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其父发现错杀后,后悔不迭之下,又恼羞成怒的射死了他的后母。
不过这已经于事无补了,因此伯奇变成鸟后,因为心底明澈,便以吞食恶梦而活,也算是在行善积德做好事吧。
和伯奇类似的,还有伶鬼,因为伶鬼本来也是人,还是周朝时的一位乐官,可惜不幸的暴毙而死了。
这在太平广记中有记载,传说嵇康晚上在洛阳郊外的月华亭弹琴,便有伶鬼叫好,嵇康问“谁在那里,”伶鬼说“我只是一个鬼魂,不过生前嗜好弹琴,忍不住叫好。暴毙之人面目可怕,就不出来相见了。”
可嵇康坚持要他出来,他便掩着面现身,而后弹奏了一曲广陵散,嵇康惊叹不已,伶鬼就把曲子传给了他,这也是广陵散的来源之一。
同样的还有伥鬼,因为伥鬼也是人,但也很不幸,是被老虎吃掉的人,于是变成老虎后,就专门去引诱其他人也被老虎吃,算是为自己找替身,这也是成语为虎作伥的来源是也,在趼廛笔记中有记载。
包括妒妇津,需要说明,妒妇津本来是一个渡口,但是有一位妒妇段氏因为妒忌而自溺于此,于是此后凡妇女要过此渡口,必须要自坏衣服装束,否则风雨大作。
在酉阳杂俎中有记载,晋刘伯玉尝诵洛神赋,曰“娶妇如吾无憾矣“
其妻恨曰“君何得以水神美而轻我,我死,何愁不为水神。”
乃投水而死,后因称其投水处为“妒妇津“。
相传妇人渡此津,必坏衣毁妆,否则即风波大作。
而聊斋志异当中的聂小倩也属于此类,聂小倩是一个1岁早夭的少女,被葬于兰若寺中,受姥姥夜叉等胁迫专门谋害过往客商,摄人血液,算是聊斋志异当中作者菌很喜欢的一个故事了,有兴趣的话大家也可以去看看原文,当然,电影也可以,因为原文很长,还是文言,有点难懂,但很好看。阴毒继母:暴王,妃要一纸休书
以及缢鬼,就是死后不断上演死时景象的吊死鬼,这依旧在聊斋志异缢鬼当中有记载。
书中说有一个姓范的客商宿于旅,食后烛而假寐。
忽一婢来,袱衣置椅上,又有镜奁揥箧,一一列案头,乃去。
俄一少妇自房中出,发箧开奁,对镜栉掠;已而髻,已而簪,顾影徘徊甚久。
前婢来,进匜沃盥。盥已捧帨,既,持沐汤去。
妇解襆出裙帔,炫然新制,就着之。
掩衿提领,结束周至。范不语,中心疑怪,谓必奔妇,将严装以就客也。
妇装讫,出长带,垂诸梁而结焉。讶之。
妇从容跂双弯,引颈受缢。方一着带,目即合,眉即竖,舌出吻二寸许,颜色惨变如鬼。
大骇奔出,呼告主人,验之已渺。主人曰“曩子妇经于是,毋乃此乎,”异哉即死犹作其状,此何说也,”
还有冠先,冠先是个道人,在睢水旁生活了一百多年,每天钓鱼为生,喜欢重荔枝,后来宋景公向他求学道术,他不教,被宋景公杀掉,十多年后,人们看到他在宋国的城楼上弹琴,十多日才离去,这记载于在搜神记当中。
类似的道士还有于吉,不过他是三国时期的道士,而且是被孙策所杀,因此化为鬼怪。
在搜神记中记载说:孙策杀了于吉后,每次一个人坐着,就仿佛看到于吉在旁边。
他心里非常厌恶,精神也开始失常。
一次他治疗伤口刚刚痊愈,便拿起镜子照看,却看见于吉在镜子里,他就转过头不看。
像这样有好几次,最后他突然扑倒在镜子上大叫大嚷,伤口便都溃裂开来,一会儿就死了。
还有丁姑,丁姑是丹阳县令的女儿,在十六岁时,嫁给了全椒县谢家。
可是她的婆婆严厉而冷酷,让她干活都有定额,不按时完成的话就会任意鞭打。
丁姑不能忍受这样的折磨,在九月九日上吊自杀,成为鬼怪。
在搜神记当中记载有一次,丁氏现出了原形,穿着淡青色的衣服,撑着青黑色的伞,身后跟着一个婢女,到牛渚津求船家摆渡。
有两个男人,在同一条船上捕鱼,她就招呼他们,求他们把她渡过河去。
这两个男人嘻笑着,一起调戏她,说“你如果顺从我们做我们的老婆,我们就把你渡过去。”
丁氏诅咒了他们便退走了,一会儿,有一个老人划船装运芦苇,丁氏又向他求渡。
老人把芦苇卸去了一半左右,把她渡到对岸。丁氏十分感谢,并表示要报答。
老人回到西岸,看见两具男尸伏在水上。
再向前行了几里,便有近千条鱼在水边乱跳,风把它们都吹到了岸上。
老人就扔掉船上的芦苇,装上鱼回家去了。
江南的人都称呼丁氏为丁姑。
每年九月九日,人们不再干活,大家都把这一天当作休息的日子。
现在人们还在她出生的地方祭祀她。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