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树林半里地就有一处小溪流淌而过,只需要派出一队明军进驻小溪上游监视,就可以保证明军水源安全。
于是大手一挥,下令道:“就在这里扎营,沿小溪上游山头建立监视哨,防止倭寇耍花招。”
“大人,左前方还有一处溪流,只是水量稍小,要不要也派人去监视?”
斥候队正小声问道。
“安排两队轮流驻守,这个位置不错。
我看前面地势向下,就是你们说的有个山谷?”
刘綎抬起马鞭指着前方问道。
“地势下陷,确实是个洼地。”
队正急忙答道。
“看来,他们原本是想把我们围在那里面,居高临下埋伏我们。”
刘綎微微点头,安排人开始扎营后,他就带着十几个护卫骑马向前,过了前哨继续往前走了三里路才停下。
下马上了附近一个山包,一眼就看到前方官道已经被两三颗树木挡路,而旁边前后两座山上,都有倭寇旗帜飘扬。
左手一探,身后亲兵马上递上千里镜。
刘綎举着千里镜又是一番观察,对前面山头和之后的山头,他都仔细的观察一番。
虽然后面的山头距离远又有遮挡,但依稀能看到有人活动的影子。
“麻烦。”
嘴里嘟囔一句,随即问斥候队长道:“周围还有道路通往大田庄吗?
我看沿大路之后的山头,倭寇可能也都布置了防守兵马,后面前进怕是有些难了。”
如果手上多两千人,倒是可以轮番攻山,搞不好一天拿下两三个山头也不意外。
可是现在兵力不足,事实上明军全线都存在兵力不足的问题。
不是魏广德一开始计算有误,而是戚继光选择扩大地盘,兵马早就冲出石见,扩展都周围,兵力自然捉襟见肘。
如果只是防御石见地区,那勉强还是够用的。
也是毛利家主要兵力抽调到东线,防御织田氏进攻,后方空虚,才让明军能够快速突破,几乎毫无抵抗就占领庞大地域。
而这些地方,也正是毛利家的根本。
可以说到现在为止,倭寇大名中,也只有毛利辉元在持续受到伤害,而其他大名则是受制于国家和民族约束,不得不出兵帮助他驱逐明军。
“没有,除非我们往东北方向绕山路,二十里左右有从津田到大田的一条道路。”
斥候队正回答道。
“绕山路,二十里”
刘綎摇摇头,他的中军和后队有不少马车,携带着大炮和粮草辎重。
这样的队形绕山路,不说倭寇也可以轻装前进围堵他们,自己都得多走两三天的路程才能换道。
实在不划算。
“斥候散出去,我要知道后面山头倭寇的情报,特别是野外倭寇有多少人马,大田城里还有多少人防守。”
刘綎一瞬间想到另一个方向,那就是吸引倭军主力来这里对峙,他让津田明军出动千多人突袭大田城。
不过进行这个计划的前提就是吸引到倭军主力,如果大田城里倭寇太多,这个计划就没办法施行。
而这些,就得依靠斥候的侦查了。
锦衣卫的刺探情报的能力,此时已经没有丝毫用处,只能自己侦查敌情。
尽管如此,刘綎等斥候队正离开后,还是安排亲兵联系了锦衣卫,让他们尽可能搜集大田庄的情报。
有枣没枣打一杆子,万一有情报呢。
而之后几天时间,明军都把大营驻扎在这里,每日拉着火炮一个山头一个山头的清理,前哨营地不断向大田城延伸。
直到明军攻破五个山头,彻底清理了洼地附近山地后,这才拔营直接越过洼地建立新的营寨。
而这样的结果,很快就被传递到倭国其他方向的守军那里。
自此,明军开战以来势如破竹的攻势明显受阻,只能艰难的向前推进,再难大步前行。
不是前方将领能力问题,而是倭寇利用地形阻击,让明军无法按时完成作战计划。
而戚继光一边把前线最新情况上报,一边也开始调整部署。
之前想简单了,这会儿只能重新调整防线的布置。
十几日后,最新战报送到魏广德手里时,蓟镇增援大军一万多人已经乘船出海,抵达济州岛休整。
佐渡岛,此时已经被明军完全拿下,只是九鬼水军主力还是撤了,没有和明军交战。
这是九鬼嘉隆得到羽柴秀吉的密信后,采取的断尾求生之法。
打不过,羽柴秀吉自然不会让九鬼水军全部葬送在佐渡岛。
“善贷,东征军兵力不足,元敬并没有按照原来的计划布置防线。
你看,要不要再抽调一些兵马助战?”
内阁值房,张科对魏广德说道。
这次看到战报,知道前线兵力吃紧,所以他亲自来内阁,一是递送战报,二就是和魏广德商量,接下来要不要继续增兵倭国。
“还能从那里调兵?”
魏广德苦笑摇头,现在朝廷最能打的兵马,只剩下宣大军了。
继续增援,老巢还要不要?
而其他卫所兵,去了等于没去,根本毫无意义。
“我的意思是,要不要招募西南土司和辽东的女真人,就当”
最后连个字,张科没有发出声音,但是嘴型魏广德能看出来。
“招募土司倒是没什么,可女真人,他们能听令吗?”
东征军里就有广西兵,张科显然打算在云贵川继续招募土兵。
这些人,跟随大明也算南征北战,招募到人手还是可以信任的。
不过对女真人来说,好像以前还没有过。
“先试着招募三千?”
张科尝试着说道。
“子愚那里未必会答应,这都岁末,面临财政总结,太仓那边也有些吃紧。”
魏广德犹豫片刻后说道。
户部显然是出兵最大的阻力,一句话“没钱”,就能让他们的谋划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