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玄奇 >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 第376章 力挺女排

第376章 力挺女排

“无聊啊,无聊,你在写什么?”朱光遣看向刘一民。

刘一民继续写道:“我在写一篇时评。”

“什么时评?”朱光遣抬着凳子走到了刘一民旁边。

“关于女排的!”

“哦,女排的啊!”朱光遣顿时更感兴趣了,想看看刘一民写的是什么,是指责女排还是鼓励女排。

1983年11月17日,整个中国女排和国内的球迷以及抱有很高期望的民众迎来了沉重的打击。

两连冠的女排队员在亚锦赛的赛场上以0:3的比分惨败于日本之手,三场比赛,连一分都没有拿到。

对于女排的队员和国内的民众来说不可接受,全亚洲的球迷也很诧异,连续两次击败日本的中国女排,竟然被打的落流水。

郎平和女排队员在颁奖仪式上泣不成声,教练袁伟民更是几度哽咽。

女排队员还没有回国,各种指责声不绝于耳,各种信件如雪一般寄往女排的驻地,指责袁伟民用人不当等等。

“唉,怎么就输了呢!”朱光遣垂头丧气地说道。

“去年胜利之后,女排的主力队员就来了一个大换血。带领小日本三连冠的教练重新出山,改变了战术。竞技体育光有实力还不行,还得针对性的研究对手。

我们不能以一场失败就否定整个女排,我们应该给予充足改变的时间。”刘一民认真地说道。

朱光遣同意刘一民的看法:“看来你这篇文章是要支持女排队员喽!”

“朱教授,这不是我想装死就能装的过去的。”

刘一民要是跟女排没有打那么多的交道不发声自然是说的过去的,但现在不行,刘一民某种程度上跟女排绑定在了一起。

他靠着报告文学《中国姑娘为女排募足了修建场馆的经费,现在女排输了,不少人在暗戳戳的表示,苦难造就成功,条件变好养尊处优,打不出成绩了。

“赶紧写,写完之后让我看看。”朱光遣鼓励道。

刘一民笑嘻嘻地将讲义推到了朱光遣旁边:“朱教授,一会儿我有一节课,您帮我上?”

“没问题,我看看你讲到哪里了。”朱光遣爽快答应。

刘一民仔细思索这篇时评应该如何写,在泼天盖地的指责中,理性分析是最无用的舆论引导方式,因为大家需要的是情绪。

况且一个人理性分析的力量太小,根本起不到作用。

刘一民要做的就是用极具感染力的词汇,来唤醒大家对女排的支持。

女排要是像后世足球四大战——揭幕战、关键战、生死战和火车站一样,刘一民还真写不出来这文章。

但女排的姑娘们争气啊,83年输了一个亚锦赛,84年就夺得了奥运会世界冠军。

赛场上拼搏了,输了知道痛,我们要的不是你必赢,我们要的就是一个态度而已。

刘一民快速地写下——《这次输得彻底,下次才能赢得干脆!

文章开头,刘一民没有直接从亚锦赛输球切入,而是从六十年代各级领导对三大球冲出亚洲的殷殷嘱托切入。

接着将排球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一场场赛事的输赢都写了出来。

1956年,世锦赛第六名;1962年,世锦赛第9名;1974年,世锦赛第14名;

1976年,新一代女排队伍组建;1978年,世锦赛获得第6名。

女排的历史从1981年开始改写,女排击败日本夺得世界杯冠军,我们在天安门广场上大喊《学习女排,振兴中华。1982年,中国女排再次夺得世锦赛冠军。

直到1983年11月17日这个沉重的日子,女排惨败于日本之手,过往的赞誉消失不见,指责声如雪般堆满了整个富士山。

女排姑娘们的汗水白流了,此时她们掌心深深扎入的竹刺还未完全拔出,伤痛还未痊愈……】

一次的失败在短时间内很明显,但如果将时间线拉长,读者就会从更宏观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会发现女排一直在进步。

世锦赛失败了,但第二名的成绩总比以前的十几名要好。

刘一民又将对女排的支持引入到精神上面来,对女排的支持,不仅仅是一场输赢的支持,更多的是对她们敢打敢拼的精神支持。

我们国家不是天生就拥有一支无往不胜的球队,我们先是先拥有一支弱队,经过耐心地鼓励和支持,才有了一支胜利的球队。

输的彻底并不可怕,只要积累经验调整技战术,在明年的奥运战场行才能赢得干脆!

中国女排!铿锵玫瑰!我们一起走下去,走到奥运战场,走向胜利!】

上完课回来的朱光遣推开办公室的门不满地说道:“这群学生真是分不清谁是一级教授,谁是副教授了,我给他们上课,还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搞得吃亏了一样。”

“哈哈哈,朱教授,不要跟学生一般见识嘛。我上学的时候,我就最喜欢听你讲的美学课,听起来简直是享受。”刘一民笑嘻嘻地说道。

朱光遣顿时满意地笑了起来,抚着胡须说道:“这话不要说,其他教授的课也有可取之处嘛!”

“您的可取之处更多。”刘一民说道。

刘一民一番话,将朱光遣给哄的十分高兴,接过刘一民的稿子看了起来。

看的过程中胸口不断地起伏,显然情绪波动很大。

“感染力很强,老头子看了都会那点不满失败的心思感到惭愧,幸亏你走上了正道,你要是干其它的,靠着这煽动力极强的文章,老头子都不敢想你会闯出什么祸来。”

朱光遣看完之后,刘一民将稿子给迭了起来,准备等一会儿去接朱霖下班的时候交给《中青报。

严家炎得知刘一民和朱光潜已经把教材给完善好后,决定后天上午三人就一起到部里将从教材教材的草稿递到部里面审核。

“你们将稿子交给我,我跑一趟咱们燕大的出版社,先印出个样本。”

严家炎说完,拿着教材稿子就急冲冲地朝着燕大出版社跑去。

刘一民跟朱光遣告别,骑着摩托车到《中青报将稿子交给了于佳佳,又跟她嘱咐了几句。

听完,于佳佳眼神流露出一丝异彩。刘一民走后,于佳佳才想到主编想见一见刘一民的事情。

拍了拍脑袋,暗道只能等到下一次了。不是她不愿意,实在是忘了。

于佳佳还没看完刘一民的稿子,旁边有记者低声问道:“于佳佳同志,您看看我这篇采访写的怎么样?”

于佳佳端起茶杯抿了一口,靠在椅子上看了起来,时不时的出声指点几句。

等对方走了,于佳佳才觉得喝茶请教这场面似曾相识,恍然想起,自己已经是《中青报的主任记者了。

刘一民到了人艺,先跟曹禹聊了几句,曹禹打包票道:“好啊,你做的不错,票我给你留着。”

见刘一民准备走,曹禹忙提醒道:“马上可要十二月喽!”

“万老师,我明白,第三个剧本到时双手奉上。”

曹禹故作正经地说道:“哎呀,我是在感叹时间过的真快,你可别瞎想,要是被你师娘听到了,还以为我逼你呢,我大晚上又要听唠叨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