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自作自受
贾璉是真没想到能收到来自贾赦的家书,这位便宜老子最大的爱好不是喝酒还有睡丫鬟么?打开家书看完之后,贾璉就给点火烧了。
消息有点劲爆,核心思想是因为王子腾主动自请“发配”两广,王爷和国公们的情绪出现了波动,最近一直在商量著怎么“保全自身”。用“保全自身”这个说法有点夸大了,但在王爷和国公们看来,真不算夸大。
核心思想就是兵权,一直以来,京城的兵权都掌握在老勛贵手里。四位王爷手里当然依旧掌握兵权,但都是在边地。京营的兵权因为王子腾的缘故,已经基本失去了。新一代的勛贵岳齐和寧远侯,取代了旧勛贵。
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王子腾的態度,因为他的態度,四王八公实际上已经失去了京城的兵权,还有对西北边军的掌控。而且王子腾没有半点反抗的意思,几乎是拱手相让了。
老迈的南安郡王这次没有掺和进去,贾赦找藉口,拒绝了好几次邀请,贾珍倒是想去,被贾赦给按住了。所以,这次逼宫贾家没掺和,王家也没掺和,史家在没有事先沟通的情况下,掺和了进去。这个就搞的贾赦很被动,找贾母私下里抱怨过。
贾赦在信里就一个意思,希望贾璉给贾母写一封信,让她说一说史家兄弟。
贾璉报以冷笑,史家的死活,与我何干?贾赦的信都不带回的。带兵在外的贾璉,火气格外的大。要是敞开了手,不知道能带回去多少女人。为了家庭的长治久安,贾璉还是苦一苦自己。把更多的心思放在练兵上,贾璉算看清楚了兵权的重要性。
贾赦在心中还提到了贾珍虽然没掺和进去,但却给贾蓉娶了秦邦业的女儿秦可卿为妻。
特意点了一句“有辱门楣”。如果没看过原著,真的信了贾赦的鬼话了。贾赦的重点是王熙凤给了贾珍八千两银子,作为贺仪,对公公贾赦要钱,却总是不乾脆,每次最多给个二百两。这让贾赦很是埋怨了一番。
贾璉不信贾赦不知道秦可卿的跟脚,就算不知道,看看秦可卿的陪嫁,也该知道一二了。从原著里看王熙凤与秦可卿的关係,大概王熙凤是知道秦可卿底细的。原因嘛,贾母总是在说秦可卿是最得意的孙媳妇。王熙凤的性格居然不吃醋,太不正常了。
搬出济寧的贾璉乾脆住军营里,每日带著一干军官一道,跟士兵吃一个锅,住一个营地。如何练兵,贾璉选择了先看看。看了一天之后,贾璉出手进行了一点调整。
这年月当兵绝大多数都是文盲,贾璉的调整就是办识字班,同时制定了一套奖惩制度。学的好的有奖励,学不不好的受惩罚。惩罚也不是打军棍,而是清扫厕所,打扫卫生之类的活。严重违纪的则是关小黑屋。
贾璉的调整幅度不大,可算是要了这帮大头兵的命。因为制度是长期性的,並且有硬性要求,每个人至少要认识五百个常用字。当兵的从一开始的不適应,过一段时间后,渐渐的也都適应了,只不过每个人的情况有所不同,学习进度快的,贾璉还提拔做官。
这个吸引力就大了,下面的士兵也確实存在不服气的现象,但贾璉也没惯著。
贾璉在济寧大练兵的时候,山区剿匪的东平郡王却迟迟没有太大的战果。
不是东平郡王不想剿灭逃窜进山的教逆,而是他做不到,並且他本来的目的也非如此。
东平郡王的战术很简单,就是围住山区,把教逆困死饿死。同时打著整顿山东军政旗號,东平郡王坐镇济南,整顿地方军务。
原则上贾璉应该去济南拜见东平郡王,但贾璉却藉口水土不服生病了,呆在济寧的军营里。贾璉的藉口很拙劣,但是有效啊。
岳齐则藉口军务繁忙,躲在泰安。这一下呢,是个有眼睛的人都看懂了。
南下的夏守忠拿著掌握的证据拜见孙化贞,龙禁尉出京之后没有缉拿权,但是孙化贞有。於是从镇江到徐州,一口气拿下了三十六个官员,其中就包括两个巡抚,一个布政使,事情传出之后,朝野震动。
这一手下来,京城正在打嘴仗的官员们,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停战。
夏守忠挟两江抓人的威风,继续北上。山东官员瑟瑟发抖,即便是在济南耀武扬威的东平郡王,也明智的选择了回山海关,没有正面碰一下的意思。
山东上下官员,提前到省界边上,等著夏守忠。贾璉自然也跟著去了,远远的看见夏守忠的队伍时,山东官员纷纷迎上前,倒是把贾璉和岳齐落在了最后。
两人也没有上去套近乎的意思,等夏守忠应付完前面的人后,主动来到两人跟前,抱手见礼,热络的寒暄。
至此,贾璉算是看清楚了承辉帝这个皇帝的手腕有多厉害。一边转移注意力,即便被勛贵拿太上皇做文章也都忍了,就为了快速的清理两江官场。掀起一场整顿官场的运动。
別看夏守忠掌握著充分的证据,被抓的官员没一个是冤枉的,实际上却並不是那么一回事。在贾璉看来,打击贪腐不是承辉帝的目的,清理两江官员才是目的。一番雷霆手段下来,方系大本营两江,遭到了承辉帝的沉重打击。
而这,仅仅是个开始。
从贾璉的角度看,承辉帝无疑有点著急了,但是承辉帝明显是等不及了。
夏守忠到济寧之后,拿出圣旨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詔曰……。
贾璉来山东的使命结束了,承辉帝让他率神机营回京,夏守忠押送三十六名犯官隨行。这次抓了三十六个官员,承辉帝可以说是一波肥。
宣读圣旨之后,贾璉接旨,並下令神机营准备拔营回京。上书求退休的齐总兵,意外的得到了一个比较好的结果,继续留任山东总兵。新任的山东巡抚以及三司官员,都得到了皇帝的旨意,各司其职,办好差事。岳齐和京营主力留下,清缴山中教逆余部。
得到一个好结果的齐总兵,私下里求见贾璉,再三拜谢,真的给贾璉磕头三响。
回京的途中,夏守忠与贾璉同一条船,出於安全考虑,沿途绝不进城,就住在军营里。
船队过了天津后,肃杀的气氛才算有所缓和。
时间已经是十一月底了,运河上寒风刺骨,怕冷的贾璉躲在舱內,对著炉子,上面架著一壶酒,边上的小桌子摆著一迭炒生。
夏守忠坐在对面,很是殷勤的给贾璉倒酒,口中笑道:“小公爷知道为何要调回京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