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玄奇 >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 第379章 秦以白起对赵括,我汉为何不能替换掉敌国的廉颇?

第379章 秦以白起对赵括,我汉为何不能替换掉敌国的廉颇?

“吕公在吴国位高权重,干虽在江北,亦久闻大名。”

“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吕壹不动声色,沉声道:

“……先生过誉了。”

“吕某不过吴王麾下一介臣子,安敢当‘位高权重’四字?”

蒋干轻声一笑:

“……吕公过谦了。”

“吴国上下谁人不知,吕公乃吴王心腹,掌机密要务。”

“连陆伯言、顾元叹等重臣,亦需看吕公脸色行事。”

听到陆逊之名,吕壹眼中闪过一丝阴霾,但很快恢复如常。

“先生此来,究竟所为何事?”

“莫不是……”

他声音渐冷,“来做说客的?”

蒋干摇了摇头,笑道:

“非也。”

“干此来,实为吕公前程计。”

“前程?”

吕壹眉梢一扬,“吕某前程自有吴王定夺,何劳先生费心?”

蒋干不疾不徐道:

“吕公可知,如今吴国能动员多少兵马?”

吕壹面色微变,厉声道:

“此乃军国机密,先生问此作甚?”

“即便举国动员,至多不过十五六万众。”

蒋干自问自答,“而汉军在长江沿线,已有二十万之众。”

“以十万当二十万,吴军如何抵挡?”

吕壹冷哼一声:

“……先生此言差矣。”

“陆伯言在濡须口屡破汉军,汉军主帅陈元龙束手无策,此事天下皆知。”

“吴国虽小,将士用命,岂是数量可论胜负?”

蒋干闻言大笑,笑声中却无半点欢愉:

“一时小胜,何足以论成败?”

“吕公岂不闻‘小敌之坚,大敌之擒’?”

“今我主刘玄德三兴汉室,承继大统。”

“据中国之地以临万邦,乃天命所归。”

“而吴主不识时务,不知天命,僭越称王,岂不是逆天而为?”

“岂不闻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乎?”

一席话说得吕壹默然。

他虽为吴臣,心中却明白蒋干所言非虚。

汉国地大物博,兵多将广,长久相持,吴国确实难以支撑。

见吕壹神色动摇,蒋干趁热打铁:

“……容干为吕公分析一二。”

“即便吴军侥幸胜了汉军,也不过是击退而已。”

“汉军只要再休养个三五年,又可再起二十万大军南下。”

“而吴国举国之力,能支撑几年?”

“更遑论吴军要彻底战胜汉军,难如登天。”

吕壹眉头紧锁,手中茶盏不知不觉已倾斜,茶水溅在袍袖上亦浑然不觉。

蒋干压低声音:

“再者,若吴军真能取胜,陆伯言必以为贵。”

“干闻陆逊对吕公颇有不满,曾多次在吴王面前进言,言吕公专权误国。”

“倘使他得势,试问明公当如何自处?”

此言一出,吕壹如遭雷击,面色霎时惨白。

他与陆逊素有嫌隙,若陆逊因战功而更得孙权信任,自己处境确实危险。

思及此,他额上冷汗涔涔,官袍后背已然湿透。

蒋干察言观色,知已击中要害,便缓声道:

“……吕公勿忧。”

“干此来,正是为解吕公之忧。”

吕壹强自镇定,声音却微微发颤:

“先生此言何意?”

蒋干从袖中取出一封密函,推到吕壹面前:

“陈征南有言,若吕公愿为内应,助汉军破吴。”

“不仅既往不咎,更将封吕公为列侯,食邑千户,保吕公世代富贵。”

吕壹盯着那封密函,手指不自觉地颤抖。

他深知这是叛国之举,但蒋干所言又句句属实——

吴国难敌汉军,陆逊得势自己必遭殃。

“吕公。”

蒋干声音如蛊,“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吴国气数将尽,吕公何必与之同归于尽?”

窗外,暮色渐沉。

一只乌鸦落在院中老树上,发出刺耳的鸣叫。

吕壹抬头望向窗外,又低头看看那封密函。

终于,缓缓伸出了手。

书房内烛火摇曳。

吕壹命人紧闭门窗,只留下心腹侍从在外把守。

他亲自为蒋干斟上一杯江东春酿,琥珀色的酒液在烛光下泛着诱人的光泽。

“子翼先生。”

吕壹压低声音,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既言合作,不知汉军欲使吕某如何配合?”

蒋干举杯轻抿,酒液沾湿唇须却不急着擦拭,只是意味深长地笑道:

“吕公快人快语,干亦不绕弯子。”

“如今陆伯言把持长江沿线防务,深沟高垒,令我征南将军陈元龙寝食难安。”

吕壹眉头微蹙:

“陆逊确为吴国柱石,自吕蒙死后,吴王以托国之重,将全国兵马尽付其手。”

“若要吴王替换掉陆逊……”

“唉,难呐。”他摇了摇头,“难如登天。”

“非也非也。”

蒋干放下酒杯,身体微微前倾。

“吴王孙权,外示宽宏,内实多疑。”

“陆逊手握重兵,岂能不令其忌惮?”

“干观孙权近日所为,虽表面信任陆逊,实则已暗遣心腹监视军中动向。”

吕壹眼中精光一闪。

方想起近日孙权确实多次私下询问陆逊军务细节,不由对蒋干的洞察力暗自佩服。

蒋干见吕壹神色变化,知他已入彀中,便继续道:

“依干之见,此事可分三步而行。”

“其一,先在民间散布流言,言陆逊拥兵自重,意图不轨。”

“流言?”

吕壹捻须沉思,“建业城内耳目众多,流言一起,必会传入宫中。”

“正是此理。”

蒋干抚掌轻笑,“待风声渐起,吕公便可向吴王进言,言民间有此议论。”

“孙权必不信,但为安朝野之心,定会命吕公调查此事。”

吕壹眼中闪过一丝明悟:

“明白了,届时陈征南那边也会……”

“不错,征南将军自会配合。”

蒋干有条不紊地说道:

“我军已在江北捕获几名吴军细作,届时他们会‘招供’陆逊与我军暗通款曲。”

“吕公只需在调查时稍加……润色,回报吴王,何愁孙权不生疑?”

烛火噼啪作响,映得两人面庞忽明忽暗。

吕壹盯着那封密信,喉结上下滚动。

他深知此计若成,陆逊必倒,而自己将立下不世之功。

但若是败露,必招来杀身灭族之祸。

蒋干似看穿他心思,缓声道:

“……吕公勿忧。”

“陆逊一去,吴军余众皆土鸡瓦犬,不足为虑。”

“我汉军便可长驱直入,渡过长江,横扫吴地。”

“到那时候……”

他声音压低,却字字如锤,“吕公便是灭吴第一功臣,封侯拜相,指日可待。”

吕壹呼吸急促起来,眼前仿佛已看到自己身着汉室朝服,位列九卿的辉煌景象。

“当今圣上待功臣如何,陈征南便是明证。”

蒋干继续加码,“陈元龙坐拥淮南,兵精粮足。”

“朝中多有弹劾之人,可陛下非但不疑,反委以征南重任,都督诸军事。”

“此等胸襟,岂是孙权小儿可比?”

这番话彻底击中了吕壹的软肋。

他在吴国虽居高位,却日日如履薄冰。

既要讨好孙权,又要提防陆逊等宿将排挤。

若能转投汉室,那也是不妄祖上世食汉禄,对得起列祖列宗了。

思及此,吕壹忽地起身,执蒋干之手,激动道:

“明公之言,使壹如拨云见日,茅塞顿开!”

“汉室正统,天命所归,壹愿效犬马之劳!”

蒋干大笑,声震屋瓦:

“好!好!!”

“得吕公相助,何愁大事不成?”

他从怀中取出一块玉佩,一分为二。

“此玉为信,他日吕公遣心腹持此玉至江北,我军必全力配合。”

吕壹郑重接过半块玉佩,只觉入手温润,却重若千钧。

他忽然想起一事:

“流言之事,当从何处着手?”

蒋干早有准备:

“城南有家‘醉仙楼’,掌柜乃我军细作。”

“三日后,那里会有人谈论陆逊在军中安插亲信、排除异己之事。”

“吕公只需命人暗中推波助澜即可。”

“善!”

吕壹抚掌赞叹,“壹在御史台有亲信数人,最善捕风捉影。”

“待流言一起,便让他们上奏弹劾陆逊专权,必能引起吴王重视。”

两人又密议良久,直至更深夜静。

蒋干起身告辞时,窗外已现晓星。

“干便在江北静候佳音了。”

蒋干拱手作别,眼中精光闪烁,

“望吕公勿负今日之约。”

吕壹肃然还礼:

“壹既已决意归汉,必竭心尽力。”

“请转告征南将军与陛下,静待吕某的好消息罢。”

蒋干披上斗篷,悄然隐入夜色。

吕壹独立庭中,仰望渐白的天际,心中既兴奋又忐忑。

他知道,自己今日之举,要么名垂青史,要么……万劫不复。

……

建业城南的醉仙楼,历来是吴地商旅云集、消息灵通之地。

这日晌午,楼内觥筹交错,热闹非凡。

靠窗一桌坐着几个衣着华贵的商贾,正高声谈论江北战事。

“诸位可曾听闻?”

一个蓄着短须的中年商人压低声音,却故意让周围人都能听见。

“陆伯言在濡须口大营,已私自更换了三十余名将领,全换上自家亲信。”

邻桌几个年轻士子闻言变色。

其中一人拍案而起:

“荒谬!陆将军忠心为国,岂会行此不义之事?”

短须商人冷笑:

“小郎君久居建业,怎知前线实情?”

“我等刚从芜湖而来,亲眼所见岂能有假?”

他身旁几个同伴纷纷附和,言之凿凿地描述陆逊如何排除异己。

酒楼角落,一个头戴斗笠的渔夫悄悄竖起耳朵。

他是吕壹派来监视的眼线,见计划顺利展开,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陆将军用兵如神,若无绝对信任的部将,如何能屡破汉军?”

士子中有人反驳。

“正是!”

另一人接口,“若无陆将军,汉军早已渡江!”

“尔等在此诋毁功臣,是何居心?”

商贾中一个满脸横肉的胖子突然拍桌:

“尔等书生懂得什么!”

“我表兄在军中任校尉,亲口告知陆逊截留粮饷,私养死士。”

“前线将士敢怒而不敢言!”

“胡说八道!”

士子们怒目而视。

双方争执愈烈,引得全酒楼客人都侧目而视。

那短须商人见火候已到,故作叹息:

“诸位不信也罢。只是……”

他环顾四周,压低声音道:

“听闻陆逊已与汉军密使暗通款曲,欲以长江天险为筹码,换取汉室封侯之赏。”

此言一出,满座哗然。

原本坚定支持陆逊的人也开始动摇——毕竟三人成虎,众口铄金。

不出三日,这则谣言如同瘟疫般在建业城蔓延开来。

清晨的鱼市上,两个鱼贩一边剖鱼一边闲聊。

“听说了吗?陆将军在军中自称’神君’,连吴王的诏令都敢违抗。”

“何止呀!我隔壁王婆的女婿在军中当差。”

“说陆逊帐前立着九旒旗,比吴王的还多两旒呢!”

午后的绸缎庄里,几个富商妻妾挑选布料时也在窃窃私语。

“我家老爷说,陆逊夫人上月偷偷去了江北,带回一车汉锦。”

“哟,真有此事呐?陆伯言此人看着人挺老实,不想也是个贪官儿。”

“嘿!难怪前线总打胜仗,怕不是和汉军商量好的吧?”

这些添油加醋的流言,最终连街头玩耍的孩童都能唱上几句。

谣言很快传入宫中。

这日朝会,御史中丞张韬突然出列,手持玉笏高声奏道:

“臣闻陆逊在外专权跋扈,民间议论纷纷。”

“为社稷计,请大王明察此事!”

朝堂上一片哗然。

老臣张昭厉声呵斥:

“荒谬!伯言忠心耿耿,岂容污蔑!”

张韬不慌不忙:

“下官有商旅十七人联名作证,皆言陆逊擅自更易将校,截留粮饷。”

“若张公不信,可遣人至市井查访。”

孙权端坐王位,面色阴晴不定。

他挥手制止争论:

“此事容后再议。”

退朝后,孙权独留吕壹入偏殿议事。

“吕卿,近日市井流言,卿可有所耳闻?”

吕壹躬身道:

“……臣确有所闻。”

“不仅市井小民,就连朝中不少官员都在私下议论。”

孙权眉头紧锁:

“卿以为,伯言当真会……拥兵自重?”

吕壹不直接回答,反而问道:

“大王可知建业现有多少兵马?”

“禁军两万,加上城防,约三万之数。”

“陆逊手中呢?”

孙权沉默片刻:

“十五万有余。”

吕壹向前一步,声音压低:

“大王试想,若陆逊真有异心,率军回师建业……”

他故意留白,观察孙权反应。

孙权额头渗出细密汗珠,但仍强作镇定:

“伯言随孤多年,忠心可鉴。”

“断不会做那卖主求荣之辈!”

吕壹长长一叹:

“臣非疑陆逊。”

“只是……”

他话锋一转,抬眼直视孙权,“如今天下大势,明眼人都看得出齐强吴弱。”

“朝中不少人心怀二志,想着在齐军渡江后换个主子继续做官。”

“可大王您若败了……唉。”

“如何?”孙权声音微颤。

“将何以自处?”

吕壹一字一顿,“陆逊手握重兵,正是齐军要极力拉拢之人。”

“若他以大王为筹码,向刘备讨个高价,刘备焉能不以之为厚。”

吕壹说的是事实。

一般来讲,敌国将领如果是手握重兵投降的话,都能得到优待。

比如章邯投降时,就直接封了雍王。

张鲁投降时,也因为表现的不错,留了财物给曹操。

直接担任了镇南将军,甚至封了县侯。

还跟曹家联姻了。

并且,曹操还允许张鲁随意在自己的领地范围内传教。

这便是政治。

不过之前你们厮杀的有多么惨烈。

只要你是“带资来投”,国家肯定优待你。

因为你必须给天下人做表率,

凡是手握兵权的投靠我,我肯定对你好。

为的就是防止将来遭到别人的顽劣抵抗,尽量减少己方损失。

听完吕壹的分析,孙权猛地站起。

案上茶盏被衣袖带翻,茶水在竹简上洇开一片暗色。

他背对吕壹,望向窗外良久,终于开口:

“卿可密查此事。”

“但切记……”

他转身时眼中寒光闪烁,”勿令伯言知晓。”

吕壹深深拜伏:

“臣领命。”

低头瞬间,吕壹嘴角勾起一抹得逞的冷笑。

走出宫门,吕壹望向江北方向,心中暗道:

“子翼兄,第一步已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