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掉库比卡?】
听到布里亚托利的催促,陈向北第一反应是有些意外。
毕竟身为一名车队经理,鼓励车手在赛道上去开斗气车,怎么看都有些倒反天罡。
但紧接着陈向北嘴角就微微上扬,内心里面甚至于浮现出一丝期待。
既然库比卡不服,那自己就把他给跑服!
或许就如同布里亚托利认定的那样,中国小子骨子里面就充斥着进攻性跟强烈胜负欲望,他不会畏惧任何的挑衅跟挑战。
相反对手越强,他越兴奋。
“奥德托,经理下达这样的指令,是不是有些过分了?”
“向北君这种情况下跟库比卡对抗,不仅仅会报废飞驰圈,甚至于还有可能引发车损。”
泽野弘树有些担忧的询问了一句,日本老一辈车手天性保守,简直就跟布里亚托利处于截然不同的两端。
在他看来,陈向北这时候去“干掉”库比卡,属于得不偿失。
“没有,很正常。”
“啊?”
泽野弘树有些意外,奥德托也站在布里亚托利那边?
“这并不是北在对抗库比卡,相反是库比卡挑衅北。”
“对方q2排名更高都不怕车损,北为什么要顾及这么多,软弱就意味着可欺!”
布里亚托利确实经常下达一些不靠谱的指令,放在外界眼中觉得很奇葩。
哪怕就是这一次,莫名其妙指使陈向北干掉库比卡,看起来也像是老流氓当街撒泼,压根不符合f1车队经理的气质。
可是奥德托却从对方看似“疯疯癫癫”的指令中,听懂了布里亚托利想要表达的意思。
用中国一句古话来形容,叫做“杀鸡儆猴!”
揭幕战过后,罗斯伯格的指责为导火索,再加上科瓦莱宁会所事件,以及各种舆论力量的推波助澜,陈向北这一站比赛仿佛负面缠身。
以至于第一节排位赛,还出现了几位车手阻挡的现象。
f1围场奉行的是弱肉强食丛林法则,意味着很多时候你可以菜,却不可以软。
菜如拉提菲,维斯塔潘跟汉密尔顿面对他都得退避三分,说不定这吊毛搞个撞车就直接影响冠军归属。
软的萨金特,都不是什么被抢线超车的问题,而是你连车都不配开!
伟人曾说过一句话,叫做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库比卡就是陈向北还击的那一拳。
要是打的强硬跟漂亮的话,围场内诸如罗斯伯格这样的指责,不说什么直接销声匿迹,至少音量会低很多。
就好比25赛季西班牙大奖赛,维斯塔潘基本上都明摆着撞车,赛后围场内车手舆论却都客客气气。
这要是换作一位软柿子车手,怕不是祖坟都得喷烂。
凶名在外再搭配上实力,确实让很多人不敢惹。
赛道上陈向北不知道p房里面的对话,他现在全部注意力从跑最快圈,转移到了防守库比卡身上。
库比卡能轻松吃到尾流拉近车距,甚至于咬住车尾做出挑衅动作,原因就在于陈向北跑飞驰圈的走线可以预判,毕竟最快过弯线路基本上就那一条。
可是一旦转换为防守跑法,陈向北就会频繁变道扰乱自己的尾流,同时不会走最佳过弯线路,让库比卡无从预判从而沦为彻底的攻防战。
感受到陈向北跑法的变化,后车库比卡面罩下那张脸庞浮现出兴奋的神情。
他其实也是充斥着“战斗欲望”的赛车狂人,之所以会遭遇车祸成为“单手车手”,就在于库比卡利用休赛期间去参与拉力赛,不让自己停歇下来。
这点跟维斯塔潘很类似,同样被赛车当做自己生命的全部。
只不过后世赛车模拟器发达,维斯塔潘已经不需要再去赛道开车保持手感,库比卡却只能通过跑不同赛事提升自己。
揭幕战冲出赛道,始终让库比卡耿耿于怀,他认为没有发挥出全部的实力。
今天陈向北应战,自己终于可以全力以赴,想到这些库比卡感觉身体血液都沸腾了起来,这才是竞技体育追求的刺激跟魅力!
所谓的最强新人,即将要成为自己的手下败将!
两辆赛车全速飞驰,引擎的轰鸣声响彻天际,前车陈向北不断打方向盘变道,试图扰乱自己赛车尾部的气流。
可是认真起来的库比卡,远比想象中要强。
巅峰状态的反应很敏锐,让他精准的捕捉到陈向北走线动向,抓住了赛车尾部的“真空”区域迅速贴近。
按照库比卡的强硬性格,再加上陈向北已经应战,这一次他没有贴着尾部跟车行驶。相反一脚地板油下去,利用赛车尾流带来的“弹弓”效应,抽头变道来到陈向北赛车右侧超车!
库比卡的整套超车动作干净利落,甚至可以用丝滑两字来形容。
维修效应带来的车速加成,注定此刻库比卡的速度要比陈向北更快,车头一点点的越过了尾翼,再到后轮,紧接着就来到了侧箱位置。
陈向北已经不需要通过后视镜,就能看到雷诺赛车的车头!
面对这种标准抽头超车进攻动作,陈向北没有像个菜鸟一样想着轰油门提速,然后再往右变道阻挡库比卡的赛车。
尾流效应注定这种“死板”的应对方式挡不住。
陈向北当机立断反打方向盘,直接不再关注右侧的超车路线,而是死守自己下一个弯道的入弯线。
t11弯是个低速急弯,车速必须降低到100km/h以下,才能顺利过弯不至于冲出赛道。
库比卡这个超车速度,不可能在入弯前完成超越并变道挡车,必然要在刹车点重刹减速,最多就是领先一个车头。
只要守住最佳走线入弯,陈向北就能利用更快的速度速度,轻松给反超回来!
事实证明,陈向北小看了库比卡。
这位有着争冠实力的波兰车手,从几岁就参与卡丁车赛事,跟汉密尔顿、罗斯伯格两位世界冠军不断交手,直至踏入f1围场,他的攻防战经验太丰富了。
库比卡压根就没想着在入弯前短直道变道阻挡,而是在领先陈向北一个车头之后,就再次往左变道两人车轮互相交叉,形成完美的“轮对轮”攻势,他同样要抢线过弯!
f1里面有条规则,那便是后车只要前鼻翼越过前车的后轮,那么入弯时候前车就必须要给后车留出足够的过弯空间,否则就会遭受到fia的处罚。
这就是为什么,观看f1比赛的时候,经常能看到处于领先地位的前车,反倒在攻防战中显得弱势主动退让。
同时这条规则,也是包括早期维斯塔潘在内,很多车手“鱼雷”开法的底气来源。
他们就吃准了前车要留出空间,选择强势晚刹车横插进入,对方要是不让车就得发生事故,还得吃国际汽联的赛后处罚。
规则本意其实是保护车手安全,不希望出现过度竞争发生的事故,结果却被利用造就相反的效果。
当然,也有些车手硬气不让,比如说巅峰期的汉密尔顿。
不就是鱼雷轮对轮,谁怕谁?
通过多次强势对撞,再加上梅奔车队的“振金”悬架,汉密尔顿为自己赢得了“黄金左前”的称号。
这也是“炮塔”时期的维斯塔潘,唯一鱼雷有点虚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