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行远:“行稳资本虽然明面上只需要准备一个亿,准备放贷,可是这么大规模的放贷行稳资本是需要牌照!”
卢云良听到老板的补充,陷入了思考,对于卢云良来说,这个放贷只是达成目的的手段方式,而不是准备通过放贷赚钱。
但凡在传音工厂打工的工人,尤其是年轻人身上应该也没几个子,卢云良是想要让给他们提供开店的本钱。
通过成立这些中小型手机店,完成传音手机的自有渠道建设。
卢云良抬起头,认真的说道:“老板,这个方案中的放贷规模,是不是可以直接和银行合作?”
“用以后手机店的利润作为偿还,分期付款,我想银行应该会同意吧?”
听到卢云良这话,李行远很是欣赏,说明刚才的话已经点醒了卢云良,这方案没必要传音独揽全部流程。
独揽全部流程的好处是能够做到绝对掌控,传音出资扶持出来的中小手机店,必然会听令于传音的指挥,他们没有那些省代的实力,自然也无法对传音反客为主。
当然只要传音手机专卖店开设的数量上去后,其中大概也能出现几位人中龙凤,完成从一家小店到区域型销售代理商的跃迁。
只是那时候的传音大概也完成了渠道建设工作,这些跟随传音成长起来的商家,已经完成和传音的深度绑定。
坏处就是这个方案中利润全部被传音系吃干净了,容易招人嫉妒,等传音
对于卢云良的问题,文静很熟悉,主动回答:
“要是找银行寻求合作是没问题的,这个方案从资金进入到退出,都有清晰明了的路线时间表。”
“而且安装联网销售系统后,这些销售数据,也能让银行对还款更加放心。”
听到静静的这套说辞,李行远伸手指着她笑道:“这只怕是表面意思吧?”
“核心作用是在还款前能让银行来威慑那些有歪脑筋的店铺,让他们不要生出没必要的想法,更不能绕过传音手机销售系统。”
见自己的心思被老板点破,文静完全没有不好意思,对于她和行稳资本来说,让她搞投资她和公司团队很是在行。
可卢云良这货,居然提出让行稳资本参与放贷,对于这种一穷二白外出打工的工人,钱放出去容易,收回来太麻烦了。
这不是说文静看不上放贷的利润,只是经过她的考量,现阶段行稳资本压根没必要掺合这趟浑水,想要放贷或者有放贷资质的银行企业一抓一大把。
供应链金融也发展得欣欣向荣,可是卢云良搞的这个百城千店计划,明显不符合供应链金融的核心理念。
如果传音培训出来的店长,在家乡开店失败,这意味着可执行的资产大概率是空的。
在追讨欠款中,再出现几次极端事件,比如一走了之,卢云良这种起初想要带动更多人赚钱的想法,也会被报道成收割穷人的方法。
那时候,卢云良就是浑身长满了嘴都说不清楚,讲不明白。
再说信用贷这种东西对于行稳资本来说风险和收益不成正比。
按着文静的想法,但凡卢云良把这种中小店铺计划取消,百城千店计划中只有传音的官方直营店,文静都不会有任何反对意见。
至于传音直营店建设会花费很多资金,这个问题对于文静反而很好解决。
大不了通过通过老板旗下的行稳置业趁着现在国内的商业地产价格还不是很高,进行直接购买商业店铺,改造后出租给传音用于开设直营店。
这样一来,行稳资本在金融市场赚的利润,也能分出一部分进入实体地产。
待传音官方旗舰店迈上正轨,行稳置业手持这些物业也能稳稳的收租,行稳资本投研的报告和老板李行远的意见都是国内地产会逐步迈进黄金时代。
行稳置业手里这部分物业,一样能够吃到这部分时代红利。
行稳置业如果缺钱,还能够把这些物业找到银行做再次抵押,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实现收益的扩大化。
哪天行稳置业不想要这些物业了,也能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方式把这些物业打包甩卖给资本市场,还不用一个个找卖家售卖。
金融市场有句谚语是资产软,负债硬,现金为王。
这里面的资产就是各种可以变卖东西,资产由于供需关系会直接影响商品最终成交价,而房产就是资产中相对比较难变现的一类。
由此衍生出了地产证券化投资资产包,为的就是加速地产在资本市场的流通速度。
这一套地产收益模型,在欧美都已经非常成熟,迈进发达国家的地区都已经度过了地产建设的黄金时代。
华夏一定也会沿着这个模型前进。
文静和李行远的对话,让卢云良对于借势有了新的理解,如果按着他起初提出的计划,传音是吃下了全部利润,但也承担了全部风险。
可是经过老板的稍微调整,卢云良这个计划,就获得国内最特殊企业的背书,银行为了自己借贷安全,肯定会严格督促借款人遵循合同。
有银行在一边的监督,吃下了放贷利润的银行,也能替传音扛下整个方案中最大的风险点。
毕竟借贷传音还不上钱和不还银行的钱从是两码事。
卢云良说道:“老板,我现在有些新的想法。”
“传音自有销售体系的百城千店计划,计划实施分为两大模块。”
李行远示意他继续,他也想听听卢云良又有什么新的奇思妙想。
卢云良:“文总之前也提过建议传音只做直营官方旗舰店,虽然花钱多,可是只要开起来,传音管理也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