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
后来的五经是指:易经、尚书、诗经、礼记、左传。
春秋又由于文字过于简略,通常分别与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刊。
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2008年7月,清华大学入藏了一批战国竹简,总数约2500枚。
而经过专家鉴定,其内容全部都是古书,其中有许多经、史一类的文献。
此前,清华简第一辑和第二辑整理报告分别于2010年和2011年年底出版。
在此次公布的清华简中,傅说之命三篇却引发关注,因丸其内容与东晋时期出现的伪古文尚书的说命篇完全不同,再次证明,传世的伪古文尚书系后人伪作。
古代的另一种学术造假行为叫伪托。
这类伪托之作和今日之学术造假不同,这类作者只求作品传世,既不求名也不求利。
所以虽然是伪托之作,往往不乏学术价值,有些却是极其重要的文献。
禹贡便是我国现存最古史书尚书中的一篇。
以前的学者都以为禹贡为夏朝史官甚至是大禹本人的著述,现在早已为学界所否定。
因为上世纪30年代,顾颉刚提出了禹贡成书于战国时期的观点。
其中最有意思的一个证据是:禹贡中提到一条河“菏”,菏指菏水,它是公元前4年吴王夫差为与晋争霸而开凿的一条运河。
即此一点就可以断定禹贡作于公元前4年之后。
此外,周礼实际上成书于两汉之间,庄子除内八篇外都是后人所作,论语的版本之争也实际上就是真伪之辩。
尚书文学体裁为散文,最早来源为箕子向周武王陈述的治国法。
尚书也是古代的历史文献,记录从尧、舜开始,到夏、商、周三代的资料。
去然其中有些篇章的真伪受到质疑,但是大体而言,仍可展示古人尤其是统治阶级的基本观念与实际作为。
洪范概述一五行,二敬用五事,三农用八政,四协用五纪,五建用皇极,六乂用三德,七明用稽疑,八念用庶征,九向用五福,威用六极。
以上九大范畴,足以建构一个国家。
其中从自然材质谈到人类属性,从政务规划谈到天象规律,然后推出至高理想“皇极”,以此作为国家的指导原则,亦即人群组成国家是为了体现绝对正义。
未完待续
第006章预告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