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上课了
皇家军校开启招生模式,各地举荐的生源匯聚京师,正式入校之前,都要考试。
都是举荐,还是有区別的,有的人只需要考文化课,有的人还要考身体和军事技能。
先进行文化考试,然后是分科考试,根据学员的个人志愿报考。
总计两千名考生,最终留下二百三十人,诸多学科中,最惨的就是参谋和军医科,报考人数只有三十人,其中参谋科二十人,军医科十人。
也就是说,这两个学科招不满人,计划是每个学科各招五十人。现在只招到了三十个,差距太大了。
这个情况匯报上去后,承辉帝被干懵了,看著报告半天没说话,最后习惯性的开口:“传贾璉!”
提议开设这两门学科的贾璉,自然是要背锅的。
贾璉奉詔来到,得知情况后也很意外,天子门生都没吸引力么?还是说,事出有因?
“应该是认为这两个学科晋升的机会不大,將来有的是人会后悔的。暂时先调剂吧,成绩达標的,强行录取,不愿意就读者,三届之內,不得再考。”贾璉给出了一条黑心的建议。
承辉帝略略犹豫之后,想到如果招生不满,闹出笑话来丟人的是自己,默默的点点头。
於是,有七十个考生拿到了录取通知书后,先喜后悲,其中三十人寧愿放弃今后三年的考试也不愿意就读,铁了心要招满员的承辉帝继续调剂。
这次贾璉及时制止,表示可以从龙禁尉家属中招人,作为一个福利。並且今后再有类似情况,也这般处置。
龙禁尉好几万人,家里有好几个孩子的多了,多一个做军官的机会,龙禁尉上下,自然是感恩戴德。
实际上军方是有人知道参谋的重要性,只不过不愿意解释而已。
將门带兵的规则延续至今,哪里是好改变的,没有剧烈的反弹,完全是因为皇帝的威望上来了,加之有一个金牌打手。
贾璉作为教官之一,负责教步兵战术。这个任命,上下都没有疑问,一个是出身,一个是战绩。谁都说不出反对的话。
开学之日,承辉帝驾临军校,並且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鸡血满满,新学员们山呼万岁,从此都是天子门生了。
开学之后,贾璉的第一课,站在一群步兵科学员的面前,看著面前的五十个学员,年龄差距比较大啊。
有的学生明显三十上下,有的连鬍子都没长出来。嗯,学员之中还有一个熟悉的面孔,贾璉假装不认识他,面不改色的继续。
“我是贾璉,你们的战术教官,请各位遵守课堂纪律,这里是军校,实行的是军法。希望大家记住我说的话,免得受处罚时说教官不教而诛。”
开场白效果不错,下面的学生態度很端正,没有屁股上长针眼的货色。
贾璉看著一双双注视的眼睛,满意的点点头,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字。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101??????.??????】
战术与武器】,放下粉笔后,贾璉回头继续上课:“请看標题,任何一种战场战术的诞生,都来自於人与武器的结合。步兵作为最基础的兵种以及战场上决定性的力量,必定要率先直面敌对方的武器以及战术变化。战场上只要步兵大阵不乱,胜负就没有定论。任何一个將领如果不善於使用步兵,不可以称之为帅才。”
“火器將成为主流的原因,在於人的生理上限,以及培养成本。再好的弓箭手,连续射击的次数,远远低於火枪手。培养一个合格的弓箭手,需要两三年,而培养一个合格的火枪手,最多两个月。”
“讲步兵战术之前,必须先讲军纪。军纪不仅仅体现在战场上,还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一支军纪严明的队伍,承受伤亡的能力要远远高於军纪不严格的队伍。”
“步枪加了膛线之后,子弹在飞行的过程中,增加了旋转,大大提高了射击精度。各位请看,这是一支最新式的步枪,前膛装药,火帽击发。请注意看这枚弹药的设计,这种设计保证了装弹的速度,由此催生了一种新的战术,散兵战术。”
“散兵战术,由优秀射手衍生而来,正面野战时,脱离本队前出五十到一百步,以精准的射击先於敌军开火,敌军在抵达攻击距离之前,就已经受到沉重的打击,士气受挫,达到己方先声夺人的目的。”
“火炮,我称之为战爭之神。战场上,尤其是正面战场上,火炮的重要性永远是第一位的,如何正確使用火炮战术,是各位必须掌握的技能。”
贾璉觉得这个课堂时间设计的太不可科学了,一堂课两个小时,要不是带了茶杯,根本撑不下来。
这样的课,居然两天一堂,贾璉觉得应该给自己加钱才能抚慰他受伤的心灵。
下课之后,贾璉立刻开溜,多一分钟都不愿意。说实话,贾璉没多少为人师表的热情。可惜,教材上的主编人是贾璉,无处可逃。
之所以用贾璉来负责步兵战术的编写,原因也很简单,新战术在实践中,贾璉是不二人选。
如果说郧阳和济寧两场战爭说服力不足,那么小年夜李逆叛乱之战,以及张家口一战,则毫无疑问的证明了贾璉是新战术的第一人。
实际上不仅仅是战术教材是贾璉主编,参谋科的教材,军医学的教材,也是贾璉负责主编。
只能说,承辉帝在使用贾璉时,真就是好用往死里用。
回办公室的路上,贾璉的身后跟进来一个人,进门之后笑嘻嘻的开口:“孤是不是要尊贾兄一声先生?”
“我说课堂上怎么多一个人,殿下是怎么混进来的,同学们都不认识你?”贾璉也很好奇,他是怎么隱藏身份的。
“就算有认识的,也会装著不认识的。”李亨给出了解释,来军校上课是他主动提出的,承辉帝居然还同意了。
说实话,贾璉很不理解,承辉帝怎么就同意了呢?无论如何,这也是李亨的一次胜利。
可惜,李亨接下来一句话,贾璉发现自己猜错了。果然是承辉帝,在继承人的选择方面,一如既往的慎重。
“不止是孤来听课,老二也会来的。我与他只能在课堂上听课,不必参与到训练中。”
看著李亨脸上略显遗憾的表情,贾璉淡淡道:“殿下还是少往我跟前凑的好。”
李亨悻悻的转身,离开之前道:“下次李元往你跟前凑,你也这么说他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