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玄奇 > 黄金家族,从西域开始崛起 > 第三百三十七章 鼎器之争,渭河决堤

第三百三十七章 鼎器之争,渭河决堤

中都大殿中,金国君臣商议完军情后,枢密使完颜襄他掏出了另一份奏报。

“陛下!长安留守府传来消息,北疆军疑似在咸阳城东的渭水河底,挖出了一尊铜鼎,声称是失传千年的大禹九鼎之一,雍州鼎。”

“什么?”

此话一出,完颜璟顿时变了脸色:“一派胡言!”

“无耻之尤!”

“千年以前的青铜器,埋在渭水之中日日受河水冲刷、泥沙侵蚀,就算真有此物,也早该锈成一堆破铜烂铁,怎会还能辨认出是雍州鼎?”

完颜襄连忙上前一步,将奏报交给太监递到完颜璟面前,语气中同样满是愤懑:“陛下明察。”

“北疆蛮夷为了造势,竟还编造谎言,说这鼎是大禹当年用首山之铜铸造,乃神仙所授之物,可保万年不朽。”

“如今重现世间,便是‘天命归北疆’的明证。”

“首山铜?神仙之物?”

完颜璟一把抓过军报,匆匆扫过几行,气得猛地将军报扔在地上,龙椅扶手被他攥得咯吱作响。

“这群北疆蛮子,竟用如此拙劣的伎俩糊弄百姓。”

“当天下人都是傻子不成?”

殿下的大臣们见状,也纷纷炸开了锅,一时间骂声四起:

“简直是无稽之谈,大禹铸鼎本就多是传说,哪来什么首山铜能万年不朽?”

“北疆军打不过便玩这些旁门左道,真是丢尽了脸!”

“就是,咱们大金占据中原这么多年,也没见过什么九鼎,他们一到关中就挖出来了,明摆着是造假。”

大殿之中骂声不断,都被北疆人的无耻给震惊到了。

很快,一名须发皆白的老臣缓缓出列,语气沉重地说道:“陛下,臣等虽知这雍州鼎定是北疆军伪造,可百姓们不知啊!”

“自古以来,百姓愚蠢不堪,哪能分辨真假?本就迷信天命、祥瑞之说。”

“关中百姓听闻此事,怕是真会以为北疆乃天命所归,到时候人心向背,对我大金固守长安愈发不利。”

此话一出,完颜璟的火气更大了。

脸色铁青地靠在龙椅上,他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

金国能统治中原,除了武力压制,也曾经有过用“天命”来巩固民心,自然知道利害。

如今北疆军抢先一步用“雍州鼎”造势,若是任由这流言扩散,关中百姓的向心力怕是真会偏向北疆。

礼部尚书出列说道:“陛下,咱们必须即刻昭告天下,戳破北疆人的谎言。”

“首山之铜不过是寻常铜矿,哪有什么千年不朽的道理?”

“再派人去关中散播消息,说那鼎是北疆军提前埋在渭水之中,故意挖出来骗人的,让百姓知晓其伪造的真相。”

“此计虽好,却未必能见效。”

另一名大臣摇头反驳:“百姓多愚昧,一旦先入为主相信了祥瑞之说,再想扭转其观念难如登天。”

“更何况关中如今被北疆人占据大半,咱们的人根本难以深入散播消息。”

户部尚书则是略带沉思说道:“陛下,既然北疆能用九鼎造势,咱们为何不能?”

“咱们大金占据中原正统之地,自然也能‘寻’到一尊九鼎。”

完颜璟微微一愣,默默的点头:“此法虽有欺瞒之嫌,却也是无奈之举。”

“北疆蛮夷首先破坏规矩,能用九鼎来糊弄百姓,咱们大金为何不能?”

“他能有雍州鼎,朕就能找到冀州鼎。”

“只要能稳住民心,守住关中,些许手段又有何妨?”

随即,完颜璟命令道:“即刻命翰林院草拟文书,痛斥北疆军伪造雍州鼎、欺瞒天下的罪行。”

“再派使者前往关中各州县,联络仍忠于大金的士绅,让他们暗中向百姓说明真相。”

“至于仿造九鼎之事,命工部即刻着手准备,能快则快。”

“臣等遵旨!”大臣们齐声应命。

在这个迷信天命的时代,一场“鼎器之争”,或许比战场上的厮杀更能影响天下局势。

……

关中的七月,天气如孩童脾性般说变就变。

昨日还晴空万里,今日便乌云密布。

李骁披着一件油布雨衣,带着亲兵踩着泥泞的道路,巡查军营各处。

“都仔细些,把防水油布再裹紧两层,边角压结实了,绝不能让火药受潮。”李骁高声喝道。

又走到士兵营房前,掀开帐篷帘角,里面虽略显拥挤,却还算干燥,士兵们正围着炭火盆取暖,烤着身上潮湿的衣服。

李骁和这些底层士兵聊着军营日常、战斗情况、将领有无克扣战功等等。

最后更是叮嘱道:“严禁喝生水,雨水、河水都得烧开了再用。”

“雨季最容易得痢疾、闹瘟疫,谁要是敢马虎,军法处置。”

一名什户连忙点头:“大都护放心,咱们都记着呢!”

“贺兰山里送来的煤焦足够多,炭火从来没断过,做饭取暖都够用。”

李骁闻言颔首,西夏的贵族田主们此刻正被押在贺兰山中,日夜不停挖煤炼焦,让北疆军在这雨季里,不愁取暖做饭之物,免去了湿木难燃的麻烦。

待巡查完军营,李骁的雨衣已湿透大半,回到金帐时,便见宣德司参军吴立震与锦衣卫万户张石头已在帐中等候。

两人皆神色凝重,见他进来,连忙起身行礼。

“七月的雨,真是说下就下。”

李骁脱下雨布,将潮湿的衣服交给亲兵去烘烤,坐在虎皮椅上,揉了揉眉心。

语气中满是无奈道:“昨天还晴朗得能看见渭水对岸的长安城,今天就成这样了。”

“火炮若是受了潮,别说攻城了,连试射都做不到。”

“渭河水涨得厉害,咱们想渡河去打长安,也得等雨停了再说。”

“最麻烦的是这潮湿天气,士兵们要是染了病,战力得折损一半。”

他顿了顿,凝重的目光看向渭河南岸:“攻打长安城,这下更麻烦了。”

张石头上前一步,躬身道:“大都护,还有个坏消息。”

“锦衣卫探得,三万金军精锐已经到了潼关,离长安城只剩下三百里路程,若是正常天气下,不出八日,便能赶到长安城外。”

如今,天降暴雨,道路泥泞,辎重难行,时间向后拖延一倍,估算十五日之内抵达长安。

但同样的,因为大雨,北疆军的行动也必须暂停。

所以,时间对双方来说都是公平的。

“这群宋军废物。”李骁忍不住骂道。

“本都还以为他们能在中原多拖几个月,没想到这么快就让金军抽出手来支援关中。”

李骁早就知道宋军会败,这不是韩侂胄一个人能撑起来的,宋国上下积弊太深,朝堂上还满是主和派拖后腿,败是必然的。

可没想到,他们连拖延金军兵力这点事都做不到。

帐内一时沉默。

张石头与吴立震都清楚,这三万金军绝非咸阳城中的民兵可比,那是常年与宋军作战的精锐步骑。

战斗力丝毫不逊于北疆军,若是让他们与长安城内的金军汇合,北疆军攻打长安的难度,将陡增数倍。

“不能让宋国就这么垮了。”

李骁手指轻轻的敲打着案几,眼神变得坚定:“宋国可以败,但不能倒。”

必须让宋国在中原继续牵制金国兵力,否则一旦金国倾举国之力进攻关中,北疆军也只能退回灵州。

历史上的北伐失败,直接原因是宋军在战场上节节败退,根本原因还是韩侂胄被杀后,主和派史弥远掌权,与金国议和,彻底断送了北伐的可能。

“韩侂胄不能死。”李骁呢喃说道。

若是史弥远那种主和派上台,宋金议和,到时候金国没了南边的顾虑,定会派更多兵力来关中。

“大都护的意思是……”张石头不明所以,韩侂胄怎么会死?

不过想到李骁之前的那些精准操作,张石头感觉李骁能看到未来,早就对李骁视若神人。

大都护说韩侂胄有危险,那就一定有。

“你立刻派人去宋国,联系韩侂胄。”

李骁下令道:“告诉他,若是不想北伐失败,就先顾好他自己,别丢了小命。”

“末将遵命。”张石头躬身领命。

随后,李骁来到关中地图前,目光看向潼关的标记,正处于黄河‘几’字型的尾巴。

是渭河与黄河的交界点,黄河由此向东,更是进入关中的门户,地形险要。

若是北疆军拿下了关中,无论如何也必须拿下潼关才行。

看着潼关的位置,李骁沉吟片刻,慢慢睁开眼,眸光中闪过一丝犀利:“传杨守敬。”

不久后,穿戴着湿漉漉的武卫军甲胄的杨守敬,将佩刀交给了门外亲卫,走进帐中:“大都护。”

李骁背对着他,凝声说道:“挑选一批善水性,且值得信赖的兵士,去一趟华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