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佩服,贿赂比战争效率高多了,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丰厚的回报。从古至今,无论何事,这绝对是第一选择。有兴趣的人,当前途迷茫的时候,不妨钻研一番。
吃人家嘴短,拿人家手软。既然收了楚国的好处,就不得不听从人家的命令。
公元前575年4月,滕文公病逝。滕国是宋国的附属,郑国趁着滕文公去世,派子罕伐宋。这是赤裸裸的侵略,没有一点儿道义可言,结果,郑军在汋陂被打败。
这次伐宋的背后,明显有楚国的影子。
晋国辛辛苦苦建立的阵营,被楚国一点儿贿赂破坏。这有点像后来战国时期的合纵连横,只要秦国付出点贿赂,楚国就会上钩,费尽千辛万苦取得的合纵成果,转眼就付诸东流,害得屈原冤死。
不过说句真心话,宋国人实在不擅长打仗,多次的失败,依然没有让他们吸取教训。在失败的道路上,跌倒爬起再跌倒再爬起,一往无前。
宋国胜利后,没有宜将剩勇追穷寇,没有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而是撤退到夫渠休整。
自从进入春秋时期,几代人,盼望了许多年,终于迎来一场胜仗,终于扬眉吐气一把,兴奋!
宋国人欢呼雀跃,却放松了警惕,庆祝、饮酒、狂欢、敲锣打鼓,没有一点戒备。他们忘记了,这是危机四伏的战场,是押着身家性命的赌桌,周围有许多锐利的眼睛盯着呢。谁笑到最后,谁才是赢家。
战场之上,瞬息万变。
夜幕降临,子罕指挥郑军,突然杀了一个回马枪,打的宋军措手不及。结果,宋军一败涂地,甚至带队的将鉏、乐惧,全部被俘。
宋国再次由胜利者,转眼成为惨败者。
耻辱啊!为什么每次受伤的总是我们呢?能够誓死抵御楚军九个月,绝不接受城下之盟,却接连败给小小郑国,让宋国人发出了比郑国人还伤心的感叹。
与此同时,由于晋国的命令,卫国人也派兵伐郑,又一个国家被卷入战场。
为了一块汝阴之田,郑成公抛弃道义,毁坏和平,把诸侯引入一场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