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历史 > 皇兄何故造反? > 第六百一十三章:干一票大的

第六百一十三章:干一票大的

杨家在边军之中,有着莫大的影响力。

单一个杨王的称号,若非边军上下心悦诚服,杨洪又岂能担得起?

但,越是如此,越需要谨慎。

杨洪应该算是比较少见的,文武双全的武将,他不仅精通兵法谋略,就连圣人大义,经史子集,也无有不通。

正因如此,他虽是武将,但是却从不鄙夷文臣,反而愿意让自己的嫡子杨杰留在京中,研习经义。

所以,杨洪心里当然明白,杨能所说的路,是一条何等凶险的路。

身为武将,最忌功高震主。

何谓功高?

是所谓的功劳本身吗?不是,是这份功劳带来的影响力。

你战功卓著,必会在军中德高望重,一呼百应,你扶大驾,挽天倾,必然会在朝中说一不二。

由功劳而生之权位,才是震主之源。

杨氏一门马踏疆场,战功累累,不会功高震主。

但是,如果这份战功,转化为可以威胁朝廷的力量,震主之嫌,便再难洗去。

到时候,杨家或许能够度过眼前危难,但是,未来的路,却必然步步荆棘。

这一点,杨洪不相信,以多谋著称的这个侄儿,会想不到。

虎老威犹在,感受到自家伯父严厉的目光,杨能一瞬间似乎又回到了军营当中,下意识的挺直脊背,道。

“伯父,您常常教导我们,心正则身正,用兵之道,惟堂皇正大,以正合以奇胜,山穷水尽之时,当行险招。”

“小侄明白,此举必会令朝廷不满,未来杨家必会因此而受到刁难,但是,伯父请想,若眼前的这一关过不去”

“杨家,还有未来吗?”

声落音止,屋中一片安静。

窗外的雪越落越大,积雪越来越厚,本该凌寒而立的冬竹,在沉重的积雪下,也被压弯了腰。

有些树枝似乎是不堪重负,伴着吱嘎的声音,大块的积雪和折断的树枝,一同掉落在地上,发出簌簌的响声。

屋中烛火跳跃,杨洪沉默了良久,神色有些复杂,道。

“能儿,你可知,饮鸩止渴,需有解药?你给了杨家一杯解渴的鸩酒,解药何在?”

事已至此,如果杨洪还看不出杨能是有备而来,那他也就白养了这个侄儿了。

杨能倒也干脆,轻轻的吐出了两个字,道。

“南宫!”

简简单单的两个字,顿时让杨洪攥紧了拳头。

“你想做什么?”

杨能起身,拱手道。

“伯父放心,杨氏一门荣耀,侄儿断不敢让其毁于己身,只不过,如今太上皇虽居南宫,但却依旧有其尊位。”

“所以,照侄儿看,杨家的未来,便系于南宫一身。”

杨洪眉头紧皱,神色却略有缓和,问道。

“你到底什么意思?”

“伯父,如今朝中,虽然看似君臣和睦,但是实际上,天子早已是大权在握。”

“所以,他要对我杨家出手,我们便只能任人宰割,可是,伯父有没有想过,为何天子选的是我杨家?”

烛火跳跃下,杨能侧了侧脸,半边身子没在暗影当中,显得神色有些阴翳。

口气虽是问句,但是,他却明显没有要等杨洪回答的意思,自问自答道。

“恰恰是因为,杨家从进京开始,就被视为是天子的人!”

说着话,杨能的脸上掠起一抹嘲讽和怨气,道。

“要说侵占军屯,这京城上上下下的勋贵,哪个没有做?那些靖难勋贵,哪个喝的兵血又少了?”

“我们杨家在沙场上浴血奋战的时候,他们在京城当中坐拥珍馐美馔,歌舞佳人,靠在先祖的功劳簿上争权夺利。”

“咱们拿走的那些田地,好歹还都补贴到了军伍的弟兄们身上,可他们呢?百亩良田,比不过他们一场宴席。”

“所以,凭什么是杨家?”

看得出来,这番话杨能憋在心里很久了。

要知道,原本他在边境驻守的好好的,结果,一道旨意,要调他回京,说是入京营执掌军务。

结果,刚到了城门口,就被杨洪拎回了府邸,在宗祠面前跪了三天。

再后来,他素来亲近的弟弟杨俊下狱,他自己被禁足府中,从杨洪和杨杰的只言片语以及跟杨信的书信当中,得知了昌平侯府面临的困境。

当时,杨能就觉得不服!

是,军屯这件事情上,杨家的确有过错。

但是,这能怪杨家吗?

边境风气如此,若是杨家人特立独行,反倒会显得格格不入,遭人排挤。

在京城当中,被人打压或许只是旁置冷落。

但是,在边境当中被人排挤,往往意味着战场上的孤立无援。

这是生死之事,岂容大意?

何况,杨家拿走的田亩,大多都分给了底下的部将军士,激励他们奋勇杀敌。

若非如此,何来让瓦剌闻风丧胆的杨王之名。

退一万步说,杨家就算有错,乃至有罪。

可毕竟于国有功吧,甚至于,为了表示自己的忠心,整个昌平侯府,到了京城之后深居简出,对天子唯命是从。

可到了最后,却成了人家开刃的磨刀石?

简直可笑!

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虽然绝对,但是却也并非没有道理。

杨家四子当中,唯有杨能和杨俊的关系最好,并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他们两个人骨子里都藏着一股狂傲之气。

只不过,杨俊的狂傲是外露的,肆意妄为,酗酒鞭马,他做起事来从不想后果,是因为他不必想。

杨家是国之柱石,即便是闹出什么乱子来,也不过是面子工夫,敷衍过去便完了。

这是杨俊的傲,毫不掩饰。

而杨能的傲,则是内敛的。

不同于杨俊的肆无忌惮,杨能的傲,傲在骨子里。

杨家的累累战功,一门英烈,让他打从心底里,觉得杨家就是朝廷的擎天柱。

边境若无杨家,不可能安稳太平这么久。

所以,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杨能都会替杨俊遮掩,最大的原因就是,这些事情在他的眼中,也不是什么大事。

杨俊所犯的那些小错,和杨家的累累功勋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因此,当满心欢喜的回到京中,觉得自己正该被朝廷重用的时候,却得知杨氏一门已经几近覆灭之危,杨能的第一感觉就是

凭什么?!

凭什么杨氏一门忠烈,却要被抓着这点过错不放,凭什么伯父忠心耿耿,却要被第一个拉出来祭旗,凭什么他们在战场上没有被贼虏杀死,回到京城,却反而要忍气吞声。

杨能不服,但他没有法子。

战场上的运筹帷幄,到了京城当中,没有丝毫的用处。

事实上,早在知道伯父打算进宫给天子服软的时候,杨能就觉得,这么做太憋屈了。

更不要说,自家的一再退让,没有得到天子丝毫的怜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