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就像前文说的,鬼文化是文化学的一个分支,有着丰富的深邃的内涵,是伴随着人类文化出现而出现,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奇特的文化现象。
而鬼更是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民俗学的分类,鬼魅属于民间信仰之列。
在世界各民族历史中,都有源远流长的鬼文化的历史、、学术等的记载。
即使在近代科学、理性的冲击下,关于鬼的民间习俗仍然沉淀在现代人的心灵深处。
当然,这是在东方,至于西方的话,也有类似文化,不过西方文化中鬼怪的形象种类很少而且非常固定,比如吸血鬼、狼人。
近一百年以来,西方影视作品中不断出现的“吸血鬼”形象,可谓风靡全球,“嗜血的狂魔,僵尸,丑陋;拥有永不逝去的惊人美貌,谈吐高雅,身着华贵礼服,夜夜穿梭于上流社会的晚宴,具有超出常人的能力。”
这可以说是人们对于吸血鬼的总体印象。
夜访吸血鬼、暮光之城、吸血鬼日记等作品可谓赚尽人的眼球。
而中国的作品,由于时代政治文化的原因,“鬼”几乎在长篇巨着中消失了踪影,只是散见于一些简短的民间故事之中。
但是几千年来,中国文化中“鬼”的数量和种类要远远比西方丰富。
但是最有影响的大概就是“妖”了吧,而同时“妖”也最能反映中国文化的本质了。
“妖”古指一切反常怪异的现象和事物。
后又多用“妖怪”和“妖精”来指草木、动物等变成的精灵。
比如蛇妖、猴妖、兔妖、竹妖、狐妖等等。
在这些动物和植物中由于狐狸嗅觉和听觉极好,行动敏捷,生性狡猾,再加上经常与人类接触,袭击家禽,容易nnrn,它象征着虚伪、奸诈和狡猾。
因此在作品,民间传说中“狐妖”的出现频率要高于其他妖怪,所以“狐妖”在中国的鬼文化中是比较有代表性的。
由于吸血鬼以及狐妖都比较有代表性,因此下面我们可以选取一下吸血鬼和狐妖为例对比中西方的鬼文化以及其形成的深厚的社会文化根基。
虽然同为鬼怪但是两者的形象特征却有很显着的差异。
首先是西方文化中的鬼神观。
大家都知道,吸血鬼有固定化的实体形象,有自己的意志,甚至于有自己的家庭、宗派、信仰等等。
吸血鬼的基本特征大致有身体冰冷,嘴唇红艳,皮肤苍白,隐藏着长而尖利的犬牙,眼睛多为红色且发结很高,手指能变为坚硬锋利的爪子。
为什么是这样的特征而不是其他的特征呢人们赋予吸血鬼这么一种特征是不是有现实的依据呢,在一些资料的记载中,有一种病卟啉症患者会有如下的特征
1惧怕阳光卟啉是一种聚集在人的皮肤、骨骼和牙齿上的光敏色素。
大多数卟啉在黑暗中呈良性,不会对身体造成什么危害,但一旦接触阳光,就会转化为危险的毒素,吞噬肌肉和组织。
因此,卟啉病患者像传说中的吸血鬼那样,只能生活在黑暗世界里,不能见光。
2面容苍白绝大多数卟啉症患者都伴有严重的贫血,这不仅因为他们通常只能生活在黑暗中,更重要的是卟啉会影响造血功能,破坏血红素的生成。
3不死之身由于毒素的作用,卟啉症患者的耳朵和鼻子都会被其腐蚀,而皮肤上也会布满疤痕,使他们看上去格外苍老。
在欧洲的传说中,长生不死的人常常都会被描述为类似的样子,以讹传讹,就有了“吸血鬼有不死之身”的说法。
4牙齿尖利如狼卟啉接触阳光后会转化为可以吞噬肌肉和组织的毒素,主要的表现之一就是它会腐蚀患者的嘴唇和牙龈,使他们露出尖利的、狼一样的牙齿。
腐烂的牙龈看上去总是血淋淋的,难免会让人联想起吸食鲜血的恶鬼。
而也有人认为是和狂犬病有关,狂犬病是一种中枢神经急性病毒性传染病,重病患者的症状与吸血鬼行动有许多相似之处。
比如富有攻击性、倾向于用嘴咬、旺盛、喜欢夜间行动、对镜子和水极度恐惧反感等等。
由于当时落后的医疗水平,狂犬病无法得到确诊。
狂犬病人在患病之后,很容易被人认为是游荡的吸血鬼。
可以说吸血鬼的产生是由于人们对未知现象的畏惧,当可怕的形象裸的摆在人们面前,而人类又无法解释时,鬼怪就产生了。所以说吸血鬼的形象是有一定的现实基础的。
吸血鬼还有其他的一些特征比如男的面貌英俊,体型修长高大,女的则妖娆美丽;本身是贵族,往往有自己的城堡;穿着黑礼服,配有外黑内红或全黑的披风和斗篷;智慧很高,力量极大,除了致命弱点外不怕任何攻击。
这些特点都是以中世纪几个历史人物为原型所衍生的。
当然这些外在的形象也是其吸引人的一种方式,通过外貌勾引人从而达到吸食人血的目的。
而除了这些现实因素以外,还和西方的文明以及n的推波助澜有很大的关系。
至于中国文化中的鬼神观的话,大家可以看到,相较于吸血鬼的形象,狐妖的形象似乎就没有很固定具体的特征了,就是人形,而且狐妖形象里面没有男性,几乎都是女性,尤其是n,而且由于各个时期的审美标准不一样,所以相应的狐妖的形象会有一些的差别,但都是当时所认为的n,符合当时的审美标准。
同样的狐妖为什么会是n的形象呢,在中国的神话中,狐妖一般是狐狸经n、高人指点或吸收日月精华而变nrn形的妖精,大都有化身妖娆女子迷惑人的本领达到伤害人的目的,追求更高层次的n。
狐妖的目的就是迷惑人,吸食人体精气,达到自身n,因此其形象特征就是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