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博尔特是怎么做的吗?
肌肉深度疲劳时,动作精度不可避免下降,如足尖触地位置偏差从0.5cm增至1cm。
这点问题就可以让整个成绩出现崩塌。
可博尔特呢?
他居然用核心刚性强化,使惯性传递路径的“抗干扰能力”增强——
即使外周动作出现微小偏差,脊柱胸段的刚性仍能保证80%以上的惯性力沿正确方向传递。
而普通运动员因核心松弛,偏差会导致30%以上的惯性力分散。
他这里。
嗯,连这些问题都几乎被抵消。
出现的惯性力分散,在他身上就像是被施展了削弱魔咒。
对他的影响不能说没有。
反正是小的可怜。
强行让自己的惯性传递的“容错性”提升!
你就说有没有这么变态的人?
别人不知道这个问题,苏神可是知道的。
这种至刚的技术。
绝不可能没问题。
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
技术应用的“边界条件”,对核心力量的极高依赖。
脊柱胸段弯曲度从0.5mm减至0.3mm,会要求竖脊肌与腹横肌的等长收缩力提升40%,也就是从200N增至280N。
若此时核心力量不足,如竖脊肌最大收缩力<250N,强行实施会导致两种后果:
一是核心刚性无法维持,弯曲度>0.4mm,传递效率回落至92%以下。
二是因过度发力导致核心肌群提前疲劳,90米后收缩力骤降15%。
可你前发爆发的这么猛,维持到这个地方还能有多少的身体刚性可以更你驱使?
还有多少的核心资源可以供你调动?
这也是苏神不打算走这条路的原因。
这也不符合咱们东方人的阴阳协调,万物复苏的道路。
而且这么走,对于身体天赋的基础要求实在是太高了。
苏神自认自己即便是重开一世在这些最原始的身体机能上。
还是不如博尔特。
这一点他相当清楚。
因此这个技术点他不是不知道,只是没有做放弃了这条道路,他是万万没想到这么难的一个苛刻条件,博尔特竟然能够在不懂这些原理的情况下自我激发,自我掌控。
这简直就是恐怖。
还不止这个问题。
外周放松的“度”难以把控。
这也是个大问题。
都跑到最后了,体能和疲劳肯定要比前面高得多。
那这个时候“足尖-头顶”直线度偏差放宽至2.5cm是“风险临界点”。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若偏差<2.3cm,外周控制能耗未有效降低。
若>2.7cm,会导致身体重心左右摆动幅度从±1cm增至±1.5cm。
侧向惯性力分散率从7%升至10%。
反而抵消核心强化的收益。
根据苏神记忆中的数据显示,普通运动员在此阶段的偏差都会轻易突破3cm!
使得技术效果完全失效。
再加上技术切换的“时机敏感性”。
必须在某些切入分段精准启动。
误差≤0.5米。
启动过早,哪怕是一点点,也会因过早放松外周控制导致极速维持阶段的速度损失增加0.1m/s。
启动过晚,则错过最后20米的关键惯性传递优化期,累计推进距离减少0.5米。
而这种时机把控需要数万次训练形成的“肌肉记忆”,甚至数万次的训练都不容易掌握,只需要这个运动员本身对这项技术就有极高的适配性以及技术掌控天赋。
否则。
难以通过临场调整实现。
也就是说,普通运动员在最后20米如果选择这个刚上加刚的技术,会常陷入“两难困境”。
要么维持全身刚性,直线度偏差<2cm,导致神经控制能耗增加20%,核心肌群提前疲劳。
要么全身放松过度,脊柱弯曲度>0.6mm,惯性传递效率降至85%以下,速度骤降。
你要知道这里所说的普通运动员是要打引号的,因为真正普通的运动员根本就不配掌握这门技术,连入门的门槛都摸不到,能够掌握的都已经是普通运动员里面的精英和天才。
也就是说是原本的精英和天才才有资格去接触这一门技术和绝活。
但即便是他们也依然会碰到这些问题。
难以前进。
难以规避。
而博尔特的“刚性选择性强化”,就好像……
压根没有这些问题似的。
只见他身体自动反应。
首选是刚性调控的“分级精度”。
他能在0.1秒内完成“核心强化-外周放松”的分级调整,而普通运动员需0.3秒,错过惯性传递的关键窗口。
博尔特就不会错过。
第二是疲劳感知的“阈值把握”。
当血乳酸达10mmol/L以上,普通运动员的动作控制精度下降40%,而博尔特通过本体感觉,居然将下降幅度强行控制在20%……
为技术实施保留基础条件。
简直是非人类。
因为这一点可就不是说通过技术训练能够轻易达到的。
更多是人娘胎肚子里就带着天赋。
也就是所谓的有就有没有就没有。
难以后天进行多少改变。
起码的运动学,现在认为是这样。
再加上能量分配的“动态平衡”!
普通运动员到了这个阶段,核心与外周能耗比为6:4就不错了,5 : 5都比比皆是。
而博尔特呢?
通过选择性强化调整,他这里的核心与外周能耗比仅仅只有7:3!
也就是说在总能耗不变的情况下,核心发力效率,会比其余人,额外就高出起码15%!
再加上神经生理方面。
他的脊髓反射的“抑制-强化”切换更好。
他的运动皮层的“功能分区激活更好。
他的神经递质的“定向释放”更好。
你说说看。
你找谁说理去。
你最多也只能找上帝,他老人家说理了。
因为这就是他老人家亲手打造的超级标本。
超级天赋。
这只能说上一世印象中的那个博尔特,因为根本就没有与之抗衡与之匹配的对手。
让他也没心情也没动力,甚至是没有机会去开启这个宝藏。
没有办法真正激发自己的超级潜能。
而这一世。
因为有苏神。
他有这个机会了。
因此这真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
是该说苏神的强大,还是该说苏神的倒霉。
八十五米之后。
博尔特甚至为了对抗身体的极具疲劳升高。
本能的开始……
自发做起来了力学生物学的“能量传递路径优化”???
这简直是。
苏神后面看比赛的三维力学分析和比赛高帧数视频。
才一帧一帧。
分析出来的!
刚体链的“最小形变原则”???
也就是人体动力链,从足→小腿→大腿→躯干→摆动腿,可视为“多刚体串联系统”,根据最小能量原理,刚体形变越小,能量传递效率越高。
博尔特这里脊柱胸段弯曲度从0.5mm减至0.3mm,使该环节的能量损耗从3J降至1.8J,相当于为摆动腿多传递1.2J动能。
约0.02m/s的速度增益。
你告诉我这是一个根本不懂这些理论的人可以做到的?
醋生啊!
别说不懂原理,就算是懂,刚体链的“最小形变原则”,你以为想要操作就可以操作出来吗?
博尔特这就是,纯粹的极致天赋。
说上帝给他开过光,真不为过。
等于是,又具备刚性到了极致,同时他居然还可以节省能量,减轻疲劳。
真以为是这么容易做到的吗?没有天赋没有绝对极致天赋,以及绝对符合这一套原则的身体力学构造。
你练到死都练不出来。
这是必然的事情。
总结下就是,“全身刚性选择性强化”是博尔特在最后20米冲刺阶段的“技术点睛之笔”。
其本质是通过“核心传导链刚性强化-外周非核心部位适度放松”的精准调控,在肌肉深度疲劳状态下实现“惯性传递效率最大化-控制能耗最小化”的平衡。
从生物力学看,它优化了惯性传递的力线与路径。
从生理学看,它实现了能量与神经资源的最优分配。
从技术学看,它体现了“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高阶控制智慧。
你就说牛不牛逼。
一场比赛不仅仅爆发了人类最强的极速,踢开了人类限制极速之门。
还在这里自发地做出了如此有难度的技术操作。
看起来。
上帝都想让他赢吗?
还是说他这一瞬间就已经是上帝附体了?
上帝亲临了吗?
苏神感觉到了差距不断缩小。
这个态势到了最后10米。
估计会进一步放大,因为自己最后的10米往常就是最崩盘的使命。
不管哪一次看起来都是这样。
看起来博尔特也非常清楚。
想要绝杀苏神。
最后10米就是最佳区域。
好好好这么玩是吧?
就算是上帝真来了……
今天我苏神也要给你压在后面!
既然博尔特这么玩赖,苏神也豁出去了,这场比赛,你以为就你还有后手吗?
我的天赋可能不如你。
但是你懂的我都懂。
不懂的我也懂啊。
看看你的天赋更厉害,还是我的知识储备更强吧。
决定胜负的战场。
就在最后十米!
这个所有的比赛里面自己最不擅长的十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