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玄奇 > 索洛维约夫在沙俄1796 > 第1008章 028 进宫前给王爷讲世界局势也是做

第1008章 028 进宫前给王爷讲世界局势也是做

“将军虽然喜欢,可是这宫禁之物,用来招待的,都是有贫瘠的。我不过是个郡王,虽说也是王爷,可是上面还有亲王,以至于不降等的铁帽子王。用的器物当中,给皇上,皇太后和皇后的,等级最高,其余都有递减。”

说起来,庆郡王住着半个和府,十格格住着另外半个,这个品级上都是没错的,用的器物当中,也是有讲究的。

毕竟永璘也不是亲王,他用的东珠看起来虽然耀眼,但是也不那么圆润。

“而且所用器物,也都有些规矩,若是皇上所赐之物,难免也要珍藏供奉,除非是实用之物。”

索洛维约夫就想到了佟国维的老镜,这是口谕允许使用的,但是也要小心在意,不要出了什么差池。

毕竟有的时候,府上就会有人举报。

永璘就见过十妹府上的长史,诬告丰绅殷德有不恭敬和谋反的嫌疑,最后经查也是子虚乌有。

嘉庆一朝,倒是没少折腾八旗子弟和宗室觉罗,但是收效甚微。

宗室,就是从觉昌安往下算,从塔克世的儿子们的后代,赐“黄带子”,称为宗室;

觉罗,那就是从觉昌安以下,塔克世兄弟们的后代,赐“红带子”,称为觉罗。

就是革除了的,也还有条“紫带子”,代表着有皇室血统。

除了开创此时通用满文的达海是特赐的“紫带子”,其余的人要是到了这个等级,那都是给革除了身份的。

虽说到了嘉庆年间,科举放榜的时候,经常还能够看到有宗室和觉罗在二三榜上,但是这样上进的毕竟还是有限,而且官场上的前途很难预料。

还有一种就是特殊的翻译科进士,一般录取宗室两人,满洲五到七人,还有蒙古一到两人,这些人的考试内容是满文和汉文之间的翻译工作。

比如说嘉庆十九年的两个宗室翻译科进士,宗室奕毓,是那个“难说”的后代,还有一个是宗室克扪,是阿济格的后代。

他们被选派来庆郡王府上临时当差,就是因为以往俄国和清朝的外交惯例当中,都是要用满语和俄语对接,他们二人至少还算是满语能够过关的水平,又是宗室子弟。

然而,索洛维约夫是真的不会满语,他也没有带熟悉满语和蒙古语的外交部官员或者译员过来,直接上来开口就是汉语。

倒也让大家都觉得方便,这样宾主落座的时候,言谈起来也各自舒服。

至于规矩么,还有很多事情要说的。

永璘提到器物以后,就把碗放在桌上。

“依照宗室的规矩,我这郡王,自然也用的这种器物。”

招待客人用来,也没有问题。

索洛维约夫摸着是觉得爱不释手,饮茶过后,还有心来看看这个碗的背面。

“大清乾隆年制,果然是钟鸣鼎食之家,如日中天之时,乾隆爷时的盛世景象,就是在欧洲也是有所耳闻的。不过马嘎尔尼.不提也罢,实际上欧洲也是有很多穷人的,他的游记里多少也提到了一些。”

“将军知道的太多,但有些可以讲,有的却又不能讲。”

“是啊,这都是有觐见的规矩,但是要把事情做成,也难免要讲一些不该讲的话。”

索洛维约夫就提到了,自己跟随保罗沙皇的时候,保罗都是怎么做的。

永璘这一听,这不是和皇爷爷有些相似么?

但他也在继续听索洛维约夫都说什么:“像是这次来出使,也是办差,责任重大,君上也授与我全权便宜行事,又没有人来叨扰‘不行有辱国体’之事,于是来到天朝,自然也是要按照规矩办的。”

“是也,将军可以如此。在本王府中,等候皇上召见之时,也要勤于演习礼法。”

“这礼法也是不必再演习了。帕沙,你给王爷请安,就像是爸爸在家里教的那样。”

随后就是帕沙这小子,给永璘请安,这动作比那些满人小孩都利索。

加上他也是面容清秀,一副讨喜的相貌,自然也是受人喜爱。

“令郎十分惹人喜爱,不知可否订亲?”

“订亲未免还过早了一些。”

“不见得,额驸与十妹订亲的时候,都还是孩童呢。”

说到这里,索洛维约夫倒是示意儿子退下。

这里也只有他自己,还有接待的永璘和两个宗室进士。

“君上夫妇,倒是有意幼公主招赘,不过君上有七女,需要逐次结亲,小公主的事情,就要放在后面了。”

永璘听到这里,倒是也觉得有些意思。

索洛维约夫在他看来,就是领兵打仗,还低调谦逊了不少的和珅。

说起来,倒是有那么一点道理,虽然很不靠谱。

毕竟索洛维约夫的钱,是从科技发明,赏赐专营权,还有特殊商品的经营开始的,这个倒是跟和大人的生意经有些相似之处,这方面也都没问题。

他可没有大不敬的地方,而且下一代的沙皇,不管是谁当,和他的关系都不错,这就足够保证屹立不倒了。

永璘自然是不知道这个事情的,他们接下来的话题,讲的倒也不少。

索洛维约夫是真喜欢宋元明清的瓷器,甚至接待的官员都惊讶于,他居然还真的能够讲出来些门道,最少也是些粗浅的。

但乾隆时期,显然“农家乐”审美,来体现瓷器制作工艺的器物就比较多了。

他手上握着的,还是个仿造宋朝钧窑风格的,因为色彩绚烂才让人觉得爱不释手,而且也没有农家乐的感觉。

“只是不知,这宋时的官窑,如今技艺还存几许?”

“也只有汝窑难觅踪影,哪怕是富贵之家,也很难获得残片,更别说器物了。”

和大人这个级别的,最后也就获得了三个小件,他那么多钱也换不来这样的珍品。

其余几种官窑,或多或少技艺都传承到以后去了,至于乾隆时期那个大瓶子,一下子融合了十几种技法在一个瓶子上,那纯属是炫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