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英雄体现了强烈的群体意识。
“方共域,异姓一家”。“相貌语言,南北东西虽各别,心情肝胆,忠诚信义并无差”。
梁山好汉每个都是英雄,都有不同的性格和特长,但在集体中能够和谐相处,各显所长。
每个人的出身经历不同,但在集体中都能平等相待,和睦相处。“义”是连结梁山好汉的纽带,是他们的道德原则。
扶困济危,为朋友之义,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是他们的美德。乐观幽默的人生态度,是水浒英雄的又一特色,在刀光剑影中,在生死拼杀里,他们都能保持幽默乐观的基调。
像是鲁智深拳打镇关西,吴用智取生辰纲,武松醉打蒋门神,李逵江州劫法场等,这种自信、乐观、风趣正是中国人民的民族性格。
在民间文学基础上产生的《水浒传,经历了从短篇到长篇,从民间说唱文学到文人创作,从听觉艺术到视觉艺术的发展过程。
并且还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古代长篇白话小说的发展道路,因而《水浒传形成的艺术特色,体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民族风格。
其突出特点是情节的曲折性与人物刻画的统一,鲁智深的性格就是在“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等一系列紧张曲折的情节中展开的。
人物的外貌、性情、内心活动以至生活环境都是结合情节展开的,没有离开人物的情节,也没有离开情节的人物描写、环境描写。
《水浒传的叙述语言通俗易懂,形象传神,富有表现力,达到了个性化的高度。
《水浒传是一部以歌颂理想英雄为主要内容的小说,它采取了与之相适应的文学形式和文学语言,构成了以理想主义、英雄主义为基调,充满英雄豪迈之气的艺术风格,它的艺术风格符合我国人民的审美要求,因而长期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
《水浒传在我国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
首先,《水浒传里的反抗精神和理想英雄成为鼓舞后代人民革命斗争的火炬,指引和激励着人民奋起反抗封建的黑暗统治。
明清两代的农民起义,大都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帜。明清一些进步的文学思想家,也对小说中的忠义思想大加赞颂。
以致统治阶级对它极端仇视,视之为洪水猛兽,屡加禁毁。
但是《水浒传禁毁不了,越禁传播越快。
在文学艺术领域,《水浒传也具有巨大影响。
它是英雄传奇小说的典范作品,这种英雄传奇的体式,对后代小说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说唐、《杨家将、《说岳全传等作品都是沿着它所开辟的创作道路发展的。
同时,它对侠义小说也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
《水浒传对市井生活的生动描写,对当时风俗习惯的形象展现,对人情小说的发展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金瓶梅就是从“武松杀嫂”一段演化而来。《水浒传对其他艺术如戏剧、曲艺、绘画等也有很大影响。
以水浒故事为题材的明清作品有三十余种,近年来也出现了不少以水浒为题材的电影、电视作品,使其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
而关于《水浒传的续书的话,因为《水浒传是我国古代英雄侠义小说的长篇巨著。
多年来,它以歌颂农民起义的进步思想、对于草莽英雄生动逼真的形象塑造、贴近市民的生活情节描写、生龙活虎的英雄聚义的斗争场面在四大古典名著中独具特色,成为广大民众喜闻乐道的小说经典,同时也引起文人对其续仿创作的兴趣。
因此从明末到民国时期,有关《水浒续书有十五部之多,其中主要分布在三个时段:一是清代《水浒续书。
包括明末清初陈忱的《水浒后传、清顺治、康熙年间青莲室主人的《后水浒传、清嘉庆时期俞万春的《结水浒传;二是晚清的《水浒续书。
包括西泠冬青的《新水浒和陆士谔的《新水浒;三是民国时期的《水浒续书。
包括冷佛的《续水浒传、梅寄鹤的《古本水浒传、程善之的《残水浒、姜鸿飞的《水浒中传、张恨水的《水浒别传、《水浒新传、嘉鱼的《戏续水浒新传、刘盛亚的《水浒外传等。
对《水浒主题的接受与价值选择。
众所周知,《水浒传是一部民间累积型,后来经过文人加工的小说创作,它的多次再创作的成书过程决定了小说主题的多重性。
大致说来,《水浒传确实是以农民起义为题材,同时反映了市井生活和忠奸斗争、歌颂忠义思想的小说作品。
这种主题多重性便决定了续书作者创作时对《水浒主题的不同接受方式和价值选择,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一是延续《水浒传农民起义的革命主题,由此也产生了以反农民革命为主题的《荡寇志,二是由《水浒题材演化出的多种主题,带上了文人独立创作的思想和时代的色彩。
而对于招安问题的不同阐释。
《水浒传所描写的是一次以下犯上的反抗封建统治的起义。
起义者并没有提出一定的革命纲领,所以,招安问题便成了他们的出路问题,也成为续书作者在为梁山好汉设计归宿和出路时饶不开的一个问题。
《水浒续书的作者们对于招安问题作出了反思。
而民国时期的《水浒续书因为多是从卢俊义惊梦续起,所以招安问题进一步成了他们再创作的中心问题,他们各骋笔墨,对招安进行了叙事重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