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都市 > 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 第798章 亚洲传媒帝国的影响力!!!

第798章 亚洲传媒帝国的影响力!!!

林志远和吴达芳随着人流向影院走去,空气中飘来阵阵爆米的甜香。

售票处上方滚动播放着《杀破狼的精彩片段,甄子丹凌厉的腿法引得排队人群发出阵阵惊叹。

“两位要爆米套餐吗?”售票员热情推荐道,“今天特别赠送限量版电影海报哦。”吴达芳正要掏钱包,林志远突然按住她的手臂:“等等,你看那边。”

影院大厅的角落里展览柜前,几个年轻人正围着一台老式胶片放映机。

穿着复古衬衫的影院服务员正向游客讲解:“这是当年邵氏中华影院留下的35毫米放映机,我们每周都会用它放映经典老片,体验一把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放映机转动时发出的咔嗒声,仿佛把时光拉回了六十年代。

前来观影的大多都是年轻人,不过也有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他们小的时候正是邵氏影院最为辉煌的年代。

所以说邵氏影视在东南亚的影响力很大,这也是“亚太影视集团”为什么费巨资收购的原因。

上世纪五十年代,邵氏机构在东南亚以及大马各城镇拥有逾百间电影院、十座游艺场,包括吉隆坡的中华、李家坡的大世界、新世界、马六甲的极乐园、怡保的银禧园、太平的加冕、巴生的大世界、柝城的大世界、新世界以及亚罗士打的大世界。

这些游艺场内有电影院也有各种娱乐设施,一度是各城市最热闹的娱乐场所之一,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当年的邵氏与电懋两大电影公司在东南亚占据了大部分的电影市场,尤其以邵氏公司为大宗。

其实在邵氏刚进驻到东南亚发展影业时,为避免同行的竞争,以李家坡作为据点,并以流动电影的方式将院线扩展至大马。

当时的邵氏雇了几部流动放映车及人员,在当时的没有戏院的大马乡村地区,拉起帐篷为人民进行巡回露天电影放映。

这样的策略不仅让邵氏在东南亚突破同行竞争,也成功赚取了第一笔资金,并为之后邵氏在马来亚影业的发展建立良好的基础。

也因为有了最初流动电影放映的经验,邵氏得以用最直接且靠近的方式与观众接触,使得邵氏熟悉市民观众的观影心理及兴趣的。

因此邵氏无论是早期的选片或是到后期的制片,都选择浅俗易懂及娱乐性较强的电影题材,并在其中加入了浓厚的气息,不仅让部分远居海外的华人一解乡愁之外,也使得新移民后代延续对文化认同。

长期以来华语电影在东南亚不仅占了一席之位,可以说是霸主地位,可以说“邵氏影院”功不可没。

八十年代被“亚太影视集团”收购后,更是迎来了一波爆发期,到如今华语片在东亚、东南亚地区可以与整个好莱坞相抗衡。

不论是国、粤语电影都备受东亚、东南亚人欢迎。

林志远凝视着那台老式放映机,耳边仿佛响起了童年时露天电影放映的沙沙声。

他转头对吴达芳说:“我小时候在国内,最期待的就是流动放映队来村里。

那时候全村人都会搬着小板凳,早早地占位置。”

吴达芳会心一笑:“可不是嘛,我们在六十年代看一场《独臂刀,因此还练上几个月的刀法。”他指着展览柜里泛黄的老照片,“你看这张,就是当年在柔佛州露天放映的场景。”

照片里,数百人围坐在白色幕布前,孩子们坐在最前排,仰着头看得入神。

放映机投射出的光束中,隐约可见飞舞的萤火虫。

林志远注意到照片角落里,几个马来青年也挤在人群中,正津津有味地看着粤语武侠片。

吴达芳说,华语电影在东南亚的传播具有相当的文化影响力,以影像与共同语言作为工具,成为华人想象共同体的具象文化依托。

文化的无缝承袭王庚武将“海外华人”的身份认同问题分为三类,第一代人在移民情感上,强烈认同自己为“人”。

到了第二代,心理上仍认同自己是人,但同时也接受着新生活地的文化陶冶。

第三代则是移居已久的华裔,则逐渐脱离原生国的文化,发展出独有的文化认同。

“文化认同”是“社会认同”的衍生,移居到大马的华人在身份认同意识上更是因为周遭环境的不断变化,而不断产生重组及重新定义的变化。

但无论是移民第一代或是第四代对于身份的认同有其不同及变化,但其文化认同始终是存在,可知存在于大马华人社会中的“中华文化”是具有延续性的。

如此的文化存在,也确保了移居海外的华族的延续与存在。

50年至70年代是抗战前后的那一代移民家庭的第二、第三代出生的时期,这一代的华人在马来西亚出生,对于并不若父辈祖辈般具有出生地的情感。

他们从长辈口中听来的中华印象,更像是移居外地的离散族群对于自身发源地的想象。

但大马的大环境始终对于少数的华人族裔抱持不友善的态度,如此情况下大马的三代华人虽生于大马,但同样都被社会界定为非我族的他者。

在如此条件下华人很难在所谓的马来文化上扎根,进而发展出多元融合后的新族群认同,反而是回到中华三千年的渊远文化摇篮中,在大马发展维持正统的中华文化。

在这样的状况下华语电影也就成为了重要的文化传递以及演绎的窗口,当时的华人在电影的屏幕中,探寻勾勒出所谓中华文化的样貌。

在戏院里面获得文化认同,可以说华语电影是当时华人除家庭生活、亲友关系外,维持民族情感与文化的重要依赖,亦是大马的华人群体在寄乡的过程中为自己族群认同寻找文化扎根处的重要推手。

撤除文化层面的影响因素,电影在实际生活上的娱乐效益,也使它成为马来西亚华人的重要社交手段。

七十年代的华裔年轻人多数以看电影作为恋爱约会的方式,如同南岛屿族群以收受槟榔作为定情信物一般。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女方倘若愿意接受男方共同进入戏院欣赏电影的邀约,相当于认可两人的关系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相比在金融领域的从横驰骋,文化产业的利润微不足道。

但是文化产业的影响力可不是金钱可以做到的,这也就是“刘氏海外资本”为什么要费巨资打造出亚洲第一影视集团的主要原因。

自从有了“亚太影视集团”,就相当于掌握了喉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