说一些文学见解的话,那“执”这个部分简直就是公开的宣言了。

“宣言”总是要有目標、要付诸行动的,那张潮的“目標”是什么?要进行了什么行动?

铁寧仔细梳理了一下近期张潮遇到事,除了之前“至暗之日”风波以外,就没有什么衝突了。

而“至暗之日”最后解决得也算圆满一一虽然没让那个约翰·摩根被绳之以法,但驱逐出境也算是很严肃的处理了。

张潮这气势汹汹的,是准备和谁开战?

铁寧不由得有些紧张,但此刻总不能让张潮停下演讲,说个清楚,也只能让他说完:“宽容让我们理解世界的复杂,执让我们坚守內心的真实。而將这两者付诸实践则需要勇气。

文学的勇气,並非总是表现为振臂高呼、慷慨激昂。更多的时候,它是一种沉静的力量,一种在无声处听惊雷的敏锐,一种在看似平常中发掘惊心动魄的能力。

它可能体现在一个作家选择去凝视他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深渊,去描绘那些被刻意遗忘或粉饰的角落,去触碰那些令人不安的、禁忌的、或者仅仅是“不討喜”的主题。

这种勇气,是说出皇帝没有穿衣服”的勇气。它不一定是面对刀枪的壮烈,而是在眾口一词的讚美或沉默中,轻轻地、清晰地指出那个显而易见却被集体忽视的荒谬。

这种勇气,常常是孤独的。它需要作家抵抗住从眾的压力、被孤立的恐惧,甚至可能是现实的威胁。它要求作家相信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即使所见与主流敘事背道而驰。

这种勇气,也是承担责任的勇气。当文学执地揭示了某种危机一一无论是社会的、

人性的、还是精神的一一它便不再仅仅是记录者,也成为了参与者。

它將自己暴露在风暴之中,接受审视、质疑,甚至攻击。作家选择书写什么,如何书写,本身就意味看一种责任的承担。

他必须准备好为笔下的世界负责,为可能引发的思考、爭议甚至后果负责。这份责任,要求作家不仅要有洞察的眼力,更要有承受重压的肩膀和一颗足够坚韧的心。”

说到这里,就连普通的读者也察觉到问题了一一张潮今天的情绪似乎格外,怎么说,

激愤?他没有一句话提到自己,但似乎句句都在说自己。

但与铁寧等人同样,他们也不明白张潮的这股气来自哪里。

在所有人的眼里,张潮近来都一帆风顺,不仅每一篇短篇小说都引发了热议,而且小说集也即將出版,届时恐怕又是一阵抢购风暴。

这种好奇让人忍不住更认真地倾听张潮的演讲內容,希望从中听到一些端倪:“这种勇气,最终指向的是对未来的信念。

文学揭示危机,描绘困境,展现人性的幽暗,並非为了宣扬绝望。恰恰相反,它源於一种深刻的、或许並不张扬的信念一相信人类有理解自身困境的能力,有反思自身错误的可能,有在废墟上重建希望的韧性。

它相信,证明人类配得上所面临的危机,其意义就在於,我们不仅能看到深渊,更能认识到深渊的存在,並因此激发起跨越它的意愿和力量,哪怕这力量在个体身上显得渺小,在集体行动中充满波折。

文学描绘黑暗,是为了呼唤光;它记录沉沦,是为了铭记上升的可能。这份对人性深处那点不灭星火的信任,是文学勇气最深沉的源泉。

最后我想说,宽容、执、勇气一一这三者並非割裂,而是交织在文学的血脉之中。

宽容让文学拥有广阔的视野和悲悯的情怀;执赋予它穿透表象的锐利和坚守本真的力量;

勇气则驱使著它,带著这份视野和力量,无畏地驶向风暴的中心,去见证,去记录,

去思考,去发出自己的声音一一哪怕这声音在狂风暴雨中显得微弱。

朋友们,文学从来不是温室里的朵。它生於大地,长於风雨,必然带著泥土的气息和风暴的痕跡。

它有时是抚慰人心的歌谣,有时是刺破耳膜的警钟,有时是照亮前路的微光,有时是令人坐立不安的镜子。

它可能遭遇不解,可能被曲解,甚至可能在某些时刻被要求沉默。但文学的生命力,

恰恰在於它內在的那种宽容、执和勇气,使它总能找到自己的方式,在风暴眼中,继续歌唱。

这歌唱,不是为了取悦谁,也不是为了征服谁。它仅仅是为了证明?

在这个充满复杂、困境甚至荒谬的世界里,人类依然在努力地理解自身,表达自身,

並在这理解与表达中,寻找著超越困境、通往更广阔可能性的道路。

只要这样的歌唱还在继续,我们就未曾放弃对自身尊严和未来的信念。

我讲完了,谢谢大家!”

说完最后一句,张潮向著观眾们深深鞠了一个躬,足有半分钟才直起来,转身走入了后台,也不再出现在嘉宾席上。

眾人等到他的身影完全消失在下场台口的黑暗中,才想起鼓掌。

先是零星的一两声,然后渐渐成为一股风暴,在会场的穹顶之下整整响了几分钟才逐渐停歇下来。

许多人,包括来到现场的一些作家,此刻已是满脸泪痕。

虽然大家不明白张潮为什么突然这么慷慨激扬,与之前的演讲风格迥然而异。

而这个谜底,只过了20多天就揭开了一在美国的simon&schuster出版社即將发售张潮的小说集《一种玩笑的前夜,张潮直接在网络上公布了小说集里全部四篇小说的英文译稿,以及不再美版《一种玩笑里的第五篇小说《竞选州长的英文译稿。

一时间舆论譁然,谁也想不到一向恪守商业承诺的张潮会做出如此决绝的行为。

simon&schuster出版社更是上下震怒,第一时间提起了对张潮的诉讼,要求张潮赔偿高达千万美元的巨额损失。

刚刚从simon&schuster出版社离职的大卫·米勒,则向记者讲述了前因后果;而张潮在第七届茅奖颁奖典礼上的讲话,也被翻译成了英文,在英美文学圈里流传·

这时候大家才知道张潮为什么会说“文学像一艘船,向著风暴中心驶去——”这样的话。

而simon&schuster出版社直接落下一个“阉割者”的绰號,让许多热门作者表示不会再与之合作一一其中就包括了为《一种玩笑撰写序言、解说和接受访谈的帕慕克、丹·布朗和史蒂芬·霍金。

竞爭对手一兰登书屋”则直接跳出来,表示无论法院判决张潮要赔多少钱,他们都会替张潮支付这笔钱。

更让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性別平等组织”等多元文化团体並不领simon&

schuster出版社的情,反而认为出版社侮辱了少数人群的胸怀和见识,把他们当成了一群缺乏理性、盲目抵制的乌合之眾。

一时间simon&schuster出版社竟然成为美国文化、舆论界的过街老鼠,不仅人人喊打,而且几乎损失小一半的畅销书作者。

虽然高层马上解僱了执行总监杰瑞米·克拉克,並且撤销了对张潮诉讼,但是已经造成的损失,恐怕无法再挽回了。

它的没落几乎成了註定的命运,

而本该身处风暴中心的张潮,则躲开了所有人的关注,再次“不知所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