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如血,泼洒在邺城支离破碎的躯体上。这座刚刚从炼狱般的围城中喘过气来的巨兽,遍体鳞伤,兀自沉浸在无边的悲痛与狼藉之中。城墙之上,破损的垛口如同被巨兽啃噬过的獠牙,焦黑的痕迹与暗沉的血渍交织,无声地诉说着不久前那场战争的惨烈。城内更是满目疮痍,断壁残垣随处可见,许多房屋被拆毁,木料石料充作了守城物资,只剩下空荡的骨架在寒风中呜咽。
孙原的伤势依旧沉重,每一次呼吸都牵扯着胸腹间的剧痛,面色苍白得不见一丝血色。然而,城破之后的重重事务,百姓的哀嚎,将士的牺牲,像鞭子一样抽打着他,令他无法安心卧于榻上。在郭嘉、管宁、沮授、袁涣等人的劝说无效下,他执意要亲自去看看这座他用生命守护、却也因他而承受了更多苦难的城池。
郭嘉看着孙原强忍痛楚、每一步都走得极其艰难的样子,眉头紧锁。他忽地停下脚步,对身边一名亲卫低声吩咐了几句。那亲卫领命而去,不多时,竟不知从哪个废墟角落里,寻来了一些破损的车轮、几根勉强能用的木棍、以及一些破烂的布条绳索。郭嘉也不顾臂伤,与那亲卫和另外几个略通工匠之法的士卒一起,就着街边的断墙,叮叮当当,七拼八凑,竟硬生生鼓捣出了一张极其简陋、甚至有些歪斜,但总算能勉强推动的“轮椅“。
“府君,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且委屈一下,以此代步吧。“郭嘉抹了一把额头的汗,气息微喘地说道,嘴角试图扯出一丝往日的玩世不恭,却终究只剩下苦涩。
孙原看着那辆寒酸却凝聚着心意的轮椅,心中百感交集,最终没有拒绝,在众人的搀扶下,小心地坐了上去。郭嘉用未受伤的手臂,艰难地推着他,一行人继续缓缓前行。
邺城的残垣断壁在暮色中如同巨兽的骸骨,焦黑的梁木斜插在瓦砾堆中,隐约可见昔日彩绘的痕迹。城墙根下渗出暗红的水洼,每当寒风吹过破损的雉堞,便带起一阵混杂着焦糊味与腐臭的灰霾。十七处被投石砸穿的豁口像溃烂的疮疤,用门板、尸首甚至炊具勉强堵塞着,残留的守城弩炮歪斜地陷在血泥里。
车轮碾过碎骨时发出的脆响让管宁的白皙面容失了血色。袁涣默默将一件从废墟里刨出的青布披风覆在孙原膝上——披风下摆还沾着原主人的暗沉血渍。
转过南市坊的残垣,一阵陶器刮擦的刺耳声引他们驻足。半扇熏黑的木门内,着深衣的中年文士正机械地刮着粟瓮。瓮底早已空空如也,匕刃与陶壁摩擦的锐响令沮授下意识按住耳廓。
“太原王氏旁支,明经科出身。“文士忽然抬头,枯槁的手指抚过腰间佩玉,“守城第十八日,军侯带着伤兵来征粮,说这是孙府君钧命。“他忽然轻笑,匕尖在瓮底划出凄厉的嘶鸣:“三石七斗粟米,换得一张盖着太守印的绢帛——如今能喂进死人嘴里么?“
墙角草席下露出两双青紫的脚踝。袁涣掀席时,辇车上的孙原勐地攥紧扶手——席下母子相拥的尸身已呈灰败,母亲枯瘦的指节仍死死嵌在孩童肩胛里,显是活活饿死的。
“为何不逃?“沮授嘶声问时,文士暴起将陶瓮砸得粉碎:“逃?城外黄巾要吃人,城内官家更要吃人!“飞溅的陶片划破郭嘉脸颊,血珠滴在紫袍上洇开暗痕。管宁解下腰间粮袋放在石磨上,那文士却痴痴望着席下尸身哼起童谣:“黍离离,瓮底空,官家印绶重千斤...“
孙原的手指紧紧攥着轮椅扶手,指节发白。他深吸一口气,却引发一阵剧烈的咳嗽,紫袍前襟顿时染上点点猩红。郭嘉急忙上前,用未伤的手轻拍他的后背,却被孙原抬手制止。
“记下这户人家,“孙原的声音嘶哑却坚定,“待粮草到位后,双倍补偿。“
沮授闻言,面露难色:“府君,官仓存粮仅剩七百石,尚不够五日军需。您先前托张常侍运来的金银,早全数换粮充入府库,如今连太守职分田的秋收都已预支...“
孙原闭目片刻,再睁开时眼中已是一片清明:“取我的紫绶金印去质当。邺城世家尚存,总有人认得帝都永巷令的印信值多少石粮。“
“不可!“袁涣勐地按住他的手,“此乃朝廷命官信物...“
“若是饿殍遍野的朝廷命官...“孙原苍白的脸上浮起苦笑,“要这金印何用?“
一行人继续前行,所见景象令人心碎。街道两旁,烟火尚未完全熄灭,缕缕黑烟从废墟中升起,空气中弥漫着东西烧焦的糊味、药材的苦味和更加浓郁的、无法散去的血腥与腐败的气味。哭声此起彼伏,有失去亲人的百姓伏尸痛哭,声音嘶哑绝望;有伤兵躺在临时搭起的窝棚里,缺医少药,发出压抑不住的痛苦呻吟;一些幸存下来的军医和民夫穿梭其间,却是杯水车薪,面对如此多的伤患,显得手足无措,许多重伤者只能眼睁睁看着生命流逝。
行至西街拐角,腐臭几乎凝成实质。三十余具尸首堆叠在垮塌的茶寮废墟旁,最底下压着穿戎装的城防士卒,上面覆着褴褛的流民。有个妇人尸体仍维持着哺乳姿势,怀中的婴孩却早已浑身青黑。野狗在尸堆外围逡巡,被守尸老卒用断矛驱赶时,叼走半截焦糊的断肢。
“多是避战祸进城的百姓。“老卒哑声禀报,缺了食指的右手比划着,“城破那日贼兵从这里突入,守军和逃难的混在一处死战...“
孙原忽然剧烈咳嗽起来,紫袍前襟染上点点猩红。众人慌忙要扶他离开时,却见他抬手示意停下,目光定定落在尸堆边缘——那里有个断腿的士卒正靠着半截廊柱喘息,断肢处缠着的布条已黑硬如铁。
那是一个浑身血污、几乎看不出本来面目的汉子,他的一条腿自膝盖以下已然不见,只用肮脏的布条胡乱缠绕着断口,那布条早已被黑红色的血液浸透、板结。他背靠着冰冷的廊柱,头颅无力地垂着,气息微弱,眼看就要不行了,唯有偶尔胸膛一丝微弱的起伏,证明他还活着。
孙原心中一紧,示意郭嘉停下。他让身旁一名侍从过去,小心地将那人扶起些许,喂了他一点清水。
清水入口,那汉子喉咙滚动了一下,艰难地睁开浑浊的眼睛。他的目光涣散,过了好一会儿,才逐渐聚焦在眼前这群虽然狼狈却气度不凡的人身上,最终落在了被簇拥在中间、坐在奇怪椅子上的紫袍青年。
“你……是何处人氏?何以至此?“孙原的声音虚弱,却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温和力量。
那汉子嘴唇嗫嚅了几下,发出极其微弱的声音:“常山国……真定县……“
常山真定?孙原心中一动。那汉子断断续续地说道:“俺……俺们那儿有个……了不起的后生,叫……赵云,赵子龙……他组织了好多乡勇,保境安民,打……打黄巾……厉害得很……“
他似乎提起家乡的英雄,精神稍振了少许:“俺……俺是听着他的名声去的……后来,听说黄巾贼聚众要打邺城……赵大哥就……就派了几个人,分头出来探查消息……俺,俺就到了邯郸……那时,邯郸还没丢……俺就混在人群里,后来……后来黄巾势大,俺怕被当探子杀了,就……就假冒入了伙,一路跟着跑,到了魏郡……再后来……官军征召,打邺城……俺,俺就被抓回来……守城……这才……“
他说得断断续续,极其费力,但意思却大致明了。这是一个被卷入时代洪流的小人物,怀着一腔热血出来报信,却阴差阳错,深陷敌营,最终又为守卫邺城而战至重伤。
“既已至此,为何不设法脱身,将消息带回常山?“孙原问道,声音中带着一丝惋惜。若能早得消息,或许筹备更能充分些。
那汉子脸上露出一丝极其苦涩、甚至带着点嘲弄的笑容,也不知是嘲弄命运还是嘲弄自己:“走?……哪里走得脱?四面都是黄巾,后来……又是围城……走不了啦……既然走不了……那……那不如就在这里,跟贼人拼了……也算……为国捐躯……没给真定父老……没给赵大哥丢人……“
孙原闻言,心中恻然,低声道:“若早些救治,你这腿……或许……“
那汉子却勐地摇了摇头,打断了孙原的话,笑容变得异常平静,甚至有一种看透生死的豁达:“没了腿……活下去……也是个废人……拖累……何必……何必再让其他人,空耗力气……粮食……药材……紧着还有用的人吧……“
说完,他不知从何处生出一股力气,勐地伸出沾满血污的手,一把抓住了孙原紫色的袍袖,手指因用力而颤抖。他另一只手艰难地探入自己早已破烂不堪的怀中,摸索了许久,掏出了一团用脏兮兮的、看不出原本颜色的粗布紧紧包裹着的东西。
那布团似乎被血和汗浸透,又反复干涸,变得硬邦邦的。他勐地将这布团塞进孙原手中,手指冰冷而僵硬。
“你……你定是孙原孙府君……俺……俺认得这袍子……也听过你……“他眼睛死死盯着孙原,气息越来越微弱,却拼尽最后一丝力气,一字一句地说道:“死后……你若是……有幸见到了常山赵云……定……定要把这个……交于他……说……说七弟……没……没辜负他的教导……没给……真定赵家……丢人……“
话音未落,他抓住孙原袍袖的手勐地一松,头颅彻底垂下,最后一丝气息断绝。那平静而带着一丝执拗的面容,凝固在了生命最后的时刻。
郭嘉突然单膝跪地检查汉子腰牌,声音发紧:“是郡兵斥候营的百人将!这铜符该是另一半递送军情的凭信!“
孙原握着手中那团冰冷、坚硬、带着烈士最后体温的藏布,只觉得重逾千斤。他低头看着那具失去了生命的躯体,久久无言。四周的哭声、呻吟声、风声,似乎在这一刻都远去了。
常山,赵云,七弟,托付……
乱世如洪炉,生灵涂炭,但即便是在最深的黑暗与绝望中,总有一些微小的火种,在一些平凡或不平凡的人心中倔强地燃烧着,关乎信义,关乎家国,至死不渝。
孙原缓缓抬起头,望向北方常山的方向,目光深邃而复杂。他将那团染血的布包,小心翼翼地、郑重其事地收入了自己怀中,贴胸放好。
“厚葬此人。“他轻声吩咐,声音沙哑却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坚定,“记下他的名字,若有可能,找到他的家人。“
郭嘉、管宁、沮授、袁涣等人静立一旁,皆默然不语,心中各有波澜。这邺城的残垣断壁之下,悲号哭声之中,似乎有一些东西,正在悄然孕育,等待着破土而出的那一天。
残阳如血时,那辆吱呀作响的辇车仍在断壁间巡行,车辙碾过凝固的血泊,留下两道深深的湿痕。铜符在孙原怀中愈发滚烫,像是常山那片土地永不冷却的热血。
暮色渐深,孙原忽然对沮授道:“开官仓设粥棚,凡守城伤亡者,每户发三倍抚恤。“
“府君!“沮授急得抓住辇车扶手,“官仓存粮仅剩七百石,尚不够五日军需!“他压低声音,“您先前托张常侍运来的金银,早全数换粮充入府库,如今连太守职分田的秋收都已预支...“
孙原的手指划过辇车上那道深陷的刀痕,目光扫过饿殍满地的长街。暮色中忽然传来凄厉的哭嚎——是个老妪在扒拉尸堆寻找什么,指甲早已翻裂出血。
残阳如血,将邺城西市口的断壁残垣染成一片凄厉的赭红色。斜阳透过破损的坊墙,在满地瓦砾间投下支离破碎的光影。孙原一行的辇车在碎石间艰难前行,破旧车轮每转动一圈都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仿佛随时都会散架。
起初,只是从残破的坊墙后、半塌的屋舍里,零星走出几个蹒跚的身影。一个抱着婴孩的妇人从烧毁的茶肆废墟中钻出,她的深衣下摆已被撕扯成条,裸露的小腿上布满深浅不一的伤痕。婴孩在她怀中无声地哭泣,干裂的小嘴一张一合,却发不出任何声音。
接着是一个拄着断杖的老翁,他的右眼蒙着脏污的布条,布条下渗出黄浊的脓水。每走一步,他都要用那根焦黑的断杖试探着前方的地面,小心翼翼地避开尖锐的碎瓦和横陈的尸首。
然后是三个互相搀扶的少年,最大的不过十五六岁,最小的那个左臂无力地垂着,显然已经折断。他们的脸上混杂着血污和尘灰,唯有睁大的眼睛里还残存着这个年纪不该有的惊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