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败家源自上进心
如果是正常的两军交战,杨奉刚整编的白波军很难打赢於夫罗。
但现在於夫罗对杨奉全无防备,张白骑还“救过”刘豹……
在於夫罗指挥各部围城的时候,杨奉从后面突然袭击了於夫罗的中军大营。
於夫罗是怎么袭击郭太的,杨奉就是怎么袭击於夫罗的。
匈奴中军大乱。
巩县内,牛辅听闻城外“杀胡”之声震天,又见有大军冲入匈奴人营中,赶紧率部出城冲杀。
这种好机会,任何一个领军者都会抓住的。
不过,於夫罗运气确实好。
或者说,是於夫罗喜欢穿汉人服饰这个习惯养得好。
匈奴贵族大多仰慕汉文化,很多都喜欢穿汉人服饰。
羌渠单于被杀后,於夫罗作为流亡王子在汉地寻求复国这几年,已经养成了说汉话行汉礼穿汉服的习惯,要不然他活不到现在——当时几个匈奴老王一直试图杀他。
在军中也是,汉军将领的甲胄无论哪方面都比匈奴人的好,於夫罗当然会追求更好的防护能力,只有头盔上有代表匈奴单于的貂尾。
杨奉发起突袭后,白波军冲入营中见人就杀,於夫罗军中大乱,王旗被砍倒,近卫死伤惨重。
眼见情况危急,於夫罗很鸡贼的把貂尾尖顶盔和狼皮披风给了身边的近卫,分头突围。
於夫罗自己看起来确实和汉军将领没啥区别。
此时正好巩县城内的牛辅军也冲出了城,向外突击。
於夫罗穿着汉人甲胄,兵荒马乱的,到处都是人,白波军没能第一时间认出他,还以为於夫罗是牛辅军的将领。
於夫罗在向外冲杀逃命,为了尽快突围,甚至杀了不少自己人。
匈奴大营已经混乱,很多人乱糟糟的跑,砍翻挡路的人以便快速撤离,这是逃命时的正常操作。
牛辅的部队以为外面喊着“杀胡”的是援军,也在冲杀匈奴。
白波黄巾相互之间是很好辨认的,有黄巾这个标志,他们本来是无差别攻击的,但重点攻击的还是匈奴人。
匈奴人兵力多,在这种时候白波军肯定没必要追击‘汉将’,先把匈奴人灭了才是正理。
李乐和胡才的目标是干掉於夫罗给郭太报仇。
杨奉的目标则是擒获董太后与百官。
牛辅的部队如果想突围,对白波军而言反相当于少了些障碍,又不是仇家,跑了就跑了吧。
其实三方相互之间都是敌人,但两边的汉人部队都优先盯着匈奴人打,於夫罗一幅汉将打扮,也就不怎么受人关注。
不久,戴着貂尾尖顶盔披着狼皮披风的近卫被杀,白波军高呼着“於夫罗已死”,匈奴人全面崩溃,於夫罗中军几乎死伤殆尽。
但於夫罗本人竟然逃出生天了。
他也没跑远,而是绕到了县城另一边,与正在围城的呼延部汇合。
呼延部世代都是匈奴单于的妻族,刘豹的亲生母亲也是呼延部的,目前此部由呼厨泉统领。
匈奴王旗倒下,中军全面崩溃,侧翼部队也四处逃散,唯有呼延部在巩县另一边隔得比较远,受影响相对比较小。
於夫罗好歹算是组织起了一支没有崩溃的部队,勉强稳住阵脚。
但还能正常指挥的匈奴部队只剩了一万五千人。
而几天前,跟着於夫罗过河的匈奴大军有五万人……
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盟友背刺偷袭,还能保留这么个结果,已经是天大的幸运了。
当然,其他匈奴人也并不是都被杀了,而是因恐慌而四散逃亡,难以聚拢。
於夫罗知道仅剩的部队心里也很恐惧,不敢再战,只能边战边退,一直退了二十里才开始分散各部收拢败军。
随后,於夫罗得知孟津的浮桥已经不在了——白波军出兵巩县之前,杨奉毁掉了匈奴人过河的浮桥。
眼下匈奴人无法快速回到黄河以北,军力损失大半,士气又低,粮草军需也大多丢失,这是真不敢妄动了。
牛辅这边,带着部队出城冲杀了一阵后,却发现“来援”的是白波黄巾。
再想回城,却已经进不去了。
白波军已经先一步冲进了县城。
快速入城的就是作战目标最明确的杨奉部队。
百官见了白波黄巾入城,个个惊慌失措,也有人试图抵抗,但没起到什么效果。
白波军对百官凑出来的那些护卫毫不手软,抵抗只是徒增伤亡而已。
牛辅带出城的兵力不到万人,面对不知道有多少数量的白波军,也不敢妄动,同样只能暂退二十里。
……
到了第二天,白波军、牛辅军、匈奴余部,三方形成了诡异的对峙状态。
三方相互之间都是敌人。
其实白波军人数不算太多,奔袭巩县的也就两万人左右,但全都是青壮。
白波黄巾好歹是有组织的太平道,比起纯粹的流寇还是不一样的。
他们仍然会裹挟,整体用的也仍然是走到哪抢到哪的流寇席卷路数,但并不是那种靠数量吓唬人的流民军。
核心班底那些黄巾种子仍然是黄巾力士,是真正的精兵,打仗时都是精锐带青壮,又在河东河内搞了很多装备,白波军的部队结构和目前大多数军阀的部队是差不多的。
其实真正的黄巾主力本来就不是流民军,比如张角三兄弟的部曲,都是力士带壮丁,而且内部有明确的架构和“官制”。
虽然白波军现在已经失去了正道,但仍然是用豪族的方式把黄巾变成新的豪族武装,本质上走的还是带流寇性质的土豪军阀路线,这还是黄巾主力的操作方式。
只不过已经没了张角的气质。
杨奉入城后,控制住了白波军,没有大肆劫掠,只是取了百官带出来的财货分发给部下。
得到了城内的补给和百官带来的财货,又刚得到一场惊人的大胜,全军士气如虹,主动权算是在白波军手里。
以目前的士气和物资等综合实力来计,白波军现在能压制匈奴人,也能压制牛辅手下那些新兵蛋子。
但眼下是三方相持,无论哪两方打起来,都只会让第三方占便宜。
张白骑完成了贾诩安排的任务,已经快马离去了。
他没有再给杨奉任何建议,因为贾诩的安排就只有这些,张白骑是段颎手下正规军出身,向来只严格执行命令,从不自行发挥。
……
进了巩县之后,杨奉多少有点飘。
两万白波军在手,又击溃了匈奴主力,董太后和雒阳百官也在城内。
虽然这一切是靠贾诩让张白骑指点完成的,但战绩却全都会记在杨奉头上。
因为杨奉是最合适的棋子,只有他才能快速收编白波军,也只有他更容易取得於夫罗的信任。
但人们一般是看不到“持棋人”的,也看不到张白骑这样具备高度执行力的“手”。
只会看到杨奉这样的“成功人士”。
因此,在持棋人的手不再抓着自己的时候,绝大多数“成功人士”都会选择性的忽略平台和他人的价值。
一旦实力跃升,就很容易把幕后的帮助视为理所应当,把别人的成功归于运气,却把自己的成功归于‘实力’和‘努力’……
就像那些因政策红利大赚了一笔的暴发户,大部分都难免会有点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