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张的音乐,伴随着红色与黄色交织的镜头。
多年以后,冯晓刚拍过一部电影叫《大腕》,原型就是《末代皇帝》的贝托鲁奇来拍戏的故事。
在《大腕》里头呢,有过这样一段台词:
“中国的皇宫,有两种颜色,红和黄。”
“红色的墙,金色的瓦。”
“红色代表鲜血,黄色代表金钱。”
“血和钱,这是东方人的权力观点。”
“谁能像这样展示权力呢?只有皇帝敢这么做。”
所以红与黄这两种颜色一出来,王朝的气息一下子就被渲染开。
冯晓刚这么多年在影视行业摸爬滚打,啥也懂一点儿,看到以后立马便觉得这个镜头拍的非常的漂亮,掌镜的摄影师真的是天才。
而银幕上呈现的1908年,对于这个国家来说,当然是个特别的年份,一连发生了很多历史性的事件,最重大的当然就是38岁的光绪皇帝突然离奇驾崩,而仅仅一天后,73岁的慈禧太后病逝。
正值壮年的皇帝竟走在了老太后前一天。
如此巧合在当时就引起了世人的猜测。
从那时起,就有人不断怀疑光绪可能并非正常的自然死亡。
一直到2008年,人们运用现代科技对光绪皇帝残留的一缕头发进行鉴定,这才证实,他的确是死于砒霜中毒。
虽然没有什么过硬的证据证明凶手是谁,但从行为动机来看,恐怕大家都已猜到凶手是谁了。
也是这一年,不到三岁的溥仪成为了大清帝国的新皇帝,光绪的皇后隆裕成为了太后,而溥仪的生父载沣成为了摄政王。
此时他们当然无法未卜先知意识到,这个帝国只剩下三年的寿命了。
尤其是小溥仪。
此时恐怕还不能理解皇帝到底是什么。
清朝最后这一届统治班底的成员完全是在没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懵懵懂懂被赶鸭子上架.
但电影院里的老外显然不了解这些了,津津有味儿的看着与他们迥异的另一个国家,或者说另一个王朝。
“钦奉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懿旨,摄政王载沣之子爱新觉罗溥仪,着即送往紫禁城,住在宫内教养,留在大内等候陛下决定,钦此!”
身穿铠甲的骑兵队长中气十足的念了一遍这段词。
当然了,是英文的。
冯晓刚眼尖,一下儿就认了出来这是陈皑鸽,这小子经常厮混于京城各大小圈子,走到哪儿别人都眼熟,都知道这是著名导演陈怀皑家的公子。
“呵,这小子够神气的。”
冯晓刚当然不知道,拍这段儿的时候,因为这段台词又长生僻字又多,陈皑鸽前一天晚上刚陪贝托鲁奇喝了顿酒,连夜背的台词儿,一连ng了无数次才过。
“在演什么?”
“不知道,一群人就过来接个孩子?”
“要把他送到哪里去?”
与此同时,电影院的老外们看的是一头雾水,不大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
只是觉得场景非常气派。
人、人、人
镜头上是穿着各种华丽服饰的中国面孔。
但是一点儿也不乱。
有时候人多了,镜头让人看着心烦,但是《末代皇帝》拍的就非常让人舒服,加上合适的配乐,看着非常有沉浸感,很容易沉浸在这个故事里。
剧情往前推进,溥仪被接入宫里,每个镜头都是远镜头,都是大场面。
朱红色的宫门、门外的骆驼、戴着枷锁的囚犯、雄伟的宫殿、席地而坐的僧人.
溥仪进了慈禧的宫殿。
宫殿内挤满了官员,四处充斥着沉沉的暮气。
冯晓刚一下儿想起件事。
他听海马的人给他说过,本来这个溥仪见慈禧的镜头,这场慈禧驾崩的戏,是在北影最大的摄影棚拍的。
贝导在里面弄了一堆盘龙柱,还有形态各异的十八罗汉乱七八糟的,想以此彰显慈禧所在宫殿的不凡,弄得非常魔幻,非常的西方猎奇视角。
饰演慈禧的卢燕看了说,大哥,你这咋回事啊,慈禧审美可没这么low啊,怎么可能死在这么个地方?
然后贝托鲁奇不耐烦地说:“lisa,你只是演员,我才是导演。”
卢燕是梅兰芳的义女,后来在美国做了演员,是美国的知名华裔女演员,是奥斯卡金像奖终身评委,在李翰祥的《倾国倾城》和《瀛台泣血》中演过慈禧,93年出演过王颖的《喜福会》,后来点拨过章子怡演《梅兰芳》,在《色戒》里教汤唯怎么吃鹅掌.
结果被贝托鲁奇顶的一句话说不出来。
然后就在所有人皱着眉头,准备顺从贝托鲁奇的猎奇视角时,江弦站了出来。
他都没跟卢燕语气那么客气,劈头盖脸就给贝托鲁奇一顿骂。
最后贝托鲁奇竟然非常顺从的把这些盘龙柱和布景撤掉了!
当时著名的文物专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朱家溍还特别在《文汇报》上发文说了这件事,说他去探班的时候,也被摄影棚里这布景吓了一跳,说多亏有江弦在阻止了这破坏性的一幕,说他从专家学者的角度非常认可江弦的观点,觉得这一幕实在是太过于魔幻,电影是在创作,可也不能太离谱,有些布景过于夸张,实在无法理解。
当然了,魔幻性的场景被撤掉了,可镜头当中的这一幕,依旧冲击性十足。
“我的天,这个女人的衣服也太华丽了!”老外们惊呼一声。
慈禧身上的那件儿衣服实在是太吸引眼球了。
这件儿戏服多达50磅重,所有刺绣都由蜡雕刻,然后铸铝,最后再镀金。
除此之外,慈禧被盘起来的头发也让老外们忍不住的讨论。
“天呐,她的头发是怎么弄成这样的。”
“她的头不会累么?”
“这也太华丽了,他们的统治者真的很懂艺术,一切都那么精细。”
“那个大锅里是趴着一只乌龟么?”
老外们就算不大明白,也依旧津津有味儿的看着。
别说老外了,这一幕幕慈禧的镜头,就连冯晓刚看着也觉得十足的震撼。
当然了,这份震撼也不是那么轻易来的,据说卢燕拍完这场戏就被累的住院了。
镜头里,慈禧说了会儿台词就挂了,太监一脸悲痛的上来,塞一颗夜明珠到她嘴里,然后用白纱给她遮住脸。
小溥仪一脸懵的看着,表情正如银幕前的观众。
呃,这个小溥仪,或者说这个幼年溥仪扮演者,其实还真是个四五岁的小孩儿,叫理查德.吴,是个美籍华裔的小演员,长大以后就没当演员了,从事健康医疗行业。
这个小演员因为太小了,所以很不好对付,贝托鲁奇每次让他做啥,他偏不做。
为了“引诱”他演戏,贝导只好不断用脖子上的取景器讨好他。
每次拍完戏,都让他玩那个。
听说在登基大典的镜头里,这孩子怎么都不配合,搞得贝导头都大了,最后是把他妈叫来,让他妈站在斯坦尼康边上,一步一步哄着他,才把登基大典拍完。
这些银幕前的观众当然不知道了,只顾着目不转睛的看溥仪登基的这场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