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掌握一切,就必须先遗忘所有旧有技艺,化作无形,如水般在各流派之间流动,最终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荷斯剑圣们的理念。
“好家伙。”
当达克乌斯踏入侧厅、目光落到那些陈列物上时,忍不住轻声感叹了一句,语气里满是诧异与佩服,就像看到一屋子稀世珍宝的盗墓贼,又或者发现藏宝图上的标记就在脚下。
按跑团的说法,一柄荷斯巨剑,其价格足足高达2000GC,也就是2000金币,2000索维林、金龙。
但他很清楚,这所谓的2000GC,只是个理论价格,一个存在于账本中的美丽数字,在现实中几乎没有交易的可能性,有价无市四字就是它的真实写照。
出现在奥苏安市场,也就是黑市上的荷斯巨剑,要么就是假货,要么就伴随着一段不堪回首故事的黑货。
或是从死者手中夺来,或是在战场上被拾荒者悄悄藏起,又或者是原本的持有者在背叛后的走投无路之际将其典当出售。
这种几率,不亚于中彩票,就跟在潘家园中满是工艺品的摊位上淘到真品差不多,存在于幻想之中,几乎不会真的出现在面前,除非有黄金瞳。
而且即使持有了,拿在手里也烫手。
名字有叫错的,绰号没有起错的。
被称为秘密警察的荷斯剑圣,可不是凭空获得这个称号的,而是有着实打实的战绩。
不过,话说回来,这对杜鲁奇来说……
当然,这种事或许在埃尔辛·阿尔文会发生?等芬努巴尔时代到来后,等阿苏尔开始进行开放政策后,荷斯剑圣会被派到人类生活的土地上,查看引路石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或死于混沌仆从或死于人类之手也不是没可能,而价值连城的巨剑转而出现在黑市?
但这些对他来说没什么意义,达克乌斯所身处的侧厅,和主厅截然不同。
这里没有法杖,没有权杖,没有华丽的饰品或披风,没有象征地位的长袍与圣物。
有的,只有——剑。
各种各样的剑。
全都是剑。
虽然有一些单手剑和手半剑,但那只是点缀与衬托,真正的主角,是形制优雅、比例近乎完美的荷斯巨剑——可以双手挥舞的大剑,工艺精湛,线条流畅,剑身优雅得如同文字,然而每一柄都蕴含着致命的锋芒与破坏力。
虽名曰『巨剑』,其实并非那种夸张到需要扛在肩上、以背带负重的那类重型、异种武器,而是实战中的终极双手剑。
剑身长度通常在160至190厘米之间,双刃对称,重心微微前移,锋利得能够切开风声,力量集中得足以破碎甲胄,极致的平衡与杀意完美结合。
达克乌斯迈步走向最近的一柄展剑,驻足观看了一会。
与主厅不同,这里每一柄剑的下方都设有三块展示板,其风格统一,信息清晰。
第一块写着:
“赫拉提尔——VII,1188,3,99”
第二块则是:
“剑宗——克拉苏斯”
第三块则标注:
“VIII,215,1,25”
看了一眼后,他又转向了另一柄巨剑,继续察看。
他没有急着读板上的字,而是用一种类似看着战友的目光看着那柄剑。
在他看来,每一柄荷斯巨剑都是有灵魂的——它们曾随持剑者走过疆场,斩敌破阵,训练对敌,每一柄都不只是冷冰冰的武器,而是见证历史、铭刻荣耀的符文之器。
剑的摆放方式很奇特,和大多数人对展览武器的常规印象截然不同。不是横置、也不是斜架,更不是插在石中或者靠架立起,而是被垂直固定着,剑锋朝上,剑柄朝下。看上去就像一排肃穆的金属之柱,直指穹顶,仿佛在静默中宣示某种无声的秩序与传承。
但对于那些真正知道其中门道的存在来说,这种摆放方式就一点都不奇怪了。恰恰相反,在他们看来,这才是最正常不过的方式,一种合乎规矩、合乎意义、合乎仪式感的陈列,就该这么摆放,只能这么摆放。
用跑团的说法,阿苏尔在成为剑侍后,在经过仪式性的晋升后,会获得一个新的天赋,这个天赋并不是什么浮夸的魔法,而是一个沉淀于时间深处的传统——武术。
众所周知,武术是一个极为广义的概念,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挥拳踢腿,更包含了功夫、技巧、身法、器械、节奏、意识、气势……一个完整体系中能量与动作的高度结合。各种战斗流派,皆可归属于武术范畴之中。
洛依克系就有两个相当成熟的流派,一个主张步战长矛,用优雅、敏捷的步伐和身法使用长矛作战,组成不动如山的防线是不会组成的,那是永恒守卫走的流派;另一个则是步战双持,讲究进攻的节奏与防御的旋律之间的平衡。
凯恩教派也有流派,而且有三个,一个是流派步战持刃,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侩子手们,那些能做到『手起刀落,头落地』的存在。
不然为什么他们每次行刑总是干净利落?
经常砍头和被砍头的朋友都知道,砍头是个技术活,讲究角度、力度和肌肉记忆,不然就会出现一刀没砍掉的尴尬情况。
古代那些午时斩首的侩子手是有传承的,不是谁都能当侩子手的。
当年的『锁匠』路易十六为何改进断头台?还不是因为旧版本的效果不佳么,而且断头台还有固定槽。
一个是步战双持,代表人物自然是赫莉本,她所率领的巫灵和死亡魔女们虽然个个疯得出奇,狂得可怖,但她们战斗时的动作,不是胡乱的挥舞剑刃,这样根本杀不死一个正正八经的敌人,无法击中敌人的弱点,反而自己更像是抽象的表演者。
那种疯中带准、快中藏稳的杀招,才是凯恩教派的底蕴。
另一个就是凯恩刺客们了,讲究远近皆备,阴阳并施,能藏匿于影中,亦能在贴身搏杀中取人性命于无声无息之间。
在精灵社会,古老的技艺传承从未断绝,且每一个流派的背后,往往都有一个显赫的家族作为支柱。他们的技艺,许多是从艾纳瑞昂时代延续至今,被一代代传承、打磨、完善,有的还需配合家族剑、专属魔法剑才能完全发挥威力。
也有些人不满足于固守一门,选择集百家之长、融会贯通。
比如阿里斯的街(gai)舞和他的影子战士们,又比如雷恩和他所率领的煌奇影猎们。
而作为剑圣,一旦获得了『武术』这一天赋,他们便有资格解锁新的战斗特性——这些并不是什么法术,而是通过反复训练、千锤百炼之后所得的实战之技。
这些招式、特性包括:造成伤害、防御、分心、迅捷、穿透、精准、重击,每一样都不是虚设,而是可以在一击之中决定生死、在一招之间分出胜负的核心技艺。
那么,这些招式、这些特性要如何获得呢?
很简单,在成为剑侍后接受名为『剑舞』的古老技艺训练,这是一种必须以纯净心灵与意志才能施展的战斗艺术,每天日出或日落时分,剑圣必须进行净化仪式,以流畅的动作演练三十式基础剑法。
但实际上,这并不简单,甚至可以说是极度困难。将这三十式融会贯通、化为己身,是所有剑圣一生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而这套剑法的第一式,也就是每一次练习、每一场战斗的起点,就是那看似简单却至关重要的一招——双手持剑,剑锋朝向天空!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展厅中所有的剑才会以这种特殊的方式被摆放。
不是随便摆的,也不是为了美观,而是为了铭记起手式的精神,为了提醒观者:一切的力量与荣耀,都是从这起点开始的。
这,是形式上的致敬,更是信仰与技艺的传承。
旁边那柄巨剑下方的展示板内容与达克乌斯之前看到的大差不差,同样是三块信息牌,排列整齐,泛着陈旧而肃穆的光泽。
“就差摆个蜡烛了。”他轻声感慨道,语气中有一丝调侃,又带着一种对仪式感的审视。
当两者一对照,再结合他所了解的,他自然地便读取了展示板上那组略显晦涩却极具信息量的内容。
白塔——荷斯白塔,是由第七任凤凰王贝尔-克哈迪斯下令修建的。在帝国历的计法中,他的在位时间从-690年开始,直至498年,总计1188年,或者说是1190年。
在他在位的第十一年,即帝国历-679年,荷斯白塔正式动土开建,成为当时奥苏安最宏大的建设项目,没有之一。
这一刻,堪称阿苏尔历史的一个分水岭——它不仅是建筑的开始,更是时代的标志,象征着阿苏尔在大分裂之后,进入了史上最长、最宁静、最专注于内在积淀的和平时期。
到了他的第四百年,也就是帝国历-650年,第一批大法师聚集在仍在建构的白塔,奏响了奥苏安未来千年的学术与魔法交响。此后更多法师从四面八方而来,白塔逐渐成为阿苏尔的知识圣地。
整个建造过程持续了整整一千年,凝聚了奥苏安最杰出的法师和工匠的精湛技艺,几乎贯穿了他的凤凰王任期。
白塔的最后一块顶石是在他在位的第1187年安放的,而1188年,剑圣团诞生。
他仿佛就是为了建塔而来,也为了建塔而走,荷斯白塔落成的第二年,贝尔-克哈迪斯便悄然辞世,没有征战,没有内乱,他的名字,便是时代的柱石。
赫拉提尔——VII,1188,3,99这串信息,在达克乌斯的眼中已然化作一段展开的历史画轴。
赫拉提尔是这柄巨剑的名称。
VII表示第七任凤凰王,即贝尔-克哈迪斯。
1188是其在位的年份。
3,99表示暴风季的第99天,也就是这一季的最后一天。
在精灵的历法中,一年被精确地分为四季:骤雨、太阳、暴风、霜降,每季正好一百天。合起来正好四百天的太阳周期。
也就是说,这柄巨剑被铸造完成的那一刻,正是暴风季的尽头,风雨交汇,魔法之风交织流动的时刻——一个适合诞生战刃的时刻。
而第二组信息,剑宗——克拉苏斯,标明了这柄巨剑的主人与剑圣阶位。
显然,这位克拉苏斯是当时奥苏安赫赫有名的武术大师级人物,在白塔正式成立之后受邀而来,以剑证道,并最终锻造出了自己的专属战刃——赫拉提尔。
最后一块铭文牌上写着:VIII,21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