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认识不到呢,一辈子大概也就只能一直做一个失败者了。除非会投胎,除非运气好,否则別无他法。
李元压下奏摺,派人去请贾璉过来,拿出另外一份奏本给贾璉看。
“龙禁尉从东华国发回来的消息,先生看看吧。”李元说话时一脸的苦笑。
贾璉不动声色的接过奏本看完后,长嘆一声道:“东华王確实敢想敢干。”
奏本上写的內容很简单,李亨在东华国周边到处伸手,不但介入了墨西哥独立战爭,还介入了秘鲁的独立战爭。
之所以介入这两个国家,无非是一个有大量的银矿,一个有铜矿。李亨现在要搞一个三国同盟,任何一个国家遭遇外敌,三方都要出兵。
说实话,这个同盟一旦搞成了,等於贾家和薛家都被拉下水。一旦三国有事,贾家和薛家的压力就大了。李亨凭藉这个三国同盟,凭藉东华王的大义名分,反过来可以拿捏贾家和薛家在东华国的割据势力。
“天高皇帝远,李亨这么干,別的国家肯定认为是朕与內阁的授意。如果真的打起来了,朝廷也不能袖手旁观。朕也很为难,母后那边每次过去,都会抹眼泪想老三。”李元確实很为难,毕竟这是亲弟第,但是也不能让李亨把国家拖下水。
贾璉犹豫了一番才道:“让东华王出钱多买点装备吧,新式巡洋舰也买他几艘。”
李元快速的在心里算了一笔帐,东华国的税是收不到的,官营的军工集团倒是每年上缴四成利润。去年上缴的不多,二千万元。
“嗯,也只能如此了,朝廷不要出声。海军先把舰队开过去,顺便护送商船,先生看著办吧。內帑这边,提货的时候先垫上款子。”
李元是真大方,毕竟要做给臣子们看的嘛,兄友弟恭哦,你们都看见了。
贾璉笑道:“如此,微臣替军工集团谢过陛下的大单子。”
李元满意的点点头,摆摆手:“分內之事,虽然是官营企业,没道理为了朕的家事垫付款项。”
真是好名声全都占了,里子也一点都不耽误。
说到挣钱这个事情呢,海军意见很大,造船厂每年就那么点產能,海军还没落下几艘新式巡洋舰呢,就都卖给奥斯曼了。
今年的產能因为这个事情,海军想拿到新式战舰又没可能了,只能继续用老式的战舰,无非是换了舰炮。
至於民间的船厂,造的出来也没胆子造,难不成你还要造反不成?
更何况,民间的船厂,弄不到新式舰炮。真正卡產能的还是炮。
贾璉这边先与內阁诸公沟通一番,达成一致之后才下发指令。
程序是必须要走的,不走程序就是在绕过体制,没人能绕过体制,皇帝都不行,否则就是君臣对时的大场面,嘉靖表示没人比我更懂。
东华国北部省,贾芝真实的感受到了李亨乱搞造成的压力。美国方面多次派人来找李亨谈判,他都不见人,继续搞事情。
现阶段北美中部地区,经常出现武装摩擦。李亨摆明了要跟美国在美洲较劲,並且把所有人都拉下水。
北部省这边压力无疑更大一些,原因就是因为更靠近五大湖地区,这里是美国的工业核心地带。
上次密苏里河畔的衝突过去几年时间后,美国方面不断的加强这一带的军事力量,修了一堆军事堡垒,並且派了驻军。
贾芝版本的北约,在东华国范围內与美国爆发的衝突频次最高。每年至少互相开火三十次以上。
就因为这个破事,贾芝一方面派人去见李亨,请他克制一点,不要太过向东发展,免得太过刺激美国。一方面只能调遣精锐,长期驻扎在土著区,帮著他们盯著美国方面,有事没事的还要帮土著出头。
北部省还有另外一个方面的压力,那就是来自北方的加拿大,说起来那边与北部省的关係也不好,没事也互相放几枪的。
这是非常无奈的事情,毕竟拉起了北约。贾芝可以约束移民,但无法真正约束土著。
这帮土著有北约撑腰之后,做事越来越过分了,经常主动找白皮报仇。
无奈的贾芝只能写信回家求助,薛蟠这个舅舅是真给力,一口气运来了五十船军火,可惜没有机枪和大炮。步枪、子弹、手榴弹、炸药运来很多,不是薛蟠不想帮忙,实在是机枪和大炮有钱都买不到,这属於一级管制武器。
五十船军火也是要给钱的,贾还要与薛方分摊,否则財政压力太大,就算只收本钱也架不住。
又到年底了,贾芝上了火车,前往平远城年终总结会议。
途径新金山城的时候,头髮已经全白的薛方上了车,见了贾芝忍不住吐槽:“首相大人爱子之心,我悲羡慕的紧。贾大人能不能给令尊写信,放开一级管制武器的销售?”
这个事情是这样的,只有贾芝拿到了重机枪、迫击炮、75架退炮,其他势力是没有的。
这样一来,贾芝的北部省不免鹤立鸡群了,战斗力提升了好几个档次。
贾芝拿出预先准备的说辞道:“信可以写,能不能通过,真不敢保证。舅舅那边运来的五十船军火,已经送三十船过来了,你记得接收。”
薛方这才舒服了很多,脸上的皱纹也舒展了,低声道:“东华王那边怨气更重,你得提前想好说辞,免得到时候下不来台。”
贾芝冷笑道:“他的人向东挺近时,徵求过你我的意见么?他搞三国同盟,问过你我么?我给他解释?可笑。”
这话贾芝敢说,薛方是没那么硬的底气。毕竟有个首辅亲爹,在东华国確实高人一等,直接过来就是北部省的巡抚,东华王那边完全可以不买帐。薛方就没那么硬气了,別看他才是最早到东华发展的,但身份低,在本土就是个落地秀才,是个商人。
商人在国內地位低下,这些年虽然好转,但朝廷对於商人还是很警惕的,但凡越界了,该收拾那是一点都不手软。
说起来,沿海各省的商人,都有扶持政坛代言人,这些人的仕途,绝大多数都不乐观。
只能说,自古以来,农耕文明都非常的警惕商人。不事生產的一群人,却能很有钱,你是皇帝也提防一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