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承话说过了以后,各自也都领了赏赐下去了。
到了内伊这里,礼物一下子等级就上去了。
索洛维约夫虽然在一旁还是坐着,但他眼睛特别尖,黄色丝绸下面盖着的应该是佩刀,可能还有些别的东西。
等到揭开了以后,里面是黄马褂和御制佩刀,这个赏格就是清朝的驻防将军和各位提督总兵,脑袋别裤腰带里,也很少能够换来这样的赏赐。
没办法,南弥德在上面都是如实翻译的,对于这种当了“殿前都元帅”还能冲在前面的猛将,对于嘉庆来说也是巴图鲁中的巴图鲁,在三国使者的赏赐基础上,还带了这两件对于武将来说的特殊荣誉。
从回赠和身份来说,倒是恰到好处的。
内伊倒是有些迷惑,毕竟他和索洛维约夫两个,这身打扮,也不适合穿着黄马褂。
而且坐对面那个小子,也从来没讲过这方面的,只是看到了中国皇帝的禁卫军,从将军到下级军官是每人一件。
雷慕沙在一旁也不知道该怎么翻译,还是来找索洛维约夫。
“这是一种特殊的荣耀,相当于法国的荣誉军团勋章。”
这个解释非常简练,内伊知道这也是中国皇帝的特别恩赐,多说几句实在话,介绍一下自己的经历,就能够换来这个。
他从军以前,在乡下当公证员的时候,大概也没想到自己将近三十年的从军经历,居然还有这种用处。
他也是按照骑士团的礼节单膝下跪来接受礼物,这一次出使要完成的最低目标就是“朝贡”,中国皇帝不满意也不会这样回赐礼物的。
但这也不是亮刀子的地方,就这把佩刀,光是外观装饰就已经很华丽了,就是作为收藏,也是价值连城的。
索洛维约夫在一旁看着,就觉得这里面也透露着滑稽。
简朴的嘉庆打赏的时候倒是真不含糊,而且此时清朝的国库当中还有钱,甚至恢复到了两千万两以上,接近三千万两。
到了嘉庆皇帝去世时,国库的存银有3121万两。
这个时候,清朝虽然有内忧,不过总体上也在处于白莲教大起义以后的缓慢恢复当中,情况还没有那么糟糕。
拿出来这些赏赐,也并不奇怪。
甚至最后还有索洛维约夫的,他作为各国使者之首,也一定是有特殊赏赐的。
以前保罗父子三人穿的黑色普鲁士制服,他就有一件同款,不过因为任职关系,几乎从来没有穿过。
在前面的赏赐过后,等到他这里时,索洛维约夫也注意到了。
解开黄色绸缎以后,下面也是佩剑和黄马褂。
“若是黄马褂,外臣过去在先君身边管带御林军时,因先君推崇普鲁士大王腓特烈之故,也赏赐过一件黑色的。”
“索将军是为何故?”
“外臣起于微末,本是三等将军的副官,先君所赐,犹未敢忘。”
智亲王听了,也是颇为赞叹。
“真将军也。”
索洛维约夫虽然是随口答的,但考虑到满清贵族人手一本三国演义,关玛法满语:爷爷的故事谁不知道?
对于清朝的统治者来说,要是自家也有这样的好将,还是比较年轻的,那也是一件好事。
不过可惜的是,现在眼看着比较活跃的,还都是从乾隆末年四处征战的老将。
至于佩剑的形制,其实也能看出来,嘉庆在准备回赐礼物的时候,多少还是动了点心思的。
索洛维约夫一看就是军中少见的文化人,还自述长期当“参军”,在佩剑以外还有香囊、扇子等风雅文人经常佩戴之物。
而内伊那边,因为他的自述,给的是佩刀。
这都是价值不菲的珍品,至于所赐的官窑瓷器,看到碗底的“大清雍正年制”和比较特殊的印章落款,也能够知道,这都是雍正和乾隆早期的宫中用器。
放到以后,品相极好的,也是价值连城。
等到赏赐完毕,使臣各自回到座位上,这会儿才开始正式的赐宴。
智亲王这边也是代表嘉庆皇帝赐宴,只是御酒虽然度数并不高,但是总是要下来“赐酒”。
嗯,道光皇帝么,自然就是把酒要倒光的。
他还自述了一番,能够获得封号,这是皇上的恩典,以至于应酬办差,都不能不努力。
当然了,清朝那个秘密立储,实际上也就是雍正到乾隆,道光到咸丰,生效了两次,用的比俄国的传位诏书还要少。
但他提到了连珠快枪,镇压反贼时非常有用,索洛维约夫就听出来了。
嗯,自己当初劝亚历山大把礼物往武器层面靠,肯定是收到回报的。
俄国虽然通过商人入境,能够知道一些清朝的情报,但是大部分时候还是两眼一抹黑的。
隆宗门那个箭头索洛维约夫知道,天理教这个传销组织打进紫禁城的事情,更是一些内容比较丰富的儿童历史读物里都会有的。
只不过从立场上而言,这是起义。但组织结构上来说,这是邪教+传销,版本迭代以后就是让安倍心眼子多的那个玩意儿,敛财的能力或许还行,但是正经事情办不了。
而道光此时下来敬酒,也是出乎索洛维约夫预料的。
“昔日本王能建功,多赖‘威烈’宝枪,不知枪匠乃是何人?”
“王爷,正是外臣绘制图样,命工匠打造。说起来,先君拔擢,还是因为此事呢。”
“原来如此,索将军更应满饮此杯。”
就是酒量不行,索洛维约夫这回也得上。
毕竟和他有不小的关系,至于他讲到武器原理的时候,智亲王也是颇为关注。
在他听说了俄国禁军已经全部装备,连马队都是人手一把短枪,也不由得受到了一点小小的斯拉夫震撼。
索洛维约夫甚至觉得,可以借着这个机会,推销一下剩余军火,就从恰克图口岸出来,英国人都没机会知道。(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