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这确实出现了问题!”
“如果新币要和汉朝的五铢钱,一对一的话,便可倒推出我们的标准来。”
徐福再次起身,他的心里也开始算起账来。
翁仲有点尴尬了,他作为起草币制的大臣,竟然连钱币换算标准,都没有弄清楚。
新币的启用,不仅仅要在新朝内部实施。
更重要的是,将来要与汉朝等异国进行公平的贸易。
如果不能同“国际接轨”,那岂不是闭门造车,最后贻笑大方了吗?
而且新朝损失的是“真金白银”,难道能指望别人是“睁眼瞎”,主动来上当吃亏吗?
公平交易,永远是贸易的基本法则。
议事厅里从未有过这样的气氛,大家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好像小学生学计算题一般。
百官互相之间计算着“试题”,最后形成了一条意见:
新朝的货币标准是什么?
问题提交给了皇上,当然要由他来最后定夺。
徐福反复思忖着,他最后一锤定音。
“一斤等于一金等于一万钱,新朝以金作为基准货币单位。”
“好,皇上圣明!”
百官齐声称颂,新朝最终达成了共识。
翁仲又马上开始调整年秩的标准,并很快在朝会上宣布道:
“皇上年秩俸百金百万钱!”
“丞相年秩俸五十万钱,太尉年秩俸五十万钱,御史大夫年秩俸十万钱。”
“太常等九卿,年秩俸从九万钱到一万钱不等。”
三公九卿的大事算是尘埃落地了,但徐福心中想的更多是百姓的事情。
“自古民以食为天,百姓若能丰衣足食,才是国之根本。”
“我朝要在内部开展自由、平等的贸易往来,新币要在民间的土壤里,生根发芽。”
徐福的意思非常明确,就是要建立一种,以货币等价交换为基础的经济方式。
“赵大人,你的超级大船多少钱能买一艘?”
徐福突然在朝堂上发问,他明着是在问赵明,实则又引出了一个话题。
这便是货物如何定价和如何购买的问题。
赵明被问得瞠目结舌,他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当然朝堂上的所有人,都被问住了。
“大家可以大胆地测算一下,我徐福可不真买,我也买不起啊!”
“哈哈”
徐福的话把百官逗笑了,大家纷纷开始预测着结果。
“我想最少也要一百金,百万钱才可以!”
“这怎么够呢?要一千金,也不算多!”
“这个还真不好说啊!”
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可谁都不敢站出来,公开发表自己的观点。
其实每个人的心里都没底。
“大家出的价从百万到千万不等,这至少说明了两点。”
“其一,出价没有低于百万的,说明大船的价值不菲,大家心里起码有个底线。”
“其二,出价相差十倍以上,说明大家对如何定价,心中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尺度。”
徐福一语中的,情况确实如此。
“要想给一艘大船准确地定价,便要从造船的源头开始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