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统六年(540),李爽留于谨镇守洛阳,带着属臣回到了长安。
这一次,随行的还有高欢、宇文泰和他们的家眷。
此外,李爽将羊侃、李弼、高昂,乃至是李神轨都召集了回来。
可以说,如今的长安聚集了天策府下大部分顶层的武勋。
秦王府中,正月时节,每日都在举行着宴会,召集了城中所有将位以上的武勋赴宴。
殿宇之中,充斥着喧嚣之声。
在这里,高欢与宇文泰甚至可以推杯换盏,以往的恩怨好似不存在一般。
毕竟,他们都是来自关东,与关中的武勋相比,都算是“后辈”。
李神轨更是拉着谁都要喝几杯,攀几句交情。
至于侯景,则没有与高欢这样的老兄弟在一起,而是与羊侃、高昂诉说着往日的情谊。
喧嚣之外,后府则相当的幽静。
院子中,樱花树下,随着热水倒入碗中,茶香四溢。
李爽给眼前的老者倒了一杯茶,递给了他,道:
“多年不见,先生苍老了!”
韩陵接过了茶杯,听了李爽的话,只觉欣慰。
“老夫老矣,大王却是风华正茂。可廉颇老矣,壮志依旧,大王勿虑。”
李爽一笑,微微抿了口茶。这些年,韩陵镇守成都,可谓劳苦功高。
“不瞒先生,此次本王欲将各柱国留驻长安,再变革各镇兵制,使兵将分离,先生以为如何?”
韩陵听了,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天下府兵,如今足有二十七八万,本是寓兵于农,不可使兵将久合,此乃正理。当事急而令将出,事罢则令将归,如此,方为长久。”
见李爽点了点头,韩陵又道:
“今四夷归附,可虑者唯东之高句丽、西之柔然、雪域之吐谷浑,此三者,高宝延并无将才,吐谷浑夸吕奸诈有余而勇武不足,唯阿那瓌乃为大患。”
韩陵是郁久闾阿那瓌的老对手,对其相当的重视。
“若其击败嚈哒,吞并西域,并力东向,蚕食凉州,鲸吞北地,不可不虑。”
李爽将杯中之茶都喝了下去,并没有如韩陵那般忧虑。
“阿那瓌虽为大患,可其若吞并西域,内部必然杂乱,若安心在西域当他的头兵可汗,尚可保柔然之国祚,不然,久必生变故。”
韩陵并不知道李爽的信心如何而来,不过他也不曾经欲知晓,只是问道:
“今辽东已归,天下之势,不在南国则在西域,主公意先取何地?”
李爽给了韩陵一个肯定的答复。
“当先取南国,后取西域。”
韩陵听了这话,心中一定,摸了摸自己的胡子,道:
“萧道成行典签之制,致使宗室孱弱,基业为萧衍所夺。萧衍见前朝之失,废典签而令宗室督军,却使如今诸萧并立,难得一心。此时不取,更待何时。”
韩陵的话语之中,带着一股快意。
“臣以为,襄阳之固,大江之险,并非轻易可以跨越。主公入建康而建大功,本为奇策,可一不可再。夺南国,当缓行,不可急取。”
李爽听了这话,悠悠道:
“本王还以为先生会劝本王立刻兴师,起水陆大军三十万,南下攻灭梁国。”
韩陵听了,摇了摇头,苦笑道:
“大王放心,没有人更比臣想要看到兰陵萧氏霸业不存,可臣不会因私怨而误国事。”
说着,韩陵分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