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尔特都和之前的自己完全不一样。
整个启动阶段,博尔特的核心始终保持紧绷。
腰部与髋关节的连接如同一个可微调的“万向节”。
既传递腿部的蹬地力量,又通过细微的扭转,将直线加速的动能逐步导向带有侧向分量的运动轨迹。
这种从启动就开始的“预调整”,是他能平滑切入弯道的技术基础。
博尔特。
竟然采取了平滑切入弯道的技术?
他以前不是最看不上这种技术吗?
认为真男人就是要暴力破解。
任何事情,任何难题,在自己的面前横推即可。
也就是一般来说的,一力降十会。
没想到之前一直都是这个态度的博尔特。
竟然都会因为失利。
做了如此大的调整。
看起来果然只有重大的挫折才能让一个人真正转变自己的想法。
苏神说实在话,以前从来没有认真的去考察过博尔特的技术。
主要是因为博尔特的技术在他的眼里看起来同样和格林没区别。
就是太糙。
起码自己根本没有必要去研究。
一般人也没有研究的必要。
的的确确按照博尔特这么来,你大概率会跑成狗屎。
可今天不同了,博尔特他这是做出的技术变化,因为苏神现在并不是和他同场竞技,反而能以第三人称第三视角……
看得更加清晰,更加彻底。
从直道末端切入弯道的瞬间,是200米技术中最复杂的过渡环节,核心矛盾在于如何在保持速度的同时,完成身体对离心力的对抗姿态建立。
博尔特以前的切入虽然也很快,但其实少了一种浑然天成的感觉,少了一种流畅性。就像他自己说的,他更多是以力破解。
强行的打开这种速度的限制。
完完全全的依靠身体天赋去解决问题。
技术特点并没有搭配自己的身体天赋使用。
可现在呢?
苏神看到了什么?
切入弯道的第一步。
他的弯道内侧脚落地位置相较于直道阶段明显向跑道内侧偏移约10-15厘米。
外侧脚则保持相对正常的步幅宽度。
这种“内收外展”的步点调整,直接形成了身体向内侧的倾斜趋势。
此时,他的躯干并非僵硬地倾斜,而是从脚踝、膝盖、髋部到肩部形成一个连贯的“倾斜链条”。
脚踝内侧微微发力蹬地。
膝关节向内扣的角度比直道时增加5-8度。
髋关节则通过腹斜肌的收缩,使上半身自然向左侧倾斜。
肩部与跑道中线形成一个微小的夹角。
苏神可以发誓,在此之前在博尔特的200米切入弯道中绝对没有肩部和跑道中线形成一个微小夹角这个特点。
虽然说他不去多研究博尔特技术特点。
但他对博尔特的各项技术其实是烂熟于心,就是因为太熟悉了,所以没有必要再去多研究。
而并不是完全不知道。
就是因为他太熟悉,才能知道博尔特这些技术点配不上他的成绩,也配不上他的天赋。
但是这一次的切线。
出乎预料的……好!
这是……
离心力平衡姿态啊。
这种姿态的核心原理是“离心力平衡”:
当身体进入弯道弧线运动时,会产生向外的离心力,而身体向内侧的倾斜,本质上是利用重力的分力来抵消离心力。
使重心始终落在支撑脚的正上方。
避免因失衡导致的步频或步长损失。
博尔特这里的独特之处在于,他的倾斜角度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着进入弯道的深度动态调整。
刚切入弯道时,离心力较小,倾斜角度约3-5度。
随着速度提升和弯道弧度的稳定,倾斜角度逐渐增加到8-10度。
这种动态调整让他的重心始终处于最优稳定区间。
不仅仅有离心力平衡。
竟然连切线的角度都进行了不断的调整。
而不像以前一样,就是猛冲下去。
管他切不切线。
反正足够快就行。
这就是为什么之前博尔特的比赛,他其实切线都……
相当的普通。
甚至在这个级别的选手里面。
都可以用“烂”来形容。
你可以仔细去看看他的200米弯道切线。
真是切的一塌糊涂。
按他这么跑,他的200米其实要比那种切线技术好的……
多跑不少。
也难怪格林每次看下去都是。
痛心疾首。
真就是难以直视。
现在竟然能做这样的动态调整。
这已经和苏神印象中的那个博尔特。
渐渐开始脱节。
就是这样一种感觉。
同时,他的摆臂技术在切入阶段发生显著变化。
内侧臂摆动幅度减小,前摆时肘部更贴近身体,避免因摆动幅度过大导致身体重心外移。
外侧臂则适当增加摆动幅度,且摆动轨迹带有轻微的向外弧形,这种“内收外展”的摆臂差异,不仅能辅助身体维持倾斜姿态,还能通过手臂的反作用力,进一步抵消离心力的影响,确保下肢蹬地力量的有效传递。
这样进入弯道之后……
借助弯道弧线提升加速的能力。
绝对会超过之前。
毕竟他之前的借助弯道弧线提升加速的能力。
简直就是胡来。
甚至都可以说没怎么借助,在这个级别的运动员里面堪称借力最少。
这是因为进入弯道之后对比直线的加速。
会出现完全不同的加速原理。
直道加速依赖于步频与步长的同步提升,而弯道加速则更注重利用弧线运动的特性,通过优化步频与步长的配比、提升蹬地角度效率来实现速度增长。
博尔特之前的弯道加速跑就和100米类似,完全是依靠不平与不长的强势性硬切弯道,然后进行硬桥硬马的加速。
当然效果也很好,甚至跑出了无人能敌的弯道前程。
可事实上他的技术却做得不到位。
只是硬实力足够强罢了。
可现在他在这里做的技术。
却相当的不错。
眼下博尔特的弯道加速技术,核心在于“顺应弧线、借力加速”。
从步长与步频的关系来看,他在弯道中并未追求步频的极致提升,而是保持相对稳定的步频,重点通过优化步长来实现加速。
这是因为在弯道中,步频过快会导致身体重心在短时间内频繁切换支撑点,增加离心力带来的不稳定性。
而适当增加步长,则能利用弧线的切线方向,将蹬地力量更高效地转化为向前的动能。
只见他他的外侧脚蹬地时,脚尖指向弯道外侧的切线方向。
蹬地角度比直道时向外偏约10度。
这种角度调整能使腿部肌肉的收缩方向与运动轨迹的切线方向更一致。
可以减少力量损耗。
内侧脚则更多承担支撑与转向的作用,蹬地角度略向内收,确保身体重心沿弧线平稳移动。
这么做的话,对比以前的那一种跑法。
在弯道加速跑上。
就可以自己蹬地力量的传递路径,更加体现对弯道特性的适应。
比如说在直道中,博尔特往往采取力量主要通过膝关节的伸展传递。
而在这一波弯道中,博尔特更强调髋关节的转动发力。
砰砰砰砰砰。
看他他的外侧腿在蹬地时,髋关节会伴随一个轻微的向外旋转动作,这种旋转不仅能增加蹬地的发力距离。
还能通过髋部的转动,带动躯干沿弧线自然前移,形成“髋部引领”的跑动节奏。
同时,他的核心肌群始终保持高强度收缩,如同一个“刚性框架”,将下肢的蹬地力量与上肢的摆臂力量整合为一个连贯的整体,避免因身体扭转导致的力量分散。
即便是苏神,看起来都觉得……
好强。
或许他的技术能力并没有到顶尖的程度,但是比以前只要好太多配合他的身体天赋。
就同样可以起到一个爆炸的效果。
你说气不气人?
有天赋的人就是这个样,即便是把技术做到一个a级,都不用做到s级。
就可以把没那么高天赋的人即便技术做到s。
轻松击败。
跑出后面这一种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这也就是为什么田径运动往往需要的是天赋努力科学以及悟性。
甚至你可以把悟性都包含在天赋这一栏。
剩下的就是天赋,努力加科学。
如果你没有第一个天赋作为基础。
你连做运动员的必要都没有。
所以才说运动员是需要选拔的,不是所有人都能当运动员的,没有合理的天赋作为基础,即便是你再怎么练再怎么努力再怎么科学化。
你也上限不会太高。
苏神能够这么牛,谢正业能够超越上一世,张培猛能够超越上一世。
究其原因还是他们自己原本就具备在整个黄种人里面。
超人一等的天赋。
这个是基础。
不然的话努力和科学训练也只能让你提高,但是并不能让你成为世界顶尖的运动员。
甚至如果你足够有天赋。
说句难听的。
即便是你没有科学训练。
只有天赋和努力。
你都能够成为顶尖运动员。
或者说再拿掉一个,把努力都去掉。
只要你的天赋足够够顶。
比如像博尔特这样的田径圣体。
那就只需要在比赛临近的时候,在大赛年开启的时候专注训练就够了。
平常甚至不需要注意这么多。
有很多人说博尔特练到吐,这种事情其实你只能说他在临近大赛的时候,他在被占大赛的时候会这么练,平常的时候是绝对不会的。
为什么这么说?是在黑博尔特吗?
不好意思,这句话是他自己的自传里面说的,也是他身边的人,包括米尔斯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的。
博尔特就是自己淘汰自己训练不够努力,自己的训练容易分心,他不会把所有的专注力都放在训练上。
尤其是在非大赛的时候。
除非你说他们自己都在黑自己。
那么当博尔特的天赋加上自律和努力。
现在在配合上一定程度的细节打磨以及技术掌握。
会产生什么效果呢?
会产生惊人的效果。
即便是布雷克。
这个所谓纯跑动击败过博尔特的人。
都在这里……大吃一惊。
最主要是因为这些套路。
他竟然在平常没见博尔特怎么用过?
那当然不可能没怎么用过,这只能说明一点。
博尔特在平常训练的时候藏着了。
或者是等他去力量训练或者是休息的时候。
才训练这些项目。
而以前的博尔特是绝对不会避开他做这些事的。
前面这些做到还不算完。
为了达到更好,借助弧线提升弯道动能的效果。
博尔特竟然还有加码。
这就是另一个关键技术——叫做“重心前移控制”。
即是在弯道加速时,博尔特的身体重心始终保持在支撑脚的前方约5-8厘米处。
这种“适度前倾”的姿态能确保蹬地时的反作用力更多地转化为向前的加速度,而非向上的垂直分力。
与直道不同的是,这个时候他的重心前移并非完全依赖躯干的前倾,而是通过髋部的主动前送实现。
当外侧脚落地时,髋部会随着摆动腿的前摆自然向前推送,这种“髋部先行”的动作,能在不增加躯干前倾角度,避免增大离心力影响的前提下。
有效延长蹬地时的发力时间。
提升每一步的推进效率。
把这些都做好之后。
博尔特整个人。
在弯道上就像是发生了蜕变。
整个人对于弧线动能的利用。
比以前好了太多。
甚至在苏神的眼里。
整个弯道加速过程,博尔特的技术核心始终围绕“弧线适应性”展开。
没有再像以前一样随心所欲。
从身体姿态的动态调整,到步频步长的合理配比,再到蹬地角度与力量传递的优化。
每一个动作都服务于在克服离心力的同时。
以实现最大化向前动能这一目标集中。
这种对弯道物理特性的理解与技术适配,使他的弯道加速开始不仅不弱于直道,甚至能借助弧线的助力,为后续的直道冲刺储备更强的速度惯性。
也就是说……
整个启动切入包括加速看起来。
博尔特开始学习掌握基于物理原理、融合身体控制与动能转化的有机整体。
从启动阶段的姿态预调整。
到切入弯道时的动态平衡建立。
再到弯道加速中的借力策略实施。
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顺应运动规律、优化技术细节”的核心逻辑。
你如果蒙住这个人的脸和身形。
只让苏神单独去看这一个三维模型的动态数据。
他可能都认不出这是……博尔特。
这么大的改变出来。
苏神。
对比刚刚的看法,已经发生了180度的转变。
别的不敢说。
就光是一下,他对于整个弯道。
绝对会有提升和促进作用。
人类的弯道极限。
大概率就是要在这一枪里面。
被重新刷新。
被重新定义。
就像是自己重新刷新了100米的60米前程。
那这样的话。
布雷克恐怕就……
有点难了。
甚至……
在博尔特开始弯道途中跑的时候。
苏神都想到了另外一种可能。
因为这个时候大屏幕突然给到了博尔特的近景镜头上。
在这个上面。
苏神突然看到了博尔特眼里的神态变化。
就仿佛。
就仿佛是。
看到了09年在柏林的他。
同样的蓝色跑道。
同样的眼神。
这家伙。
这家伙不会是要……
要知道莫斯科的风速可不怎么样。
等等。
好像在柏林。
他在逆风的情况下。
不也照样强开吗?
苏神记得柏林的200米应该是零风。
对于别人来说,可能加成不多。
但对于博尔特,逆风都能强开,世界纪录大幅刷新原本成绩的怪物来讲。
静风对于逆风。
那不就是条件更好。
那不就是正向buff吗?
再加上这一枪可不像是09年。
没有人给他足够的压力。
这一枪。
可是有去年伦敦曾经战胜过他的布雷克啊。
我靠。
苏神就像是预料到了,待会会有什么大事发生。
整个眼睛更加死死盯在博尔特身上。
仿佛第四道。
装了什么超级磁铁。
让他的目光难以再离开分毫。
ps:今天2万字,直接送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