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创作与批点工作外,冯梦龙亦着手更订删改其他传奇剧本,其在《双雄记序提及:
明言择戏重编的基本标准必须是者;改写的原则在于如何能突出原作中心主旨,删削多余枝节,以维护剧本的完整性,其言:
因此各剧眉批上便特别点出必须删裁之处,如《风流梦第十二折〈慈母祈福〉眉批:
又比如第十折〈李全起兵〉眉批:
因此我们从这些评语中或可得知,冯氏删修更订新编戏曲时尤其强调情节犹忌繁芜多节的观点。
冯氏亦提出关目情节必须贯穿衔接得紧密无痕的说法。
《洒雪堂传奇总评便言:
冯氏对于情节设计时上下接承关系注重要能妥切稳当、不着痕迹,如《邯郸梦总评:
所重为情节整体相通连贯,则着眼于局部之间的上下联系,都需缜密无破绽。
关目情节必须避免窠臼,化腐成新的观点亦出现于冯梦龙的理论当中。《永团圆序中便言:
《梦磊记第十七折〈中途换轿〉眉批提到:
《酒家佣第二十九折〈滕公许配〉:
都在强调关目情节必须新颖不落俗套,方能引人入胜的观点。
从这些眉批评点之中,已可见到冯梦龙相当精采的关目情节理论,亦评亦论,将这些论点作为考验各本戏曲得失成败的依据。
此外像是吕天成《曲品一书除了是载录传奇作家略传和目录的最早作品外,亦是评论明代戏曲作家、作品的重要著作。
这部书分二卷,上卷论作家,下卷评作品;卷下前言中引其舅祖孙矿所言:
可以见得《曲品一书无论是将嘉庆之前作品所分神妙能具四品或隆、万以后剧作所分九品,皆是以此十要项为品评标准的,
十要项中,关目仅在在事要佳之后;孙氏与吕氏于此都表明了对于观赏戏剧所着重的元素,首先本事选取要为吸引人之题材,进一步如何将故事之情节段落安置衔接得恰到好处,使其在铺演之际尤能彰显戏剧的张力,这都与一部剧本能否成为佳剧的条件息息相关。
于是在《曲品书中多可见到涉乎关目情节的评论,如上之下品《绣襦:
此剧本事源于唐人传奇李娃传,然传奇本的《绣襦记于情节发展多有创新之处,故评其。
其他如具品《龙泉:
评此剧情节格局过于宽阔广泛不够紧实的缺失;中之中品《双珠:
此为说明此剧情调悲苦,剧情贯串则接合巧妙。
除此之外,有些品评虽未直言或之词,但其内容其实亦是属于情节所涵盖的范畴,如上之上品《还魂:
上之中品《祝发:《灌园:《浣纱:
中之下品《玉簪:
包括《双烈:
包括下之上品《合璧记:
《还魂记关目安排处处有巧妙,且充满新意;《祝发记各段情节安排恰当合宜,《灌园记具备风味韵致且无多余枝蔓情节。
《浣纱记华美富丽,唯情节不够严格紧实,偶有疏漏,甚为可惜。
《玉簪则是角色身份与情节设计的搭配上与真实不符,留有谬误之憾。
《双烈、《合璧虽各有可观之处,亦难脱陈套之弊。
除此之外利用悲喜场面相间穿插的方式来营造各式不同的戏剧情调与富于变化的戏剧节奏亦为吕天成评论戏曲情节时所关照到的层面,其评《琵琶时有言:串插甚合局段,苦乐相错,具见体裁。
剧情的设计安排与剧本原有的体制段落搭配得宜,之间苦乐场面交错穿插,此番布局除了使戏剧更富于张力之外,亦令观剧者情绪上随情节起伏变化,充分感受观赏戏剧的趣味所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