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宛如一个精彩纷呈的“大剧场”。
这朝堂之所以趣味横生,是因为能在此看到形形色色的人。
这些大臣们,有的老成持重,有的年轻气盛,各自带着不同的目的踏上朝堂。
这里暗流涌动,勾心斗角从未停歇。为争权夺利,有人诬陷同僚,有人拉帮结派。
不过,人性的光辉与阴暗在此相互交织。危难时刻,有人挺身而出护国安民;也有人为一己私欲,中饱私囊。
虞朝的朝堂上,最有意思的当属邓丞相与郑太傅这对老冤家。
邓丞相老谋深算,在朝堂根基深厚,惯用权谋之术。
郑太傅刚正不阿、学识渊博,敢于直言进谏,不畏权贵。
在朝堂上,无敌是寂寞的,唯有遇到旗鼓相当的对手,每日的朝堂才会充满意义与期待。
能成为郑太傅的对手,邓丞相绝非浪得虚名。
......
邓杰年轻时,在担任丞相之前,曾在兖州的州城济水城担任过一段时间的州守。
有一回,济水城发生了一起案件。
两个不满十岁的孩子打架,这本是常有的事,但糟糕的是,其中一个孩子被打死了。
于是,另一个孩子自然就被抓进了牢房。
被抓的孩子没有丝毫惧怕的神色,还叫嚷道:“我只是个孩子,你们不能判我有罪!”
邓杰于是亲自送饭菜到牢房。
他将饭菜端到孩子面前,把筷子一正一反地插着。
孩子端过碗,顺手把筷子捋顺。
邓杰见状,立即厉声斥道:“此子已明事理,当斩立决!”
师爷曾问邓杰,为何对孩子要用如此严厉的律法?
邓杰回道:“我虞朝的律法保护的是未成年人,而非未成年犯人!”
因为这件事,邓杰的名声在当地逐渐传开,深得兖州百姓的拥戴。
即便后来做了丞相,邓杰也始终坚信“人之初,性本恶”。
这也是邓杰极力支持佛界的原因。
邓杰认为,佛界在人界传诵经书、感化世人,正是帮助虞朝百姓摆脱“性本恶”的正统之举。
至于人界供奉的香火,那些都是百姓的贪嗔痴。普通人掌控不了太多的香火,但佛祖可以消化。
所以,七分香火拜佛祖,三分香火供人间,邓杰觉得是合理的。
有时候,看法不同,立场不同,得出的观点自然也就不同。观点不同,未必就有对错之分。
......
油库一事解决后,郑太傅这才将在汉阳城外遇到的拐卖女子一事向天佑帝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