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是一则新的消息传来。
为了缓解财政赤字亏空的法国人,最近很明显已经是属于有些慌不择路了,为了获得在哥德堡的经商权,圣巴泰勒米岛赠送给了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三世。
同时,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三世成立瑞典西印度公司,以此来负责瑞典与加勒比地区的贸易,包括奴隶贸易。
看来这下子法国人是真的病急乱投医了,光是获得在哥德堡的经商权对于目前法国的财政赤字亏空无异于是杯水车薪,瑞典的经济体量才多大啊?
瑞典加上芬兰,以及波罗的海沿岸一些细碎的领土,人口才四百多万不到五百万,连普鲁士都不如,这样的国家受限于国家体量上限也就是一个区域性强国,不可能再高了。
瑞典人的北欧帝国梦,已经随着六十八年前大北方战争期间那一颗贯穿了卡尔十二世头颅的子弹一齐破灭了。
法国现在的财政问题那是简简单单地只通过对外贸易经商就能够扭亏为盈的了?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么欧洲现在最富有的不应该是英国,而应该是荷兰。
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自从继位之后先后任命安·罗伯特·雅克·杜尔哥、雅克·内克和查尔斯·亚历山大·德·卡洛讷子爵三人先后出任法国的财政总监(也相当于奥地利的财政大臣)。
三任财政总监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来试图缓解改变法国的财政赤字亏空问题,在任期内,安·罗伯特·雅克·杜尔哥试图进行多方面的财政改革,其措施集中于1776年初所拟定的六个法令中。其中之一是在全国取消徭役制度;之二是废除行会;其余四个则是试图取消若干苛捐杂税。
这些法令国王路易十六同意了,枢密院通过了,但议会不予备案。国王路易十六打算迫使议会服从。但这些侵犯特权阶级权益的措施引起了宫廷和贵族的强烈反对。次年5月杜尔哥终于被免职,法令也随之被取消。
为缓解财政困难,杜尔哥于1775年将修路劳役改为征收以产业额为计税依据的道路税,并规定所有等级一律照章纳税。1776年初,废止酒类专卖制,允许自由买卖。
他还准备进一步规范财政、税收秩序,内容包括节约行政开支、成立贴现银行以便在政府财政危机之时提供应急资金等。
然而,在改革的关键时刻,路易十六却恢复了1771年被路易十五解散了的巴黎高等法院以及外省的十余家高等法院,这些机构中云集着拥有特权的“穿袍贵族”,他们担心改革会触及其自身利益,因而极力抵制杜尔哥改革并通过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对国王施加影响,迫使路易十六于1776年5月解除了他的职务,刚刚启动的、明显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的财政改革化为泡影。
第二任财政总监雅克·内克于杜尔哥被解职的次年担任任财政总督察(即财政总监,因他为外国人和新教徒,故不能拥有财政总监的头衔),实行温和的分阶段改革,主张紧缩开支,收支平衡,取消谷物自由贸易;成立省议会。1781年为筹办公债发表《国王财政报告书》,披露宫廷贵族的巨额年金开支,遭反对被迫辞职。
当时法国政府由于参与美国独立战争,导致五十亿里弗尔的财政赤字,政府债台高筑,卡洛讷接任雅克·内克的职务后立即着手弥补财政危机,在首席大臣韦尔热讷伯爵的支持下,卡洛讷于1784年筹集了一笔偿债基金,1785年10月通过黄金铸币,开发了从事现金折扣,改革了金本位制。
但他发现必须进行重大改革,才能挽救濒于破产的法国财政。1786年他向路易十六国王呈递一个影响深远的改革计划,其核心是一个新的土地税改革方案,包括征收土地比例税,增加对贵族和教士等特权阶级课税等内容,对外则主张粮食自由贸易和废除法国无数的内部关税壁垒。最终的改革方案包括五大方案:一、削减政府开支;二、创建一个复兴自由贸易的方法;三、授权出售教堂的财产;四、均衡的盐和烟草税;五、建立一个通用的土地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