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超越了华语电影影史票房冠军英雄,再是超过了国内影史票房冠军泰坦尼克号,上映42天的集结号以37亿创纪录的票房成绩成就了国内影史票房冠军!”
“不断的突破,青年导演乔含章凭借新片集结号再度超越自己的个人票房纪录。从5500万,到16亿,再到17亿,最后到371亿,一步一个脚印,乔含章走得异常稳健。”
“20062007年的贺岁档总票房再创历史新高!截至目前,已经有37亿的集结号和26亿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再加上票房超过千万的伤城、墨攻、云水谣等,整个贺岁档的总票房已经接近9亿大关。”
“张一谋已经完成了一个对自我的超越,满城尽带黄金甲超过了英雄创造的个人票房纪录。但是张一谋仍然在在正面票房争夺战中的落败,年轻导演乔含章取得胜利,让我们见证了华语电影票房新王者的诞生。”
“集结号一手票房、一手口碑,成为贺岁档期的胜者。37亿的票房纪录,不仅是集结号剧组的胜利,同时也是国产电影的胜利,泰坦尼克号稳坐了年之久的王座易主!”
破纪录的单片票房和破纪录的贺岁档大盘数据,让娱乐媒体们吹捧起国产电影来更是脸不红心不跳。
仿佛国产电影超越好莱坞电影也是一件很快就能实现的事情。
不过这也是娱乐媒体一贯的尿性,吹你的时候能把你吹上天,踩你的时候就可以把你踩在泥里。
真正的电影从业人士,在此时主要关注的贺岁档的这个数据。
贺岁档,这个档期在中国的地位类似于北美地区的圣诞档期。
特指每年11月底到次年3月初的整个电影档期,大约持续九十天左右的时间。
在2007年,春节档这个热门档期还没有独立出来,大过年的老百姓还是以在家看春晚的人居多。
霍元甲在2006年的春节档期中的7000万票房只是证明这个档期有点潜力。
但是不是昙花一现,就有点说不清楚了。
直到2013年,周星星导演的西游降魔篇在春节档上映之后单周刷下了53亿票房。
算上同期的电影101次求婚、云图等,春节档总票房就达到了73亿。
别管西游降魔篇的影片质量究竟如何,单片1246亿总和春节档票房53亿也都是影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这一年开始,过年这七天才能单拿出来,作为一个重要的档期。
单从票房这个角度来讲,星爷也是确实牛逼。
好像有点偏离话题了,那就继续转回正题。
贺岁档最早的起源应该是来自七十年的亚洲文化中心港岛。
在那个港岛电影辉煌期的十年代,新艺城等电影公司每年都会凑上一些明星拍几部热热闹闹、喜气洋洋的影片奉献给观众,并且形成了传统。
如黄白鸣的“喜事”系列就是其中比较知名的代表。
内地的贺岁档则是始于大哥成的红番区,兴于冯钢炮的甲方乙方。
随后的几年中,不见不散、没完没了都可以归入贺岁片之中。
冯钢炮成为了国内贺岁档期的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