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滑鼠。
它是一种小巧的手持设备,通过在桌面上滑动,可以精確控制屏幕上光標的移动。
用户只需轻点滑鼠上的按钮,便能轻鬆选择屏幕上的选项或对象。”
滑鼠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63年,当时美利坚施乐公司ero的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博士和他的同事比尔·英格力士共同发明了这项革命性的技术。
1968年12月9日,他们製成了世界上第一只“滑鼠”。
这款原始设备利用滑鼠移动时產生的电阻变化来控制光標的定位。
这一创新不仅丰富了计算机输入设备的选择,更为后来的作业系统引入图形用户界面gui奠定了基石。
可惜,直到1973年,施乐公司才將滑鼠应用於其改良版的alto电脑系统中。
更可惜的是,这些系统仅限於实验室內部使用,用於科研目的,並未在市场上广泛推广。
前世的歷史进程中,滑鼠的重要转折点是在1979年12月份,贾伯斯steve jobs被邀请观看alto以及运行在该系统上的软体。
贾伯斯被自己所看到的电脑技术所震撼,他意识到这些技术代表了电脑未来的发展潮流。
尤其是使用滑鼠作为指点输入设备和作业系统使用的gui。
苹果公司立即採纳了这些功能,並著手开发新型的家用电脑。
並且还高薪挖到了十几位ero公司的技术人员。
1981年,施乐公司推出了使用滑鼠,並应用gui作业系统的star8010电脑,这是大眾首次了解滑鼠,可惜由於这种电脑价格过於昂贵,销量很小。
儘管如此,滑鼠已经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並开始为人们所掌握。
1983年,苹果公司正式推出了lisa电脑,这是apple公司自己的第一台使用滑鼠的电脑,进一步把滑鼠介绍给了广大用户,让他们认识到了滑鼠的便捷之处。
紧接著,在1984年,lisa的升级產品——macintosh问世,这是apple公司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电脑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
macintosh的成功不仅为apple公司带来了丰厚的收入,也让滑鼠真正走进了千家万户。
身为美利坚的顶级精英,亚歷山大的知识面自然是极为广博的;
然而,即便是他再如何见多识广,对於当下尚未普及的实验室技术,他也是一片空白啊!
亨利所说的一切,对他来说都是全新的知识。
亨利热情洋溢地开始解释:“滑鼠的结构其实很简单,你可以想像它像一个小巧的装置,底部装有两个互相垂直的扁平圆轮,每个圆轮分別与一个机械变阻器相连。
当滑鼠在桌面上移动时,这些圆轮隨之转动,进而改变了变阻器的电阻值。
如果我们施加固定的电压,那么隨著电阻的变化,滑鼠反馈回来的电信號强度也会发生变化。
系统通过解读这些变化的信號,可以计算出滑鼠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位移,从而產生一组隨滑鼠移动而变化的动態坐標。
正是这些坐標决定了滑鼠在屏幕上所处的位置和移动情况,这样一来,它就能代替键盘的方向键,让用户能够自由地將光標定位在屏幕的任何位置……”
亚歷山大听完详细的讲解,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显然对滑鼠的用途有了初步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