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要说的话,他现在正处在一个……嗯,相对尴尬的转型瓶颈期。
陈屿的话,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头,激起了层层涟漪。
“你的意思是……他现在片约可能没那么满?或者说,对好剧本的渴望会更强烈?”韩三坪若有所思。
“对!”陈屿肯定地点头,“一个处于事业平稳期甚至略有下滑的巨星,比起一个正在急速上升期、片约不断的当红炸子鸡,更容易被一个有深度、有挑战性的角色所打动。
我们的《神州第一刀》,谭嗣同这个角色,文戏武戏并重,历史意义深远,演好了绝对是可以留名影史的。
这对于任何一个有追求的演员,都是难以抗拒的诱惑!”
“至于zz风险……”陈屿压低了声音,“风险与机遇并存。而且事在人为,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嗯,比较隐秘的渠道进行接触,初期甚至可以不用大张旗鼓。
只要狄龙本人对剧本和角色心动,很多事情,就有了操作的空间。最重要的是,我们敢不敢迈出这一步?”
会议室内再次陷入沉默,但这次的沉默,不再是绝望的死寂,而是充满了思考和权衡。
陈屿的话,条理清晰,逻辑分明,尤其是对狄龙现状的分析,打破了他们固有的“狄龙高不可攀”的印象。
如果狄龙真的并非遥不可及,那么,这个看似异想天开的提议,似乎……真的存在一丝微弱的可能性?
袁小平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画着圈,眉头紧锁,显然在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
请狄龙,成功了,自然是泼天的功劳和影响力;失败了,或者惹出什么zz麻烦,那他这个厂长也就当到头了。
陈德有和韩三坪交换着眼神,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过后的意动。
陆晓雅看着身旁侃侃而谈、目光坚定的陈屿,眼神中异彩连连,因为狄龙也是她偶像。
良久,袁小平猛地一拍桌子,像是下定了决心:“他娘的!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陈屿同志分析得有道理!
这事儿,有风险,但更有可能是个巨大的机遇!
谭嗣同这个角色太关键,国内既然一时找不到完全合适的,咱们就把眼光放远点!”
他看向陈屿和韩三坪:“这事儿,就交给你们创作室牵头!三坪你脑子活,门路广,想办法,看看能不能通过香港那边的什么关系,比如左派电影公司的人,迂回地递个话探探口风。记住,一定要隐秘!”
他又看向陈屿:“陈屿,你把剧本里谭嗣同的戏份,再精修一下,把人物魅力给我写到极致!我们要拿出去打动人的,就是这个本子和这个角色!”
“是!厂长!”韩三坪和陈屿同时应声,心情都有些激动。
袁小平站起身,双手撑在桌面上,目光炯炯:“这事儿成了,咱们峨眉厂就真的放了一颗卫星!不成,也算咱们为了艺术大胆尝试过,不丢人!干!”
“干!”
会议在一种混合着紧张、兴奋和不确定性的气氛中结束。
走出会议室,韩三坪一把搂住陈屿的肩膀,又是佩服又是担忧:“老弟,你这脑子是怎么长的?狄龙……也真敢想!不过,这事儿要真办成了,哥哥我请你吃一个月的饭!”
陈屿笑了笑,心里其实也捏着一把汗。
他不过是凭借着对未来的先知,赌了一把狄龙此时的心态。
原时空狄龙在八十年代初确实事业有所起伏,中间这几年一直没什么作品,确实很煎熬。
再加上他有个抠门老板,其实经济压力也不小,而他下一次崛起,还要等到1986年拍《英雄本色》。
真正操作起来,难度系数绝对是地狱级别的。
但无论如何,这第一步,总算是迈出去了。
几天之后,
一封附着《神州第一刀》剧本(谭嗣同部分精选)和峨眉电影制片厂正式邀请函的信件,通过几道隐秘的周转,跨越千山万水,最终被小心翼翼地放在了邵氏影城某间化妆室的桌子上。
收信人一栏,清晰地写着一行大字——请傅奇同志转交狄龙。
(求月票求推荐票求收藏,感激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