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步枪好啊,新式步枪得换啊!
财政大臣海因里希·冯·霍夫曼伯爵又紧接着去询问霍恩贝格这种新式步枪的造价成本,在得知这种新式步枪的造价成本比奥地利目前列装的M1784式燧发枪略高,大概是后者的1.1~1.2倍。
将其全面列装到奥地利陆军的话,提升的成本差不多在280000杜卡登左右,如果是将现有的大批量M1784式燧发枪的原有基础上进行改装的话,成本还能再降一半。
在听到成本在可控制范围之内,霍夫曼伯爵松了一口气。
他怕的就是这种新式步枪造价高昂,然后那帮最高军事委员会的元帅将军不管不顾地就要换新枪,这可都是钱啊!
“霍恩贝格先生,这种新式步枪的产量如何?”约瑟夫二世问出了自己最关心的问题。
“陛下,如果国内的各大兵工厂加班加点地生产这种新式步枪,帝国的常备军不进行扩编的话,那么预计一年之内,皇家陆军就能够全面换装这种新式步枪。”霍恩贝格回答道。
也就是说,这种新式步枪的月产量能够达到约15000支,年产量能够达到约180000支。这还只是维也纳皇家兵工厂,而奥属尼德兰的列日兵工厂,作为全欧洲规模最大的兵工厂,年产量能够生产200000支步枪。更不用说还有波西米亚、施蒂利亚和匈牙利地区的兵工厂了。
约瑟夫二世当即决定将这种新式步枪命名为霍恩贝格M1786式步枪。
而财大气粗的军方一口气先订购了十万支霍恩贝格M1786式步枪。
查理作为后来者,可是清楚地知道这种米涅步枪的威力的,后来在第九次俄土战争,也就是1853年至1856年大家所熟知的克里米亚战争。
当时装备了这种射程超过一千码的新式米涅步枪的英法联军,在远处就能够压制俄军的火炮,更是把依旧拿着老式滑膛枪的俄军给打得抬不起头来。
而采用了米涅步枪过后,由于精度是要比滑膛枪高了,因此依靠密集队形来提升火力和命中率的线式战术也会被逐渐淘汰。
这时候相较于呆板缓慢的线式战术,散兵线战术的优点也就显现出来了。
查理对于这种早在北美独立战争期间被大陆军广泛应用的新式战术还是很感兴趣的。
旧式雇佣兵作战积极性低,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和1792年法国革命后组建的国民自卫军中,为保卫革命成果参战的平民占比达78%。这类新型兵员擅长利用地形掩护,在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大陆军已开始自发采用分散射击战术对抗英军线列阵型。
以松散队形作战的散兵并非美国独立战争或法国革命战争的创造,奥地利的边区兵(及其前身潘都尔兵)、蒂罗尔猎兵,法军的“轻型军团”乃至腓特烈大帝的“自由营”都曾在散兵战中有过不俗表现。早在奥地利皇位继承战争中,法军的萨克森大元帅就以八百名轻步兵和四百名轻骑兵在丰特努瓦战场沿着树丛散开,凭借火力阻止了英军英戈尔兹比旅的推进。在劳菲尔德结合纵队展开了猛烈突击。
展开后,散兵就会向着敌人开火射击,散兵的优势就在于,他们的散阵使得敌方不值得进行一轮齐射浪费火力,而他们可以像蚊子一样骚扰敌人,如果敌人为此打出一轮齐射,即使打死几个人,对其杀伤不大,而滑膛枪臭名昭著的准头——以及散兵们会运用地形和障碍物进行战斗,而敌人在放出一轮齐射后进行装填,如果面对的敌人骑兵,他们将变得很脆弱。
即使散兵用的滑膛枪准头和战列步兵差不多,但是除了散兵对散兵以外,散兵打击的目标往往是很大的敌军单位,他们也可以采取齐射或者随意射击,前者可以造成很大杀伤,后者就算没有命中几发也可以像蚊子一样烦死敌军。
散兵主要有两个目的,一个就是与敌人密集队形作战,反复敲打,不断让敌人目睹战友倒下,从而削弱敌人士气,使其虚弱到在与己方战列线交战时陷入崩溃的地步,第二个就是蓄意射击敌方军官和军士,使其指挥系统错乱。
而在后来的法国大革命和反法同盟拿破仑战争时期,拿破仑所率领的法军之所以能够在欧洲大陆上无往不利,所向披靡,除了其对于火炮技术的重视以外,便就是对于散兵线战术出神入化般的运用。
毕竟,这个时代,欧洲各国线列步兵的战术无非三种:线式战术、纵队战术和方阵战术。
燧发枪的射击精度提升使单个士兵作战效能增强,野炮架改良后重量下降至4磅(约1.8公斤),移动速度提升3倍以上。这两种技术突破使部队能脱离传统线式队列,在复杂地形中快速展开散兵队形实施机动打击。
该战术确立了三项原则:最小单位作战,以4-6人小组为基本作战单元地形适应性;优先利用岩石、壕沟等掩体弹性纵深配置;保留至少三线梯次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