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玄奇 > 盛唐:刘建军今天要干嘛 > 第201章 酷吏时代终结的帷幕,李贤的老丈人

第201章 酷吏时代终结的帷幕,李贤的老丈人

第201章 酷吏时代终结的帷幕,李贤的老丈人

武曌说今日暂且到此,可结果却许久都没有再提及立储之事。

她将武周朝堂的工作重心放在了平息来俊臣等酷吏的造出的影响上来。

来俊臣死后,她单单一句“被蒙蔽”显然是不足以取信于天下万民的,所以,她还要再进一步证明自己。

这一日,她在早朝上开口:“过去周兴、来俊臣审讯的时候,每次都牵扯好多大臣,我也不是没有怀疑过,可是派身边的大臣去复查,回来都说确实如此,就连那些受审的人他们自己都承认谋反,那我也就只好相信了。

“可是周兴、来俊臣死了之后,也就不再有谋反案了,这样看来,以前那些案子恐怕也有冤枉的吧?”

她这是摆明了揣着明白装糊涂,朝中官员们都不敢回话。

而这时,一位叫做姚元崇的官员说话了,他说:“从垂拱年间以来,所谓的谋反案都是周兴来俊臣他们诬告出来的,当时陛下让大臣们去复查,这些大臣们自己都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又怎么敢真的查?

“至于那些被诬告的人,他们如果想要翻供的话,反而会受更多的苦头,还不如承认了早点死了算了。

“现在陛下终于看清了周兴、来俊臣他们的嘴脸,把他们正法了。

“臣敢以全家族一百多口人的性命向您保证,从今再也不会有人谋反了,如果有人谋反,请陛下治我的罪!”

姚元崇这番话说完,武曌立马借坡下驴,说道:“姚卿话说的对呀,以前那些宰相只知道顺着朕,险些让朕成了滥用刑罚的人,现在姚卿说的话,才是我真正想听的啊!”

……

武曌和姚元崇的对话,看似只是武曌为了推脱责任发起的,但,这也意味着另一件事即将发生。

酷吏时代将要结束了。

果然。

从垂拱年间开始,武曌所任命的众多酷吏,尤其是那些有头有脸的酷吏,开始一个个的承受不了压力“自杀”或是发疯。

这几乎是预兆着酷吏时代即将走向末路。

但……

让李贤和刘建军没想到的是,酷吏们临走了还要垂死挣扎一番。

一个流言逐渐从民间传播开来,流言只有四个字:代武者刘。

当然,这种流言通过口口传播,并没有具体到哪一个“刘”字上,有可能是“刘”,也可能是“流”,甚至还可能有人说话带口音,说成了“牛”。

但不管怎么说,这事儿就跟当初的“女主武王”事件一样,作为“过来人”的武曌当然紧张了。

而剩下的酷吏们不愧是熟读“罗织经”的人,一瞬间就抓住了武曌对这件事儿的担忧,立马跟武曌进言,说:“将要取代您的可能是一位姓刘的人,也可能是那些被流放的人,他们想要复辟,造反呢!”

……

洛阳,沛王府。

刘建军听到这消息的时候,气得破口大骂。

“妈的,这帮人真是闲的蛋疼,死都要死了,就老老实实死去不就完事儿了,非得再这么折腾一趟。”

因为他就姓“刘”。

李贤忍俊不禁,头一回开始开导刘建军:“你都知道酷吏们深谙诬告之道了,眼下他们为求自保,当然是要抓住一切有可能的机会了。

“母皇对酷吏动刀,说白了就是一句飞鸟尽良弓藏,倘若这飞鸟未尽呢?

“所以,飞鸟是不是真的存在不重要,重要的是酷吏们不想自己被藏起来。”

李贤这话说完,刘建军就一脸惊奇的看着他:“啧啧,贤子,脑瓜子肉眼可见的灵光啊?”

刘建军这人太坏了,自己好心好意安慰他,反倒还被他言语戏弄。

李贤恼怒的别过头去。

但刘建军又说:“其实我担心的不是武曌那老娘们儿会干什么,这满天下姓刘的人多了去了,她闲的没事儿找我这么区区一个王府属官?我担心的另有其事……贤子,你有没有考虑过一件事儿?”

李贤一愣,又扭过头,看着刘建军。

刘建军表情很认真,双眼紧盯着李贤,说:“咱们假设一种可能,假如你真有一天登基大宝了,这时候民间或是朝堂中有了类似的流言,你会怎么做?”

不等李贤回答,刘建军就抢先道:“据我所知,金刀之谶这玩意儿从东汉就流传至今,而你,又是知道我最多事儿的人。

“别着急回答,好好想想,那时的你,和现在的你地位完全不一样,一个皇帝,做事就不能由着性子来,顾头又顾腚。

“你看你母皇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她登基之前,许多上不了台面的手段想怎么用怎么用。

“但现在,她成了皇帝,就需要顾忌许多,民间的名声,朝堂中的诚信,臣民心中的威望……等等。

“若是你也成了皇帝,满天下的大臣和百姓都跟你说金刀之谶,你甭管这事儿是真是假,重不重要,那时候的你……该怎么办?”

李贤忽然就沉默了。

刘建军的话说的有道理。

他知道自己不会相信什么“金刀之谶”的流言,但他同样也知道,有的事情,到了一定的位置之后,相不相信它已经不重要。

就像自己当初的谋逆案,真相不重要,重要的是天下人怎么想。

……

说完这些事情后,刘建军也没等李贤回应,就自顾自的回到了他那个小院子里。

洛阳的沛王府虽然不如芙蓉园那么大,但陈设却要华美许多,再加上府上奴仆的打理,现如今看起来已经华贵无比。

而刘建军平时则是住在东南方向的一个独立院落里,听府上奴仆说,他最近买了许多硝石和硫磺,把院子里的奴仆都遣散了出去,自己在院子里琢磨着什么,听说还有火光四起。

硝石和硫磺都是道士们拿来炼丹的材料,也不知道刘建军找这东西做什么,李贤估计他是从哪儿得了些游方道士的方子,想自己琢磨来着。

但具体的细节李贤就不知道了,对于刘建军的事儿,他一向是不过多过问的。

……

“代武者刘”的消息很快就有了后续。

酷吏们果然借此事得到了苟延残喘的机会,武曌派了一位叫万国俊的酷吏去岭南审理此事。

万国俊也是一位大名鼎鼎的酷吏,是《罗织经的第二作者,自周兴、来俊臣先后伏法后,他便几乎成了酷吏集团的领头人。

这件事由他出面,可想而知酷吏集团内部有多紧张了。

李贤把这事儿说给刘建军听的时候,刘建军是这样回答的:“狗急跳墙了呗!

“这全天下姓刘的人那么多,他们肯定抓不过来,但要是这个‘刘’是‘流’,那就好解决多了,武周建立才多久,流放的人才多少?更不要说你母皇那老娘们儿一开口就是流放岭南了……”

说到这儿,刘建军像是想起什么似的,话音一转:“对了,上次听嫂子说,老丈人也是在岭南?”

李贤点头:“荣州刺史。”

刘建军又问:“这事儿不能连累到他吧?”

李贤想了会儿,摇头:“应该不会……流民和被贬的官员还是不同的,况且我当初谋逆的案子平反了,老妇翁应当没多久也该调回来了……”

话是这么说,李贤心里其实也有点不确定。

主要的原因还是这位老妇翁……性子有点奇特。

……

万国俊风风火火的前往岭南了,但朝中的事情还在继续。

刘建军似乎越来越忙了,他除了把自己关在那个小院子里琢磨那古怪的方子外,更多的是遣人频繁往返于长安。

刘建军用的很顺手的一个人叫三德子,李贤也不确定这名字是他的本名还是绰号,只知道他以前是长安沛王府上负责采购的,因为手脚勤快,被刘建军赏识,带来了洛阳。

三德子出门得越频繁,李贤心里就越紧张,总感觉刘建军憋了个大的。

但刘建军却宽慰他说:“没事儿,你就安安心心待着就行,咱们现在表面上也算是支持你母皇一边的人,没什么人会刻意招惹咱们的。”

李贤心里稍稍安心。

这些天,关于刘建军折腾的那方子也终于初见了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