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
又一个晴天。
一大早,风满楼就得探子来报,说是元军那边“有动作”,而且是那种类似要发动总攻击的大动作。
对此,风满楼自不敢大意,他稍加思索后,便决定今日要亲自披挂上阵,率麾下众将阵前迎敌。
可他没想到的是,从他此刻得知元军那边有“大规模的兵团移动”这一情报算起,一直到他自己整装完毕、并指挥朙军这边的部队完成了所有移动、列阵和布防后,对面还在“移动”着呢……
这,就让风满楼也不禁疑惑了起来。
毕竟风哥此前与亦卜剌已交战过多次了,对方用兵的能耐有多少他心里早就有数,所以眼下敌军的这番动向,他怎么看都不像是出自亦卜剌的手笔。
于是风满楼就琢磨着:莫非今日调兵遣将之人是那勇亲王塔兀?
可他仔细想想好像也不对,因为众所周知,塔兀这位“北元第一勇士”基本就是个高配版的昆都力,虽然关于他天生神力、武勇过人的传闻连朙军这边都听过,但从来没听过有此人擅长兵法这一说。
“嘶——该不会是……”想了一会儿,风满楼忽然倒抽一口凉气儿,因为他想到了另一种可能。
也正是在此时,元军阵前,起了变化。
但见,对方前排那整齐的骑兵阵型缓缓分开一道口子,随后从中走出来一队高举旌旗的步兵。
就那俩大旗子,真叫一个“遮天蔽日”,其所用的布料明显超出了正常旌旗的规格,横过来展开当凉棚儿都行了。
而旗上写的字也是十分惊人……
右起那一面,上写“自贡超人”,左接那一面,上写“唯一峰哥”。
就这两面儿旗,您就说,当今天下,有哪个文盲弱智……不是……哪位英雄豪杰敢掏出来啊?
这别说风满楼看不懂了,元军那边的人也看不懂啊。
而接下来,更让人看不懂的一幕就出现了——在执旗队伍走出来后,连铠甲都没穿、只是身着的便服的孙黄二人,便各骑着一匹马,缓步从阵中行了出来。
“还真是这俩小子在折腾啊……”风满楼见孙黄二人现身,心情也是颇为复杂。
因为前两日他使的那一计,着实是有点不厚道,纵然孙黄二人当时真死在了山谷中也不奇怪。
当然死便死了,死了风满楼也就不用再去纠结这两个“变数”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了。
但既然他们没死,甚至反杀了昆都力,那后边儿的事儿就有说法。
结果孙亦谐也确实靠着这“死里逃生”外加“手刃叛将”的功劳在元军那边获得了绝对的信任和提拔。
然而,这也给风满楼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这小子还能继续坚持自己的立场吗?
经常看卧底题材文艺作品的朋友们应该都知道:当一个卧底已经卧到了……他原阵营的老大公开宣称他是卧底,对方的老大都不会去相信的地步,那这个卧底便有了“假戏真做”的选择权,即他可以选择永远以那个潜伏时使用的身份活下去。
孙亦谐,现在其实就已经具备了这个条件。
就凭他在元军那边演出来的各种德行,加上他前几天从风满楼那手埋伏下死里逃生的经历,今天就算是大朙皇帝亲自过来跟塔兀说“这人是我大朙的忠臣”,塔兀也会回一句“你别离间我们父子的感情”的。
那么,孙亦谐、或者说孙黄二人的立场到这儿真的变了吗?
当然没有。
绝对没有。
他们甚至都没有考虑过所谓的立场问题,故也不存在什么动摇不动摇的。
风满楼对他俩不地道,他俩日后自会同风满楼个人去算这笔账,但这事儿跟立场问题其实是无关的;在大事上面,双谐的目的向来很明确——
第一,魔道要除。
第二,元军要退。
第三,咱俩得活着“归朙”。
所以他们才花了两天时间,整出了今日这阵仗,务求来个“一箭三雕”,毕其功于一役。
那么看到这儿呢,估计很多人就要问了:今儿这孙亦谐能上阵倒是不奇怪,怎么黄东来也上了啊?他不是俘虏吗?
那要聊这个事儿呢,咱又得提起一位故人了——沈幽然。
不知列位是否还记得,双谐当初为了取得沈幽然的信任,都干过哪些不要脸的操作?
当然您记不清了也没关系,咱这儿就提两个最令诸位津津乐道的操作……“献秘籍”和“装龙阳”,这俩大家想必都是有印象的。
如今双谐也是复刻了这两手。
首先,黄东来在“龟田小王爷”这个“仇人”的引荐下主动表示要投诚,理由是“老子为大朙尽心尽力,却被风满楼给背刺了,现在我要找他报仇”。
那大伙儿一瞧,没毛病啊,这货的确是差点被风满楼坑死,无数双眼睛都看到了的,而且连一直想干死他的龟田将军都信了他,那咱们还质疑什么啊?
接着呢,就是“献书”,这位“护国天师”号称:“在下掌握着一本‘天机兵法’,学成者可在战场上无往不利,奈何风满楼这厮嫉贤妒能,怕我用这兵法在战场上立了大功风头盖过他,故想把我给阴了,如今只要王爷您肯饶我性命,让我为您效命,我便甘愿将这兵法抄录下来,献与王爷。”
塔兀一听,心道:这要是真的……倒是好事儿啊,我虽然不懂也不想学什么兵法,但咱大元这么多将领、包括我干儿子学了也是一样的嘛,但……这人的话真可信吗?毕竟他到昨天都还是敌人呢,今儿这态度转变的未免有点太快太彻底了吧?
而就在他犹豫之际,有意与孙亦谐狼狈为奸的水元仙子感觉机会来了,她知道这个时候如果自己给个“助攻”,那龟田这小子便欠下了自己一个人情,况且对她来说,给塔兀吹吹耳旁风,不过举手之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