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都市 > 浪潮1979 > 第59章 朱琳的信

第59章 朱琳的信

《牧马人》的胶片被送上开往BJ的列车后,峨眉厂里那股紧绷的弦似乎稍稍松弛了一些。

剩下的便是等待,一种混合着期盼、焦虑却又无可奈何的等待。

时间悄然滑入腊月,年的气息开始如同渗入土壤的雪水,无声无息却无可阻挡地弥漫开来。

偌大的峨眉厂区,也渐渐被这氛围所感染。

厂门口挂起了两盏崭新的红灯笼,在寒风中轻轻摇曳,映得门卫大爷的脸都红彤彤的。

厂办组织人手将厂区大门和主要道路两旁仔细清扫了一遍,连标语牌都擦得锃亮。

最大的变化来自家属区。

放寒假的学生们如同出了笼的小鸟,瞬间占据了厂区的每一个角落。

他们穿着厚厚的棉袄,像一群不知疲倦的“小疯狗”,呼啸着从这边冲向那边。

踢毽子、跳房子、滚铁环,欢快的叫喊声和追逐打闹声打破了厂区往日的宁静。

偶尔,不知从哪个角落还会传来几声清脆却胆怯的鞭炮响。

“啪!”“啪!”

然后就是一阵根本压抑不住的疯狂尖叫。

那是孩子们在迫不及待地提前预支过年的快乐。

这一切迹象都明确无误地预示着:春节,这个中国人心中最隆重的节日,快要来了。

临近年关,也意味着离别。

朱琳早早收拾好了行李,她是北京人,自然要回家过年。

韩三坪是雅安人,也计划着回去和家人团聚。

其他剧组人员也各有归处。

而陈屿,则选择了留守成都。

原主的父母在某个神秘的保密单位工作,常年行踪不定,几年不见一面也是常事。

对于陈屿来说,那个所谓的“家”并没有太多实际的牵挂。

一个人过年,他倒也乐得清静。

不过,清静不代表冷漠。

他心里还惦记着一些人。

比如,当年在小雨村插队时,那位对他多有照拂的老村长李金山,还有他那叽叽喳喳像只小麻雀、总跟在他后面问东问西的闺女李小米。

插队的日子苦是苦,但那份淳朴的情谊却格外珍贵。

趁着年前最后一次去市里,陈屿又去了一趟春熙路。

这一次,他的目标明确。

他挤进人流涌动的百货商场文具柜台,精心挑选了一整套文具,包括钢笔和笔记本之类。

考虑到李小米已经已经高中,他又去书店柜台,本想来一套《5年高考3年模拟》,但一想这是1979,索性也就算了。

于是又换了一套《高中自学丛书》《数理化习题集》等,一并打包。

然后,他去了邮局。

在汇款单上,他填上了300元这个在当时绝对算得上巨款的数字,又小心翼翼地将一些节省下来的全国粮票和布票夹在信封里。

最后,他铺开信纸,给老村长写了一封信。

信里没太多客套话,主要是问候村里的情况,叮嘱李金山叔注意身体,最后着重写了几句,让小米一定要好好念书,这些文具和书是给她学习用的,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

他将钱、票、信和给小米的礼物仔细包好,填上小雨村的地址,郑重地交给了邮局工作人员。

做完这一切,他心里仿佛踏实了许多。

时间很快溜到腊月二十。

成都的年味愈发浓烈起来。

街上的行人明显增多,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忙碌和喜庆的神色。

采买年货的人们大包小裹,自行车铃声响成一片。

鞭炮声也越来越密集,从偶尔一两声试探,变成了此起彼伏、连绵不绝的喧闹,空气里开始终日弥漫着淡淡的火药香,那是专属于春节的味道。

就在这样一个热闹的下午,陈屿招待所的房门被“咚咚咚”地敲响了,门外传来一个熟悉又带着点咋呼的声音:“屿娃子!开门!是我!你珊哥!”

陈屿打开门,只见周珊穿着一件崭新的红色棉猴,脸蛋冻得红扑扑的,嘴里哈着白气,笑嘻嘻地站在门口,手里还拎着一包用油纸包着的什么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