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片的最后一场战斗,往往是整部电影的重头戏。
这部分如果没有拍好,严重程度几乎可以说一毁观众之前积攒下来的好印象。
在原来的剧本里,最后一战,阿光独闯制毒窝点,面对一群机枪手的扫射,要么飞檐走壁,要么倏忽一下消失,躲起子弹来就跟下雨天撑了把伞似的悠闲。阿光跟竹爷的最终决战,更是吊着威亚,飞上窜下,乒里乓啷砍来砍去。
但是,关琛作为专业人士莅临武术指导团队,怎么可能容许这种情况发生。
在训练基地的时候,关琛排兵布阵,说假如给他那么一批枪手,他会先在外面弄个“真假暗哨”,合理安排我方火力,制定小队战术,此外窝点里面再布置些暗门和陷阱,绝对让阿光有去无回。
蔡师父气极,蔡家班的学徒们也义愤填膺,好好的一个动作片,怎么搞得跟打现代战争一样!阿光是去捣毁犯罪窝点,不是去攻克敌人的碉堡!
黑导也委婉表示,他个人对于关琛的提案很感兴趣,只可惜经费有限
现代战争虽然打不起来,但关琛的提议,给了黑导灵感。
假如,阿光作为一名传统武术家,
而竹爷作为一个现代战争体系培养出来的战士,
那么双方打起来应该会很好看
两种武学体系的碰撞,是目前动作片里没有出现过的。
因此,现在银幕上
阿光砍瓜切菜收拾完一帮枪手之后
终于和竹爷见到了面。
阿光刚想开口问些什么,竹爷却没有半点废话
拔枪
射击
直接开了三枪。
两连发打胸口,一发打眉心。
所有动作
都在半秒钟完成。
这是军队风格,而且是精英部门教出来的。
关琛设计这个动作的时候,已经从蔡师父那里学到
武术指导的工作不单是设计帅气好看的打戏就够了的,还应该用动作体现角色性格,丰富人物背景。
所以关琛给竹爷安排的枪法动作,暗示竹爷有入伍经历,曾受过精英部门的射击训练。这样一名战士当上了黑社会
足够让人浮想联翩。
关琛设计得很好
只可惜阿光是主角。
三发子弹
呼啸着朝阿光飞去
却被阿光鬼魅般轻快的身法躲开。
竹爷一脸凝重,且战且退。
在无甲状态下,传武兵击的战斗逻辑是不能被碰到,而不是如何砍死对方。
但阿光被编剧和导演加强之后,已经不能视作普通的武者了。
阿光躲闪的同时又拼命靠近,偶尔还能用刀弹开子弹
溅出一点火花。
影厅的观众们看得热血沸腾,不仅一点没觉得离谱,甚至认为阿光帅得要死。
关琛翻了个白眼。
几个小弟前来支援竹爷,竹爷趁机摆脱阿光
他跑到楼下的车子里
开车欲走,结果车子吭哧吭哧几下
不受控地一头栽向路边。下车才发现
车的轮胎都被阿光扎破了。
在决出生死之前,谁也走不了。
竹爷回头
从窗台看到了收拾完小弟的阿光。
竹爷笑了笑,直接奔向楼房后面的丛林。
编剧在写剧本的时候,通常要为制片考虑成本。如果写太多大场面,太多室外戏
太多群戏,太多需要置景的场面却用过即弃
这都是会被各部门投诉的。
黑蛟龙制作经费有限,在街上追车炸楼的场景不多。在不影响效果呈现的前提下,当然是能省则省。
所以影片里的追逐战,总是发生在丛林里,取景是在乡下。
明明是魔都国际大城市的附近,硬是拍出了在边境作战的感觉。
前一次的丛林追逐还好,在关琛看来效果不错。
但这次的丛林追逐,看着阿光追着竹爷一头钻进了竹林,关琛觉得没那么合适了。
当时他明明说过,贩毒干的是杀头的买卖,都弄出枪了,那么有几颗手雷也不奇怪。制毒窝点等于是犯罪集团的生产资料,重要程度相当高,为防止被包抄一锅端掉,附近不可能什么布置都没有。比如利用手雷制作陷阱,比如在特定位置埋下地雷,再温和一点的,生锈的钉子或捕兽夹藏在地上,再用树叶盖住。
阿光这么冒然追向竹爷,那么将有一百种死法等着他。
没想到黑导没有改掉这场追逐。
关琛正想着,这一段要给黑导扣分,还是给编剧扣分的时候,只见阿光跑着跑着,一抹银线不期而遇地阻在了他的路上。镜头顺着银线,让观众看了个清楚,线头一端连着的,是藏在一截枯木后面的手雷。如果阿光撞线,那他就会被炸死。
阿光来不及停下,也来不及跨步,但是电光火石之间,阿光一刀挥起,砍断引线,心有余悸地冲过了死亡陷阱。
之后阿光更是亦步亦趋跟着竹爷的脚印,竹爷起跳,他也起跳竹爷矮身,他也矮身。
关琛没想到黑导用了“给主角开挂”这种解法。
关琛正犹豫着要不要给黑导这种创作上的偷懒扣个一两分,下一秒,他就看到银幕里,竹爷发现了阿光亦步亦趋学着他跑,他先是不动声色地跑过一个陷阱,等到阿光也学着他跳起来的瞬间,竹爷突然转身,朝陷阱开了一枪。
空中的阿光避无可避,只能缩着身子,承受炸弹的伤害。
阿光没能死在当场,但也不好受,一截木头穿透了他的腰。
前面,竹爷正准备过来乘胜追击。
阿光转身,不敢往其他地方跑,只能往树林里一钻,朝楼房的方向逃去。
而竹爷在后面追。
攻守转换。
这就有意思了,观众们尽管他们都知道最后赢的一定是主角,但这个赢的过程,才是核心。
现在阿光受伤被削弱了战力,大家期待他如何反败为胜。
如果竹爷最后是被外力被雷劈死被家具砸死被第三方势力打黑枪,那他们肯定要骂人了。
影片里故事继续,两人在外面跑了一圈,又重新回到了楼房。
阿光捡起小喽啰掉在地上的枪,向竹爷还击,趁火力压制的空档,他进到楼内找到绷带,用绷带死死绑住伤口,止血。
在肾上腺素的作用下,短时间内,疼痛还干扰不了他。
然而阿光的肌肉才放松一秒,下一个瞬间就要重新绷紧。
因为他的后脑被手枪的枪口贴住。
镜头从阿光的正面慢慢移开,露出了悄无声息摸到了他后面的竹爷。
阿光的冷汗慢慢滑到下巴。
但他的双眼并没有绝望。
就在竹爷扣动手指开枪的一瞬间,阿光的刀游龙般从背后绕到了后脑,挡在枪口前面。
“嘣!”
“呯!”
阿光脑袋没有开花,只是刀断了。
观众正担心着阿光下一枪拿什么挡的时候,却见到竹爷放下了手,没开第二枪。
因为他知道自己没有子弹了。
果然,竹爷咔嚓咔嚓地扣动几下扳机,随手扔到了一边。
一个优秀的枪手,必须记得自己弹夹里还有多少子弹。
阿光也把断刀捡起来,找了个布包好。
阿光和竹爷对峙片刻,默契地走出这狭小的药房,来到了空旷的办公室。
这时候,一心想杀了对方的两个人,才终于有时间交谈。
阿光问他的死党在哪里,又是为什么会死。
竹爷哪里记得这样的小喽啰,说了句不认识。
两人摆好架势,直接开打。
之前的战斗里,阿光或用摔,或用刀,仅展示一种技法或武器。
但在这最后一场战斗里,阿光和竹爷就展示不同技法之间的较量。
甚至是不同的格斗体系、不同的武学观念之间的较量。
比如,阿光和竹爷比摔跤,竹爷摔不过年轻人,但竹爷躺倒之后,顺势把战斗带到了地面。
蒙古跤、华夏跤的比赛里,判定胜负只看谁先倒地,然而真正的战斗中,倒地往往不是结束。
阿光不擅地面技术,好几次都是仗着年轻力气大,直觉灵敏,才没有被竹爷绞杀。
但他还是年轻了。
几次绞杀都陷入了僵持,竹爷突然从小腿里掏出一把跳刀,刺向阿光的脖子。
阿光心里一跳,只能做到侧头抬肩,肩膀被狠狠划了一道。
阿光不敢再跟竹爷在地面缠斗,腿上又被划了两刀之后,阿光捂着新添的伤口,咬牙起身,狠瞪竹爷。
这些伤口,是给阿光上的入门第一课。哪一行都有门槛,入行都要知道天高地厚。
如果说阿光是那种传统的武者,以一种或几种拳法为核心,从小练到大,每每对战都是点到为止。
那么竹爷则代表着现代格斗家,或者说,战士,无门无派,什么招数实用就学哪一招,一切以实用至上,只求一击致命。
两人站起来,打站立格斗了。
阿光的是光明正大的路子,一招一式都经过千锤百炼,有套路的影子。
而竹爷的野路子,拳脚之间恶意凛凛,像一条阴狠的毒蛇,总是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候猛咬你一口。
比如竹爷一个拳头打过去之后,顺带着肘击还要来个刮擦,擦过之后跟上一个肩撞。
等于是阿光脸上被打一拳的同时,一共要挨三下。
此外,竹爷总是利用周遭一切可用的东西,打击阿光。
比如打着打着,竹爷的拳缝间不知什么时候就突然夹着一枚钉子。阿光就算防住,胳膊上身上也一戳一个窟窿。而且钉子那多出来的几厘米,让阿光一下子误判了距离感,躲闪不彻底,脸上也添了新伤,鲜血直流。
竹爷完全没有老大的风度,也没有耍阴招胜之不武打赢年轻人的羞耻心。
打后脑、提档、咬人之类擂台禁止的动作,在这里统统允许。战场不是拳台,没有规则的保护,也没有观众的喝彩或谩骂。一切只要能赢就行。
关琛看得十分满意。
觉得这才有点他心目中职场剧的影子了。
阿光和竹爷打了一阵之后,阿光身上已经多了好几处伤。
从体能和力气方面来说,竹爷是比不过阿光的。但经验方面,竹爷碾压。以至于阿光明明武艺更高强,但大家都觉得,再这么打下去,阿光绝对是输的那一方。
似乎竹爷也有了这种笃定,所以他再度跟阿光聊了起来,问他想死在哪里。
阿光当然嘴硬,不服输。
但几句话又被激怒。
你们这些从乡下来大城市的,都想赚大钱,想过上好日子,但你们不亲眼看过,哪里又知道这么美好的地方,根本没有你们的位置。
没有文凭,没有工作经验的人,能做些什么呢?洗碗,扫地,当流水线工人?累死累活,生一场病遇到一个意外就全没了竹爷说这话的时候,语气虽然嘲讽,但脸上分明带有一种感慨。主语明明用的是你们,却恍惚让人觉得,像是在说他自己的事。
一种经历坎坷、不得不走向犯罪道路的老大形象,一下子浮现在了观众们的脑海里。
在电影里,相比于诚实,大家总向往神秘,往往对那些不直来直去的人更感兴趣。像谢劲竹这种有故事的反派,一下就没那么面目可憎了。
关琛有点意外谢劲竹的演技。