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赠书
孙陶然是今年入学北大的一名新生。
他是以全吉林文科第四名的成绩考进来的,学的是国民经济管理。
这还是有点小难度的。
因为这年北大在吉林省文科一共招26人,而经济管理作为时下最热门的系,全国仅仅招生40人,在吉林呢,只招2个人。
而孙陶然高中所在的那个班,擬报的就有3人。
这不难理解。
中国最好大学之一最好的系,哪个学子能不心嚮往之?
带著无上光荣,孙陶然从省城来到京城,进入了北大的校园学习。
“老孙,別看书了,走了走了。”舍友喊了声孙陶然,“赶紧去前面排个好位置,今天可有不少大人物要过来露面呢!”
“大人物?”
孙陶然有些迷茫。
“对啊,都是各界名流,我听说就连江弦都要来呢。”
“江弦?!”
孙陶然一下儿来了兴趣。
虽然学的是经济,但是孙陶然心底还是相当文艺的,这年头也很流行这一套,在高中的时候,他就加入过一个才子佳人小圈子。
平日里,孙陶然在那个小圈子也是时常自詡才华横溢,很多人都说他的散文和诗歌写得如同天外飞仙,超凡脱俗。
记得当时,班上有个女同学数学等课程不太好,班里人都很担心她考大学的问题,老师就和孙陶然商量让这个女生跟他同桌,以便他隨时可以去帮助她。
那个年代重视高考是从高三开始准备的,不像后世的学生似得,恨不得进入高中的那一天就开始了高考准备倒计时。
於是在高考前的元旦,孙陶然写了一首诗词激励这个女生:
“你是我最亲密的战友,你是我最可怕的敌手,你是我最可亲的同志,你是我最默契的朋友,希望有一天,你我,能够手拉手,对人生做最后的谢幕”
嗯,这也算是这个年代特有的一种情谊,不但是好同学好朋友,还是相互支持一起奋斗的有为青年。
总之,孙陶然对文学的热爱那是渗透进骨子里的,对江弦这个名字,那更是崇拜到不能再崇拜,喜欢到不能再喜欢。
他家庭条件还不错,父母都是大学生,家里文化氛围很浓厚,也就支持孙陶然购买了很多的书籍,其中最多的就要数江弦的作品。
作为一名年轻作家,也是一名在思想上非常先锋的作家,江弦的作品对於孙陶然这样的小年轻,有著不可自拔的吸引力。
如今一听说江弦要参加此次典礼,孙陶然只觉得做梦一样幸福。
“是真的吗?”
“真的是那个江弦?”
孙陶然逮著相识不久的舍友一顿確定,生怕对方是拿他这个东北老爷们寻开心。
“千真万確,江弦就是江弦,除了写书那个,还有哪个江弦?”
“快走快走。”
孙陶然扛著板凳就跑。
嗯,这年头基本每个大学都会给学生发这么一个小板凳。
形方,色黄,高约一米,新生报到时人手一个,平日置於宿舍书桌之下,乃室外看电影、开大会必备之物,隨手携带。
最重要的一点:
毕业时交还!
飞速赶到五四体育场,这里已经是人头攒动,人手一个板凳。
孙陶然眼疾手快,带著舍友们占了个比较靠前的位置,典礼很快就开始了。
相对来说,入学典礼的气氛是很隨意的。
隨意到什么程度呢?
副校长兼教务长的同志,介绍的时候竟然忘了介绍校长丁石孙同志了!
对此,大家也只是哈哈一笑置之。
这要是换一个地方,换一个时代,恐怕必须要鸡飞狗跳。
另一个备受瞩目的自然就是知名校友江弦同志了。
还没介绍他的时候,孙陶然就注意到了这位坐在主席台上的男同志,觉得他器宇不凡,他也不太清楚江弦长什么样子,正如很多人读了那么多托尔斯泰、高尔基读了那么多巴金、茅盾.其实也不清楚这些人长什么样子。
於是孙陶然便猜测此人是江弦。
结果也正如他猜想的那样,教务长介绍这位是《人民文学主编、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江弦同志,全场立刻爆发出巨大的掌声,学生们拼命鼓掌,可见江弦在学生们心中有多受欢迎。
台上的几名老教授笑了笑,交头接耳说,“江弦同志可真是青年偶像啊。”
“毕竟他写的大部分书,都是写给青年们的嘛。”另一名老头笑了笑。
孙陶然坐在前排,是掌声的“罪魁”之一。
台上的江弦简单打了个招呼,就將重心交给了校长,由他来发言。
“同学们,欢迎来到北大。”
丁石孙拿起话筒,微笑地看著台下。
“你们从全国各地来到这里,每个人背后都有一个奋斗的故事。”
他的目光扫过全场。
“我知道,你们中有的人走了很远的路,不仅是地理上的,更是知识上的跨越。”
孙陶然不自觉地点点头,高考,这確实是在中国改变自己命运的最大机会,尤其是作为平民的孩子若想出人头地,高考几乎是唯一的机会。
他的父母就都是家里的第一代大学生,他们藉此从农村走到了省城,也是因为高考,孙陶然这才得以从省城走到了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