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不是走私大烟,毒害本国百姓,贾璉就能睁一眼闭一眼。上次打掉的四海会馆,真正让贾璉愤怒的,还是大烟的出现。
为此,贾璉指示五城兵马司,对走私大烟的行为严厉打击。民间也不让种,太医院种了一下做药材,贾璉倒是没管。
送走了薛蟠,贾璉见宝釵眼波流转,暗暗的揉了揉腰。
躲是躲不掉的,宝釵不会放过他的。
贾璉现在是真的能理解皇帝的懈怠了,换成自己也一样,温柔乡真箇叫销魂蚀骨。
隨著研发厅的清理结束,后续的鸿臚寺也好,工部也罢,贾璉倒是没去碰了。甚至身为工部尚书,都不怎么去上班。
今年春天,贾璉倒是搞了一个植树活动,好几万人,浩浩荡荡的去山里种树。儘管很多人暗戳戳的嘲讽贾璉种的树,多半长不大就被无知的刁民偷了去当柴火,但贾璉却丝毫不以为意。还有官员上奏称,贾璉拿研发厅的钱去搞种树活动,为个人谋取名誉。
承辉帝虽然留中不发,贾璉还是上奏解释了一下,为何要种树。
承辉帝特意把这份奏摺,纳入邸报中。当然也没忘记特意把贾璉叫去问他。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此举虽出自善意,朕却心忧,下面的官员,多了一个中饱私囊的由头。”
贾璉笑道:“陛下,此事不强求,哪个衙门声称做了此事,派人去实地看看,到底种没种。別管这树啊,最后种在谁家的山上,总归是这片土地上的树。臣其实还是想说,黄河上游,才是真正要多种树的地方。这树种下去了,能挡住春冬风沙吹进京城,还能减少黄河里的泥。”
承辉帝只是点头,表示听到了,没有明確的答覆。
此事之后,贾璉派人去买下郊区一些荒山,专门僱人种树护林。
但凡是有用的事情,贾璉都会坚持去做,別人怎么说,怎么看,贾璉不在意。
当下还有一件最要紧的事情,那就是蒸汽机车的车头的研发,终於有了结果。
困扰工程师工匠的新职称们的气压造成的风险,被成功解决了。解决的办法也很简单,就是加一个阀门,气压超过了一个閾值,阀门就打开。也就是贾璉是个文科僧,不知道这些原理,不然工程师们早就解决了。
车头决定送到天津组装,贾璉亲自到现场盯著。
歷时半个月,一个火车机车头组装完毕,出现在轨道上的时候,贾璉激动的难以抑制情绪。
黑烟从烟囱里滚滚而出,让车头看上去像一头凶猛的巨兽。呜呜呜,准备出发的蒸汽机车,发出汽笛声,在这片大地上的机魂初啼。
酷酷酷,况且况且况且。巨大的车轮缓缓移动,慢慢的往前,坚定的推著车头往前走。
第一次试车,距离十公里,平均时速十五公里,最高时速,二十公里。就这还是没带车厢的。
儘管如此,贾璉还是高举双臂,振臂高呼:“成功了!”
三日后,车头第二次试行,从开滦煤矿上,一次拉著三节车厢,以时速十公里的速度,运回一百吨煤炭的时候,贾璉知道,世界改变了。
“车头还要改进,现在的马力太小了。不能停下啊,一定要造出更好的机车。”贾璉在奖励有功人员的大会上,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此次参与的人员,主要负责人,一律官升一级,下面的人也各有收穫,哪怕是个打杂的,也拿到了一百元的奖金。
进宫报喜时,承辉帝也发出惊呼:“一次能拉二十万斤?”
贾璉很严肃的回答:“这才是最初级的阶段,將来还能拉的更多。以后这火车,不单单能拉东西,还能拉人。须知此物只要不停的烧煤加水,就能一直不停的跑,不需要休息。就算是坏了,换个零件就能修好。陛下,这就是工业的力量。”
承辉帝听著频频点头,贾璉则给他描绘了一副前景:“若能修通一条金陵至京城的铁路,以现在的时速,两地之间,三日可达。將来技术进步了,还能做到一日可达。”
承辉帝顿时也跟著激动了,他可是太知道这其中的好处了。这国家大了,交通就是最大的问题。哪个地方出了灾情,或者是乱局,运粮食运兵,有一条铁路过去,別说一日可达,三日可达也是令人惊喜的好事。
“据说,火车如吃人的巨兽,声音骇人,可有此事?”承辉帝好奇的问。
贾璉笑道:“愚民无知,误以为是怪物。一时难以接受,时间长了,习惯了就好。”
承辉帝点点,表示理解了,凡事见怪不怪。
“下一步,爱卿有何计划?”承辉帝被这个消息激动著,似乎又找回了当初决心变法的初心。
“先修一条路,將石景山与京城联繫起来,一个是沿途去矿上上工的人可以乘坐,一个是用机车运输焦煤铁矿、成品钢铁。以前开滦的煤炭,走水路进京,太慢了。修一条铁路,连贯京津,这是第三步。说起来,蒸汽机刚出现的时候,很多人说太吵闹,还说各种不足。现在呢,人们不也接受了么?微臣以为,想做就去做,不能因为別人的议论,就不去做自己认为是正確的事情。”
承辉帝不確定,这廝是不是在阴阳自己,毕竟士绅一体纳粮的政策,还没推出就遭到大佬最强大的阻力。还不是士绅,而是外戚、勛贵、宗室,他们的藉口很简单,皇庄要不要纳税?虽然觉得这个道理很荒唐,但你还真別说,有一定的道理。再者,承辉帝本身就不坚定,於是拖著。
最近张庭恩与皇帝也就士绅一体纳粮的事情吵了几次,面红脖子粗的,非常的不愉快。
此刻,承辉帝多少有点惭愧道:“朕看现在国家也不缺钱了,有些事情,就想著是不是缓一缓。”
贾璉对此,笑而不语,承辉帝没点破,贾璉也不点破。
“微臣,只是来报喜的!”贾璉不提这茬,不是说不支持,而是支持与否,不能改变皇帝的决心。
除非贾璉现在是首辅了,那他肯定带著兵,用刺刀逼著士绅们纳粮。总之,不纳税绝对不行,不服气你就造反。
为方便第一条铁路的顺利运行,研发厅在天津设车头厂一座。新车头命名是皇帝亲笔御书:盛世號。
看来皇帝心里还是有执念的,一个关於盛世的执念,儘管他认为现在已经是盛世了,但不妨碍推动著盛世长久一点。
拿到皇帝的亲笔后,次日,承辉帝在內阁会议下,宣布皇帝带头纳粮,即便是皇庄里的產出,也要照章纳税。
此事一出,天下震动。
昭示著,当今皇帝对於推动士绅一体纳粮的决心,不可动摇!
其后,宗室、外戚、勛贵的反对意见销声匿跡。
贾璉再次展示了一个宠臣加忠臣的標杆,亲自去户部,將贾家京城外的农庄,以及辽东庄园的產出,进行了通报。制定了每年要纳税的数量。
事后,贾璉当眾放话:“种地才能挣几个钱?爷不稀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