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神容易送神难】
上官阳和杨法两人闻言,表情瞬间就难看到了极点。
只因秦峰这七个字,完美道出了金山和北朔两镇,如今最大的一个痛点。
前年,也就是摩敖历134年,五月份陲山裂变,大夏成了最终赢家,携四镇之威,强硬促成了九镇结盟,并于同年的六月初三,在陲山镇城正式敲定了盟约。
盟约里最重要的五条,分别是共奉盟主、旌旗同舟、强人强军、共御外藩、盟誓永固。
当时五镇之所以答应签订盟约,一是忌惮彼时大夏之势;二则因盟约条款,着实算不上太过分,甚至从长远角度看,都对五镇有利。
可如今回头一看,尽都是坑!
比如第一条共奉盟主,里面有一句,涉外域诸事,凡盟主号令,八镇必须听从,这看似合理,可根本就没把涉外域诸事的具体标准给定下来,近两年来,大夏时不时就借着这个由头,对五镇事务指手画脚;
再比如第三条强人强军,为增强九镇整体实力,大夏共提了两项具体举措,一是资源地共享,凡持联盟令牌的高级狩猎队,尽可自由出入各镇资源地;二是大夏在所有镇城开设万宝分楼,将大夏产出的高品质修炼资源拿出来,与南麓万民共享。
这两条按说是没什么问题了,可错就错在,当初没有对各镇高级狩猎队的数量,做出明确的限制。
头一个月大夏还不算过分,共计只颁发了900枚联盟狩令,九镇各分100枚,相当于每个镇都只有100支高级狩猎队,可以不受地域限制的自由采集狩猎勘探。
可到了第二个月,大夏突然以盟主名义,对联盟的高级狩猎队提出了两项明确标准,一是人数必须要在20个以上,二是队员修为最低要有御寒级。
这两项标准,其实也不算多过分,加上确实能提高产出,减少人员伤亡率,而且五镇基本都能做到,虽心中颇有微词,但最终还是接受了。
可万万没想到,制定标准,还只是大夏的先手。
一到第三个月,后手就来了。
大夏突然开始大量增发联盟狩令了,且同时宣布只要满足这两项标准的狩猎队,都能自由申请。
各镇的高级狩猎队,当然不可能只有100支,之前的各镇100枚狩令,本就是供小于求的,所以大夏一宣布这个消息,五镇下面的高级狩猎队,立刻开始大批量的按标准重组,然后去申请联盟狩令。
出现这样的现象,一点都不奇怪。
持联盟狩令,能自由出入南麓所有资源地的队伍,跟只能在一个固定区域活动的队伍,两者的日常狩猎采集乃至是勘探的收益,简直就是天差地别。
本来最初下发的100枚联盟狩令,在各个镇城就被抢破了头,最早一批拿到手的,基本都是关系户和实力强的狩猎队,那些没拿到的,心里本来就憋着气。
所以大夏要增发联盟狩令的消息一传开,下面人的心情,可想而知。
各镇高层,其实这个时候已经就觉察到不对劲了,大夏东出已经四年多了,尤其鸿门开埠以后,各镇对大夏的实力,基本也了解的差不多了。
他们都清楚,要是联盟狩令不做数量限制,最后五镇必然要吃大亏,所以五镇联合起来提出反对,要求限制联盟狩令的增发数量,且后续增发的都要均分。
陷阱在这,就出现了!
“当初签订盟约时说的很清楚,开放南麓资源地,是为强人强军,提升九镇整体实力,现在盟主增发狩令就是为达成这个目标,申请狩令的标准,对包括大夏在内的九个镇,全都一视同仁,有何不妥?你们的意思是,大夏实力太强,所以必须要迁就你们?
本司丞话就放在这里,要么就一块狩令都不增发,继续维持原状,要么就全部放开,你们自己选吧!”
这是当时夏川的原话,而且这番话,不到三天,就在整个南麓地界传开了。
瞬间五镇沸腾,群情激奋,五镇领主及高层,面对汹汹民意,如何还敢继续反对?
于是乎,联盟狩令的无限制增发,就开始了。
自此,五镇的噩梦算是彻底开始了。
仅前年的年底,联盟狩令就增发到了总数3000枚,北方三镇加阳瞿、龙谷,各只有200枚出头;陲山、江夏、幕阴三镇各有300多枚;余下的1000多枚狩令,全都在大夏一家。
而截止到本月,联盟狩令总数已经超过了6000枚,大夏一家直接占了超过半数,再结合五镇最新得到的消息,幕阴三镇早就暗中并入大夏,如此把三家的狩令算上,也就是说,大夏手握狩令的队伍,实际已经占了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
狩令只是手段,关键是那些手握狩令的队伍,可以随意进出各镇下属的所有资源地采集狩猎,于是乎,大批寒兽灵植以及各式各样的珍贵资源,就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流入大夏。
五镇当然也受益了,可他们各自麾下那三百多支高级小队,如何能跟大夏比?
得益于这些不断增发的狩令,近两年大夏的新物产层出不穷,新型的修炼资源,一桩接着一桩在万宝楼上架,发展速度可谓是一日千里。
五镇虽有长进,可跟大夏,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再说万宝分楼,当初五镇领主想的是,待自家镇城开设了万宝分楼,就能直接买到大夏的修炼资源,省了去鸿门城的功夫,既减少了商会的运输成本,又能避免人口向外流失。
可结果,各镇城的万宝分楼居然只做散人的生意。
换言之,商会的生意还是要继续在鸿门城,而镇城的万宝分楼,只接待个人,稍微珍贵点的修炼资源,还是限量供应的。
最毒的是,大夏将鸿门城万宝楼总部的物资价格,设置的比各个镇城便宜了两成。
所以无论是减低成本,还是减少人口流失,这两个如意算盘,五镇都没有打成功。
相反,大夏这两年借着万宝分楼,不断对五个镇城进行渗透甚至是策反,五镇可谓不胜其烦。
当然,他们中间也做出了很多应对的举措,可最终都无一例外,全都败在了大夏恐怖的财力与物力之下。
最后没办法,他们只能再次叫停了万宝分楼。
还别说,大夏真顺应了五大领主的要求,直接就关停了五个镇的万宝楼。
可结果就跟增发联盟狩令时的情况一样,五镇霎时民怨沸腾,有的跑去鸿门城定居,有的索性就直接转投大夏,五镇高层见状立刻就慌了神。
于是乎,才关停了十天的万宝分楼,又在五镇领主的要求下,重新开起来了。
仅共奉盟主,强人强军这两项盟约条款,就已经让五镇如此焦头烂额,而当初盟约里的其余细节条款,上上下下加起来一共有数十条。
在大夏借着联盟名义,不断采取咄咄逼人攻势的情况下,五镇这两年的处境,可想而知。
但话说回来,当初的盟约条款里,最毒的,还要数第二条旌旗同舟,跟第四条共御外藩。
这两个条款是配套进行的,第二条的具体内容是各镇出御寒级,共同组建盟军;第四条的具体内容,则是将北朔东川辖区,和金山的阴鹤谷辖区划出,定为联盟共治之地,交由盟军驻扎,因这两个区域,分别是陈仓和蔡丘两藩来南麓地界的出入口。
前年刚开始的时候,盟军总共只有三万,大夏出了三分之一,也就是一万人;北方三镇每家三千多人,共计出了一万;最后一万,剩下五镇各出两千。
按这样的组建方式,大夏士卒虽占了盟军多数,但还不足以形成压倒性的优势,所以五镇没当回事。
可从去年四月开始,情况就变了!
原因还是出在蔡丘和陈仓身上的,两藩在得知了九镇联盟的情况后,于去年四月,各派了十五名显阳级南下过来,用意自是不必多说的。
问题是,东川和阴鹤谷两大辖区,已经是联盟共治的区域了,那么多显阳级大张旗鼓的过来,第一时间就被两边的联军给觉察到了。
九镇成立联盟的原因,就是要抵御外藩入侵,怎么可能会放任两藩那么多显阳级进来?
晋阳城盟军大都督向覆海,东川城盟军大都督穆龙河各率麾下一万五千盟军,直接堵住了两藩来人。
双方直接动了手,两藩来的虽然都是显阳级强者,但毕竟都只来了十五个,就是普普通通的一万五千御寒级大军,他们也不可能打的过,何况大夏还给盟军配备了神机弩和金身丹这两件大杀器。
两个区域的战况惊人的相似,都是以两成左右的伤亡代价,重创了两藩五名以上显阳级。
事实上,若非杨尊和上官阳收到消息,及时过去劝阻双方罢手,最后两藩的显阳级,大概率会有人丧命。
双方当时虽然停了手,但也算是彻底结下了梁子。
两藩的显阳级,各个都是眼高于顶的存在,本就看不起南麓九镇中人,吃了这么大的亏,自是不肯善罢甘休的;杨尊和上官阳大老远跑过来,不是帮忙而是劝和,违背当初签订联盟的条约,大夏后续的反应,就更别说了。
还别说,救走两藩显阳级后,杨尊和上官阳两人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内心都是比较忐忑的,毕竟是自己违约在先,担心夏鸿会借此发难。
可一连等了两三天,大夏也没有任何举措,两人以为夏鸿是怕了陈仓蔡丘,渐渐也就没那么忐忑了。
但随着这件事在南麓地界迅速流传开来,且不断发酵过后,情况就完全变了。
北朔和金山两镇违背联盟宗旨的行为,各家高层作何想暂且不提,民间几乎无一例外,全是骂声,指责两镇领主,胳膊肘都往外拐。
民间舆论舆论,大夏的手段,紧随而至!
夏川没有去追究两藩显阳级的事,而是直接以盟主夏鸿的名义,在陲山镇城召集五镇领主过来,以这场大战为理由,提出藩镇势大,联盟必须扩军,而且要在东川和晋阳两城继续增兵,防止后续再发生这类事。
五镇当然不愿意,尤其是经了前面一年时间,发现自家送去盟军的御寒级士卒,有不少被大夏策反,开始将家人带离镇城,他们更不敢继续派人了。
可再不愿意,也架不住大夏此刻提出增兵的时机,实在是恰到好处,杨尊和上官阳两人心中本就有鬼,正值民怨沸腾之际,两人甚至都不敢提出拒绝;晋阳是金山镇的,东川是北朔镇的,跟武川、阳瞿、龙谷三家本来就没关系,三镇自然也没有提出反对的必要。
所以面对夏川提出增兵的需求,五家最后的态度都很明确,不反对,但出人是不可能的,也没法出人了。
出乎意料的是,夏川没有继续跟他们纠缠,表示五镇既然出不了人,那这次增兵,就由大夏、江夏、幕阴和陲山四镇来。
同年六月,大夏增兵两千,五镇无所谓;
八月,大夏增兵两千,五镇依旧无所谓;
十月,大夏又增兵五千,五镇领主已经开始觉得有点不对劲了,但也没有去叫停;
十二月,大夏再度增兵三千,算出盟军在两地的总兵力高达42000人,而大夏已经占了快30000,五镇领主这才猛然惊醒过来,大夏正借着扩充盟军的名义,行鸠占鹊巢之事,五家立刻慌忙的联合起来,试图叫停大夏的增兵行为。
然而,这个时候才反应过来,早已为时过晚!
夏川去年十二月,假意答应了他们,可从今年的年初开始,大夏通过联盟狩令的方式,依旧在不断的往两地增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