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坚膝下只有一女,快四十了,已经嫁过一次人。
按道理来说,朱坚这岁数身体还行,多少能用几下子,但生孩子肯定是不行了。
多年前,姜敬祖主动给朱坚他闺女说了一门亲事,就是个小秀才罢了,三十出头,也没什么背景,属於寒门,比他闺女还小六七岁。
朱坚不想和军中的人打交道,最后也不知道怎么了,他闺女到底还是嫁了。
吴达通当时还调查过这件事,最后得知,他闺女嫁的人在姜敬祖的运作下,非但考取了进士的功名,还在东海担任了县令。
二人诞下一儿一女,女的跟男方姓,男的反而跟女方姓。
这就等於是老朱家有后了,朱坚的后人可以“再战官场”成为官宦人家。
而当初被尊称朱夫子的朱坚,说白了就是个教书先生,如今摇身一变,成了官员他爹了。
朱坚原本是没有“欲望”的,姜敬祖给了前者欲望,满足了前者的欲望。
通过这件事就可以看出姜敬祖的手段,不是用钱、用女人、用官位去收买別人,而是没有欲望便製造欲望,在满足对方欲望的过程中,让对方不知不觉上了贼船。
除此之外,姜敬祖还有一个与眾不同的特点,那就是“行善”。
之前的通判方云师,当年刚到琼南道的时候,並不受待见,吏部政绩考核都过不去,毕竟他不是“本地帮派”的成员。
还是姜敬祖找了李忠言等人说了一些好话,让本地官员照顾照顾方云师,並“分给”方云师一些政绩。
其实这已经算是提携之恩了,可姜敬祖从不提,也不求回报。
整个南地,很多官员和身居要职之人,都受过姜敬祖的恩惠。
姜敬祖却並没有对这些人伸出橄欖枝,而是一副很重江湖义气的模样告知他们,有困难,找阿祖。
久而久之的,就分成了两类人。
一类人,长时间欠著姜敬祖的人情,就总想著报答一番。
另一类人,就比如方云师这种,混不出个名堂,就想彻底投靠姜敬祖。
无论是哪一类人,当姜敬祖真的有需要並且出现在他们的眼前时,一般都会达到目的。
姜敬祖真正的高明之处在於,在出现这些人面前之前,这些人无论犯了什么罪是否倒台,都和他无关,没有任何关係。
军中很多人,都说姜敬祖这个三道军器监监正最重义气。
其实这傢伙刚出道的时候並非如此,恰恰相反,这傢伙很虚偽,虚偽到了同营的军伍都烦他,也都瞧不起他。
刚出道的时候,这傢伙张口闭口就和人家称兄道弟,一声兄弟大过天,又顺火机又顺烟,兄弟长,兄弟短,兄弟有事他不管,这就是姜敬祖年轻时候的做派,稍微年长才变得人前一张脸,人后一张脸,隨著地位不断上升,开始注重名声了。
“重名、喜权、冒功…”
吴达通说了这么多关於姜敬祖的事,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满面都是鄙夷的神情。
“凡是军中忌讳,世人不齿等事,他都做过,也一直在做。”
抬起头望著赵勛,吴达通无比正式:“保我府中无虞,你我二人联手,除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