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从京营抽调的六万精壮誓师开拨。朱由检虽然刚宣布要北伐,但是打仗所需的物资其实早就开始筹备了,只是大家都以为皇帝这只是囤积癖作祟,并没有意识到是要主动进攻建奴。
毕竟当年大家都叫嚣着要与建奴决一死战的时候,皇帝最怂。从天启七年到崇祯五年,已经六个年头了啊,明军基本都是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丢了朝鲜,丢皮岛,丢了皮岛,丢东江镇,下一次怕不是要把京城也给丢了!
唯二两次主动进攻,都还是袁可立和赵率教擅自做主、先斩后奏的结果,这本身就是非常犯忌讳的,这是打赢了没啥事,如果输掉了呢?!
大家觉得咱大明将士英勇无畏,却偏偏碰上了个胆小如鼠的皇帝,真的是倒血霉了!大家从恨其不争到慢慢被迫地接受了现实,结果皇帝突然说要北伐,玩儿呢,这谁受得了?!
京营真正的野战兵力还是只有选锋三大营,其中骑兵发展到了三千,原本由周遇吉带,现在曹变蛟做了总兵官,周遇吉升副总兵,充当曹变蛟副手。
如今大明的巡抚、总兵、参将等仍旧维持着各自有各自的标营、亲卫家丁的状态,但已经明晰了严苛的上下层级关系。
打仗的时候,下级必须贯彻上级的命令,就算是不合理的命令,那也得先活下来再说,事后可以以下犯上状告上级,但打仗的时候不可以。民主制是不适应战争的,民主集中制才行。
从五军营脱胎而出的车营选锋人数最多,标准的六千六百二十七人的完整版车营。按照现在的土豪程度,配备四门贰仟斤中型红夷大炮,二十四门八百斤大佛郎机炮;
全营步兵 3200人、骑兵 2400人、辎重车夫 512人、各级军官、侍从、杂役 515人、战车 128辆,每车配车夫 2人,车载武器每车配 36斤标准型虎蹲炮 2门;
骑兵每 50骑为一乘,每乘配备虎蹲炮和 20斤佛郎机炮 mini,骑兵制式装备佛郎机,搭配马刀,可以根据个人需求选配骑枪;步卒人手一杆改进型带刺刀火绳枪,佩腰刀一把,可选配刀、枪、剑、戟等近战武器。
车营指挥官为黄得功,这位以后的江北四镇军阀,现在单纯得像刚毕业的大学生。江北四镇军阀除了他,其他三个都是反骨仔,另外三镇军纪一个比一个败坏,而黄得功是能让百姓主动给他立祠堂的人!
并非是魏忠贤的那种生祠,魏忠贤的生祠朱由检也没让人扒,建都建了,拆迁也要花钱,大明不算gdp的,全国各地有魏忠贤的七十多座生祠,有很多魏忠贤本人压根都不知道,只是某些巴结都巴结不到位的蠢货立的。
朱由检让各地官府用这些祠堂来办学,这也很符合当下的社会风尚,祠堂本来就是用来做学校的,祖宗牌位是教材,魏忠贤的雕像就搁在门口当石狮子,反正也没什么人去拜他,放门口还能被路过的学童挼两把,手动抛光,常用常新嘛。
第三个就是由神机营改编而来的步火营选锋军了,步火营每营只有 1121人,如今共有三个步火营,总指挥是勇卫营三将之一的孙应元,其中小唐王朱聿键独领一营。
这还真不是朱由检安排的,一个是他自己也有军功,军帐中攒有贼头三颗半;他还觉醒了精准射击的天赋,射箭歪到天边去,三十步都能脱靶,但却是个神铳手,用直线膛线线膛枪可以百步爆头。
更抽象的是,这小子被他爷爷,也就是现在的唐王,囚禁了十几年,不能外出,只能看书消遣,朱聿键这小子其实是有点近视眼的!
他那三颗头半头的那半颗很有分量,当然想升级军功只是一方面,也需要亿点点人情世故。论军功,朱聿键只能算普普通通;论背景嘛,就很吓人了!
别人也乐得他当这个备兵坐营官,别的不说,上面克扣军饷也得掂量掂量,要知道朱聿键这个宗室子弟是可以直接进宫面圣的,那多吓人呐!
朱由检没有让曹化淳编撰勇卫营,但原本的勇卫营的三将却依旧得到了重用。朱由检其实是有些佩服曹化淳的,以大明的人口基数,忠心的好找,找能打的也不难,但又红又专的可就太稀罕了,他还一下子找出来三个,个个战功卓著,个个战至于终章!
周遇吉打得李自成怀疑人生,说要是再有一个周遇吉他就到不了京师了;孙应元打仗太猛,追击敌军的时候中伏击而死,和李如松一个死法;黄得功熬到了南明,在那样的局势下,懵懵懂懂的当军阀,军阀都当不明白,宁死不降清,被队友背刺而亡!
史家不幸诗家幸,每遭逢乱世,必然英杰倍出,遗憾又幸运的是,朱由检搅局平定了大明的内乱,所以很多英杰没有了出头的机会,还在苦苦的熬资历之中。
此次复辽之战,从上到下都没考虑过失败,军方的人觉得打完这一仗,可能接下来十几年都没仗打了。
朱由检没有大规模编练新军的举动,现在军队的所谓精锐基本都是老兵,他们是过过苦日子的,所以会对现在的日子感到满意,会对这一届皇帝心怀感激。
但他们也担心打完仗以后放马南山,朝廷会大规模削减军费开支,他们又要过那种三天二两顿、朝不保夕的日子了。
养寇自重这种事情他们倒是没有想过,这也不是他们这种级别的人应该想的。或许建奴刚开始的发展是出于养寇自重,但现在已经玩脱了,建奴的体量大了,不是某一镇总兵官可以单独应对的了。
军区的老大,对辽作战的总指挥,比如辽东巡抚、经略,蓟辽总督这些倒是有资格,但卢象升是刚上任不久,压根没有生出来这种想法;而袁可立已经快入土了,也没有这样做的动机;
毛文龙倒是和建奴有点不清不楚的,或许有过养寇自重的想法,但现在的他对建奴的恨应该更多;满桂是单纯的谁对他好,他就对谁忠心耿耿;赵率教也老了,他其实是想得最清楚的,跟建奴干架不需要外生驱动;
而祖大寿就很难评了,他是个非常传统的辽西旧军阀,可惜新时代没有载他的船,他势单力薄,想搞事也搞不成,审时度势他最擅长,也不可能会在这种时候搞事。
对于这所谓的,大家认为的最后一仗,大部分的人想法是抓紧机会,多捞点军功,为以后过好日子打基础,顺风仗难得,错过了这辈子可能都不会再遇见了。
京师除了选锋军可以同体量硬刚甚至略强于建奴以外,剩下出战的四万七人就是很传统的营兵了,每营三千人,全营设坐营官一名,又佐以三名千总,一共有十六营,由勋贵把持。
英国公抱着朱由检大腿央求朱由检这次北伐一定要让他去,也不知道这届英国公怎么了,好好的大祭司不当,居然不务正业迷恋上了打仗,他都国公了,就算立了军功又能怎样,再怎么样大明也不可能封他做异姓王的。
但张维贤死乞白赖着不撒手,好说歹说不听,非要复兴祖上威名,朱由检听了都想笑,这老小子祖上有个鸡毛的威名啊,永乐无大将,皇帝做先锋,张玉在洪武年间就一指挥佥事,张辅折戟土木堡,晚节不保!
不过朱由检最终还是勉为其难地答应了张维贤出征的请求,于是这支含勋量极高的京营队伍就这样出发了,有的是勋爵本人亲自带兵,再怎么样,至少也塞几个勋二代进去。
朱由检总觉得这一幕好像有点似曾相识,他有点不祥的预感,对于勋贵们的爱国之举,朱由检十分感动,悄悄的告诉袁可立,这些人不听话该打打,该杀杀;
不要考虑给谁面子,也不要对他们抱有太大的期望,要做好应对溃军冲击本营的准备。袁可立咯噔一下,压低声音说道:“陛下莫不是要借刀杀人?!”
“我不是,我没有,别瞎说!”朱由检否定三连,袁可立连连点头说道:“我懂,我懂!”
京营选锋就是京营的全部精华了,剩下的只能算气氛组,别说边军打不过,可能连卢象升的河北义军都打不过!他们之前过的也还是吃个半饱的生活,军饷很低,还要被上官克扣,怎一个惨字了得。
朱由检不是没有给过他们机会,表现良好的可以进入选锋营,一天三顿,顿顿见荤腥,平时领足饷,战时领双饷,死了三倍抚恤,待遇比边军尤有过之。
但有的人是资质不行,有的人是思想不行,怕死、怕累,只能依旧留在原地吃草了。不过即使是气氛组,都送去打仗了,朱由检也给了他们足粮足饷,人手一杆标准型滑膛火绳枪,搭配腰刀、长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